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荆棘鸟》中菲奥娜的人物特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荔芳
【摘要】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传世之作《荆棘鸟》以人物形象丰满,富于个性见长。本文着重分析了菲奥娜的人物特征,她有女性的外表美,却缺乏女性的温柔;她外表冷漠无情,内心却多情体贴。她个性鲜明,独具魅力。
【关键词】 漂亮 忍耐 勤劳 多情
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1977年问世,时至今日魅力不减。小说的成功之处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并不算多,但个个有血有肉,极富个性。本文将对见证了三代人命运和情感的菲奥娜的人物特征进行解析。
小说始于1915年,菲奥娜已经到了中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端庄、相当漂亮的女人。她的个子略矮于中等,身段优美,尽管下身已经怀过六个孩子,但纤细的腰肢还没有变粗。刚刚结婚时,对帕迪来讲菲漂亮的就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女神,他没有勇气和她说话,甚至怕她怕得要死,一直过了两年,帕迪才有勇气成为菲真正的丈夫。当德・布里克萨特神父第一次见到菲时,他说道:“嚯,你真漂亮。”1没有人比拉尔夫神父更能迅速地看出谁是上等女人来了。在参加玛丽?卡森的生日宴会时,菲上了一些年纪,但仍然具有引人注目的魅力。“乍一看,就像比她的48岁的年纪顿然年轻了10岁似的,楚楚动人,充满生气,一笑百媚。”2在她72岁的时候,她还是个漂亮的老太太,“穿着漂亮的衣服,戴着时髦的帽子,还蹬着高跟鞋呢。身条真不赖,对一个老太太来讲,她脸上的皱纹委实不算多。”3菲奥娜始终是男人眼中的理想女人。
除了美丽的外貌和不凡的品位,菲奥娜表现出了惊人的温顺、忍耐。她听天由命地来接受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出嫁前听从父亲的安排,嫁人后尽心服侍照顾丈夫和孩子。作为贵族家的独生女,菲是家里的“金丝雀”,父亲为她安排生活―“到故国旅行,在社交界露面,找个好丈夫”。4但是她却疯狂地爱上了有家室的政治家帕克哈,为了追求显达的机会,这个男人抛弃菲,于是她开始了终身的不幸。未婚生子玷污了家风,家人想把她赶走,父亲安排着把她嫁给了当时的挤奶工帕迪,一个无论从相貌、地位和才识都远不如她的男人。作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菲顺从地接受了他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掌控驾驭。
婚后的日子对菲奥娜来讲过得不轻松,因为出嫁前“她在家里从来不干活。他们有女佣、男管家、马车和马匹,生活得就像贵族。”5嫁给了帕迪这样贫困劳动阶层的人,菲不得不学做饭,拖地板,洗熨衣服。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出生,她尽力做好所有的家务,“她从早到晚都在厨房和后园子里转,她那双结实的黑靴子踩出了一条从灶台到洗衣房,到那小片菜地,到洗衣绳,再回到灶台的巡回小路。”6 “她总是这样不停地干哪,干哪,干哪!”7除了做繁重的家务,菲奥娜无怨无悔的履行着女人的另一项职责―生孩子。尽管她和帕迪的婚姻是形式所迫,对帕迪也没有发自内心的爱恋,她还是给他生了八个孩子。在她四十岁的时候,菲生下了哈罗德。移居澳大利亚后,菲又生下了双胞胎詹斯和帕西。
菲奥娜沉默寡言,不像一般的女人那样唠叨,喜形于色。她不喜欢随意多说话,谁也不知道她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就是她的丈夫也不清楚。她把管教孩子的事情交给他,除非情况不得已,她总是毫无非议地照他的话去做。她从来不哗然大笑,也从来不怒气冲冲。弗兰克离家出走之后,菲只是闷着头在炉子、案板、洗碗槽这些永远属于她的那摊东西之间“苦干”,好像除此之外一切都不存在了。帕迪死后,菲痛不欲生,悔恨没有及时对帕迪表达自己刚刚发现的对他的深深爱恋。但是她把这种无以言表的痛苦深埋在平静、冷漠的外表下面,只有拉尔夫神父才能洞察到她压抑的悲伤。菲仅仅在少有的几次场合发表了个人的见解,一次是在收到玛丽・卡森的邀请函时,她认为要慎重对待移居澳大利亚这件事,不能轻信玛丽的话,就是去的话,也应当有玛丽负责他们的盘缠,这使得家人都感到非常吃惊,因为她不常发表意见。还有,戴恩长到7岁时,菲和梅吉谈起了宝贝外甥的身世秘密以及她们各自的婚外恋情,揭示了她冷漠寡言性格的根源。
