出神入化 诗情画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惠明 桂人豪 范佐寅
没有想到,两道中国菜会吸引如此多的海外媒体专程前来采访,并在观众中引起好评如潮。
这是“江南名厨”彭青松的厨艺作品。
他制作的两道菜,一道名为《喜迎奥运》、一道名为“奥运圣旨”。“喜迎奥运”用苏州特产一粒粒鲜红的杨梅铺盆;上面用当地著名水产“太湖三白”银鱼、白虾和白鱼制成大小丸子拼成充满动感的“人”字;“北京2008”,则用冬瓜皮雕刻,彩色的五环分别用芋头、萝卜等雕成,整道菜的造型设计和色彩搭配独特而时尚,凸现了苏邦菜肴风味。“奥运圣旨”用特制的红木为托盘,上面用杏黄色的面皮杆成一张圣旨卷轴:中间的红色玉玺印由一方方红烧肉整齐排列组成;圣旨的上下方,用青色的冬瓜雕刻成镶边;玉玺印两侧用冬瓜皮雕刻成篆体字样,整道菜把奥运文化与中国古老的礼仪文化、书法文化巧妙地结合在起来,真是别出心裁,极富创意,充分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德国科隆META电视台把两道菜拍摄成专题片后播出,中央电视台、意大利FOX、美国VOOM、加拿大OASIS等海外媒体也相继播放,赞誉不少斌获得,其中“奥运圣旨”还获得2008年中国、加拿大、美国烹饪大赛金奖。
脱颖而出 屡获殊荣
彭青松1996年毕业于苏州商业学校,从厨10多年来,他行万里路,做百家菜。辗转大连、深圳、珠海、北京、宁波、杭州、上海等地各大宾馆酒店担任厨师长、行政总厨、厨艺总监等,还在北京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从事国宴菜肴制作。2001年在上海东方滨江大酒店他参与为参加APEC会泌的各国首脑制作国宴。
有着丰富的经历,加上受名师指点,彭青松厨艺大进,在烹饪才俊中脱颖而出,多次参加国内外烹饪大赛并屡获殊荣。2003年,在上海市“状元杯”中青年烹饪精英评选赛上获“技术能手”称号;2004年,在首届江、浙、沪“港顺杯”烹饪大赛上,他制作的“江南官府宴”获宴席金奖,并被授予“江南名厨”称号;2006年,在第5届国际(法国)烹饪大赛上获个人全能奖,并被组委会授予“国际烹饪造型菜艺术大师”的荣誉称号;2007年,在中国第4届“全羊宴”烹饪大赛上,他制作的“三羊开泰宴“获宴席特金奖……
融文化艺术于美食
饮食文化水平的高低,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息息相关。中国的烹饪技艺之所以征服世界,不仅在于菜肴的色、香、味、形的无与伦比,尤在于菜肴独特的文化内涵、韵味与魅力。
在彭青松看来,美食的品尝,就是一种传统的熏陶过程。吃是文化,是艺术,是科学,不融入文化,菜就是菜。他孜孜以求的,就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菜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过多年摸索,他设计制作的菜肴充分展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雕刻、书画等方面的所长,融中国文化艺术于美食,使中国传统的烹饪技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洋溢着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心理享受。
他最早尝试的就是在菜肴中表达成语的意境。如“紫气东来”,他在喝功夫茶的木架上下放干冰,上置一盅盅鱼翅鲍鱼,边上是分别用带有花纹的芋头、南瓜雕就的青牛和老子像,当一浇水,架上便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梦幻的境界。又如“鹬蚌相争”,先剖开蚌壳,去肉留壳,把蚌肉与精选老鹅一起煮烧装盆,盆中再雕一白鹤,鹤的尖嘴夹在蚌壳之中。经服务员一介绍蔡名,“鹬蚌相争,宾客得利”,全桌会顿时出现活跃的气氛。光就表现成语语境的菜肴,彭青松就能作出上百个。
