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巡检工作中容易忽略的三个方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伟
【摘 要】要做好空气自动监测巡检工作,除了遵守《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以及各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管理规定》相关要求之外,还必须注意外部环境、附属设施的巡检和做好巡检前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空气 自动监测 巡检 检查
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巡检工作是空气自动监测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整个系统运行的维护、检查、校准等一系列工作。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以下简称《规范》)第四节中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结构是这样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4 部分组成。然而,目前因为资金、人员等诸方面原因,许多地市级环境监测站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上述4个部分,相关四个部分的工作也没有明晰的界定。在这种情况下,子站巡检人员工作就要集除中心计算机室工作以外的大部分工作,这就更加要求,子站巡检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业务素质和较强的责任心,在巡检中加强自我监督和检查,严格操作,不断改进,确保子站系统稳定、正常运转,最大限度保障有效监测数据的输出。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规范》要求,谈谈关于子站巡检时容易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三个方面。
一、子站巡检不只是站房内部仪器设备的检查,外部周边环境的检查也十分重要
日常子站巡检工作比较繁重,往往到了子站,下了车就一头扎进站房,开始巡检工作。其实,这样的巡检还忽略了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就是站房外部巡检,如:周边局地污染源的变化、周边植被的变化、建筑施工的情况、站房周边安全状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正常的监测工作,如果能在巡检是注意到,就可以尽早清除影响或者即使不能清除,也可以对数据的异常变化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合理解释。从这点说开去,其实不光是子站周边的小环境的变化我们要了然于胸,从更高的要求出发,子站巡检人员还应该对每个子站的空气气象条件及特定气象条件下的历史数据、一定范围内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情况等有所了解。举个例子:笔者曾经在一子站巡检完成后,将要离开时发现二氧化硫为10ppb左右,等了10多分钟也没有明显升高,但该点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下应该受到本市最大的火电厂的废气影响,监测结果应该明显偏高才对。于是,笔者又额外对二氧化硫仪进行了可疑项检测,结果发现其抽气流量明显偏低,而仪器由于设置的原因,也没有显示低流量报警。在校零、校标时,由于零气和校准气本身有一定压力,所以还可以正常进行校准,也没能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清洗限流孔后,仪器数据恢复正常。
二、子站巡检重点是监测仪器的检查、维护和校准,但不能忽视附属设施的检查和调整
除了直接用于项目监测和校准的仪器之外,子站因为配置不同,附属设施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包括冷暖空调、通风设备、稳压设备、消防设施、接地线路、避雷装置等。这些设施的检查,也至关重要。一些附属设施的状态,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还直接关系到整个子站能不能安全运转的问题。首先,空调温度调整。高了,仪器升温,超限则影响数据准确度,低了,支路管线内容易冷凝结露,吸附被测物质,所以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合理检查和调整温度,十分重要。笔者建议夏天不要低于25度,其它时间以满足仪器散热为准;其次,通风设施。由于子站空间相对封闭,部分仪器废气不可避免的会进入房间内,并随着时间而累积。进入子站后,不及时通风排气,一方面对子站巡检人员是一种污染伤害,另一方面,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校准的准确性;另外,接地线路不良就不能有效地消除弱电影响;稳压电源不正常,仪器就不能稳定运行,还有可能直接损害仪器;避雷装置有问题,会使通讯系统在雷雨天失去保护,小则损坏调制解调器,大则整个系统都面临危险。
所以,巡检时,花费不多的时间,定期地对这些附属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对于保障整个子站监测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十分重要。
三、仔细做好巡检前准备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在进行子站巡检之前,巡检人员应查看区域内各子站的监测数据情况、上次巡检存在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仪器的校准和维护档案等,通过数据、参数的纵向和横向的系统性分析,做到对各子站可能存在的问题心中有数。将可能要用到的检测仪器随车携带,对预计可能难以现场维修好的故障机,尽量随车携带备用机,即使到了现场没用上,也要做好准备,因为自动监测最终是要保障数据正常输出,工作做的细一点,仪器就可能少损失几个小时的数据或一天的均值,也可以避免再次往返子站。
以上几个方面,虽然《规范》里不会明确规定,各省制定的《空气自动监测管理办法》也不会有相关要求,不属于我们工作中的硬指标。但是,事实证明,适当地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真正把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做细做好了,我们的自动监测工作将受益颇多。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环境监测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7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