菲奥娜对自身的女性命运悲观失望到了极点,因此对于梅吉她不抱任何希望。“梅吉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她是一个女性,菲知道她的命运将会如何,她既不羡慕她,也不怜悯她。”梅吉在上学的第一天被打并且被提前赶回家,菲既没有对阿加莎嬷嬷的激愤,也没有对梅吉的安慰,只是忙活自己的事情。梅吉从来没有想过或者希望妈妈拥抱她,亲吻她。梅吉15岁时,衣带渐宽,精神不振,因为第一次来例假而惶恐痛苦。对日渐成长的女儿,菲没有履行身为母亲的职责对其进行教导和关注,最终是拉尔夫神父帮助梅吉解开了心锁。在帕迪和斯图的丧礼之后,拉尔夫神父请求菲眷顾一下她唯一的女儿,让她出去交友出嫁,菲不置可否,“什么是女儿?她只能使你回想起痛苦。她只是一个人年轻时的变体,将丝毫不差地重蹈另一个人的覆辙并且哭得泪流满面,不,神父,我竭力忘却我有个女儿。”9
菲奥娜表面上是一个冷漠的女人,看起来她对任何事情都不计较,也不在意。婚后生活艰辛,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不过也没有笑过,发过脾气,除了对弗兰克以外,她对其他的孩子也不热心。杰克和休吉毁了梅吉的布娃娃,菲的态度不置可否,既没有责备两个破坏者,也没有安慰受伤者。梅吉第一天上学被打而且被提前撵回家,菲既不激愤也不同情。在对待玛丽的遗产问题上,菲只是淡淡地对帕迪说“随你怎么决定吧”。10 “弗兰克离家出走之后,菲对生活的热情全熄,犹如一滩死水,再也泛不起涟漪了。”11小哈尔出生后,她没有心思去爱他,照顾他。在哈尔死后,菲对不肯放开哈尔胳膊的梅吉冷冷地说“爸爸的意思是说他已经死了”(106)对于双生子即将出生,菲没有任何喜悦之情,他们出生后菲最厌恶的事情就是照顾那两个最小的儿子。
可是菲奥娜冷漠无情的外表下面隐藏着一颗体贴、温暖、多情、宽容的心,对子女的生活从来不强加干预,从来没有试图告诉他们应当去做什么。梅吉4岁生日那天,尽管生活非常拮据,菲还是想方设法买来了女儿向往已久的布娃娃艾格尼丝。在上学后的第一个生日,梅吉得到了一件妈妈为艾格尼丝在绝无仅有的空余时间里制作的深蓝色的新衣服。弗兰克出走之后菲忧心忡忡,心情低落到死水般的状况。弗兰克入狱后,为了让他安心,菲没有去看他,只是请拉尔夫神父想办法帮助自己牵心挂肚的儿子。帕迪和斯图的死令菲痛不欲生,拉尔夫神父洞察到了她不为人知的痛苦。一战期间双胞胎当兵后,菲戴上了银质小胸章,她以无言的方式期待着儿子们的归来。当听说他们回家的消息,菲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对于戴恩的身世,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菲就了然于胸了,但她一直为梅吉保守着秘密。当弗兰克从监狱回家时,菲毫无条件地接受他回家,接受他的变化,她若无其事,“好像她的长子只是离开了短短一段时间,从来没有使这个家庭蒙羞受辱,或深深地伤过他母亲的心。……使他尽可能的幸福,……像接受往日的弗兰克那样接受现在的弗兰克。”12年龄慢慢变老,菲越来越外现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在弗兰克的问题上,菲对梅吉的理解表示感谢。戴恩死后,菲一下子就懵了,但她还要来努力安慰和支持梅吉,她们“一起坐在米黄色的沙发上,肩膀轻轻地靠在一起。拉尔夫红衣主教从来不记得她们往日里曾经如此亲密过”13菲支持梅吉帮助朱丝婷认识到追求她自己的幸福就是对家人最大的热爱。由此可见,菲理解热爱家人,在衣食住行方面为他们料理得井井有条,对于他们的人生选择也给予了极大的尊重,对于他们的内在心理和外部行为也会洞察体会。
综上所述,菲奥娜具备了完美女人的所有品质:漂亮、端庄、忍耐、勤劳、多情。受年轻时的不幸遭遇的影响,她对生活失去了期待和梦想,因此显得沉默寡言,冷漠,不像一般女人那样热情,易于表达情感。但她依旧是一个给予家人无私奉献、理解、支持和宽容的好妻子,好母亲。总之菲奥娜这个人物形象有血有肉,饱满充实,栩栩如生,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Notes
1.考琳・麦卡洛,《荆棘鸟》曾胡,译,译林出版社,2009:65
2.ibid:126
3.ibid:380
4.ibid:95
5.ibid:95
6.ibid:7
7.ibid:8
8.ibid:15
9.ibid:399
10.ibid:150
11.ibid:99
12.ibid:384
13.ibid:482,483
参考文献:
[1] Colleen Mccullough , The Thorn Birds,Beijing:Foren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search Press.1994
[2] 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价》,〔M〕.北京:三联书 店,1995
[3] 考琳・麦卡洛,《荆棘鸟》曾胡译,江苏:译林出版社, 2009
[4] 程金城,《原型批判与重释》,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5] 苏勇,《澳大利亚文学主题选读》,〔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2
[6] 谢玉娥,《女性文学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4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