彭青松多年自学书画、篆刻,结交不少书画名家,日后为他在菜肴设计制作上帮助极大,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他制作的“皇品脆枇杷”,先把枇杷去皮去核,中间塞海鲜馅料,后外滚面包屑油炸。装盆后用冬瓜皮雕树干树叶,并用篆体刻写杜甫的赞美诗:“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粱。”一道菜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首诗,这道菜荣获2006年法国国际烹饪大赛金奖。“秋实”这道菜则又似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洁白的盘子上,出现两张树叶,一为猪肉片拼成,一为青萝卜相拼,用南瓜、胡萝卜、“心里美”作枝干,用青蒜苔制作枝条,再用青萝卜雕成一只螳螂,螳螂爬在南瓜上,盛开的花朵用海蜇头拼成,而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则用胡萝卜雕成。真是独具匠心,妙趣横生。
“要与众不同。”这是彭青松的追求。他不但做菜十分用心,而且与画家绘画一样,力求每道菜的设计有自己的符号。为此,不少餐具他都要到市场上四处寻找,或是请厂家专门烧制,或是自己制作。他用纯手工制作的一些器皿,经典而让人激起怀旧的情感。如“农家乐”,他用泥巴做成土锅,上支铁皮锅,用木盒子钉成小风箱,锅边搭起木架子,上挂着太湖小杂鱼。这一场景和氛围会勾起客人对美好童年的怀旧之情。彭青松还用细竹子编成渔家的小竹篓,用来装小杂鱼;用核桃仁堆成假山;用蒜苔编成小竹筏;用芋头雕成划船的渔翁;用琼脂加蔬菜汁浇在盘底,呈现碧水盈盈的场景;竹篓旁再做两个捕鱼的小鸬鹚……此情此景,一道“满载而归”犹如一幅彩墨山水画。
瞄准经典,改良“苏邦菜”
彭青松生于江苏宿迁。古城苏州可说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从厨之路就从苏州起步,因而他对苏州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在中国的菜系中,苏菜是公认的四大菜系之一,而苏邦菜又是苏菜中著名的地方风味菜之一,以制作精致、造型美观为其特点,尤其是运用切配、烹调、装盘、点缀等手法,以及卷、包、酿、刻等技法,使菜肴达到色香味形俱佳的艺术效果。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消费者的饮食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苏邦菜的传统特点是重糖、重油、重色。但现代人在偏爱地方风味的同时,更注重饮食的科学、营养,特别是“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人群更需少油少糖。作为新苏州人的彭青松身上多了一份社会的责任,他瞄准苏邦菜的经典菜肴进行改良探索。苏邦名菜“蜜汁火方”选南腿中锋为原料,传统做法用冰糖焖煨,甜味太重。彭青松以甘蔗代替冰糖,既甜味适中,又有自然的清香味。又如经典苏邦菜“响油鳝糊”,传统做法多油腻。彭青松吸取淮扬菜“一品软兜”的长处,烧时不放浓色酱油和糖,菜色呈咖啡色,有咸鲜味,每年小暑季节,这道菜深受顾客欢迎。再如“荷叶粉蒸肉”,它是苏邦菜夏季的一道名菜,传统做法是选五花肉为原料,但多油腻,不易消化。彭青松改选夹心猪脆骨(俗称月牙骨)为原料,斩成块状,先腌制,后加料上蒸,成鲜香辣,口味独特。“松鼠桂鱼”是苏邦菜的经典名菜,皮脆、肉松、骨酥。为适应顾客糖少油轻的需求,彭青松在保留刀法富于变化,造型美观、色泽亮艳等特点的同时,用时令水果汁,如橙汁、葡萄汁,代替传统的番茄酱,更符合现代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口味。
在文化厨艺创新和苏邦菜改良上,彭青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喜欢写诗的他总结成442句的《烹饪经》。他说:“吃道里有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厨艺的探索永远没有止境,能为人们提供一种美的享受,我感到其乐无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7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