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生阅读课程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 利 刘亚连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
  
  最近,我校为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水平,开展了“理论指导”、“课例示范”、“研讨实践”三个环节的教学研讨会。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我反思了自己以往阅读课程教学中的误区:以前我们为了学生个人的思想能与文章的思想达成一致,为了学生的应试教育,费尽心思的硬塞硬打,挖空心思的总结出一串串应试方法……这一套套看似疏而不漏的方法,真可谓是“门窗紧闭,春风不度”,扼杀了学生的通读兴趣。此次活动的开展也让我顿时茅塞顿开,对阅读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要上好一堂好的阅读课程,必须做到这一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不能离开文章。“文本”指作者已经写成读者自读理解的文稿,是作者按照自己的价值取向所创作的语言文字。因此现在阅读课程注重测试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对信息的提取,更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我们在课堂上关键是要处理好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四种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的教学策略,才不至于产生表面的教学效果,更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其次要明确预习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基础。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认为只有磨好预习这把刀,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我们更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这一环节是学生与文章接触的一个阵地,教师应适时引导、正确引导。这样学生的学习走在了老师的前面,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也为深层理解课文打好了基础。
  再次,正确品读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人常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通过此次阅读教研活动的开展,我懂得了读也应该注重方式方法。以前我们为了使课堂的气氛活跃,常常采取让学生齐读的方式了解课文,岂不知这样文章的情感根本不能充分表达出来。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情节采取不同的读法,为了读通文章应采取个读;为了有感情的读,应指读;为了让学生明确文章的细节或者蕴含的意义,应默读;只有正确使用“读法”,才能得到真悟。
  最后还应注意因生制宜,变凝固化为灵活化是落实教学的必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确实,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且自身就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这点,要因生制宜,让能力较差的学生做到对文章进行以认真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让能整体感知文本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让能欣赏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真正做到“差生吃好、中等生吃饱、优生多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因此我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是新课程对阅读课程的阐述,也是我们今后奋斗的目标,我们应把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作者单位:陕西渭南市澄城县城关二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9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