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电视人物专题片的有声语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美玲
[关键词]电视人物;专题片;有声语言
电视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也许是因为有了电影的前车之鉴,或是因为脱胎于广播的缘故,电视的诞生没有经历无声时的寂寞和有声后的喧闹,她天生就是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相得益彰的产物。虽然业内人士关于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的地位和作用有过厚此薄彼的争论,但毕竟没有过于偏颇,在充分肯定画面语言的同时而否定有声语言的。在人物专题片中,画面语言十分重要,但有声语言同样不可小视,不能替代,并且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根据人物专题片中各种有声语言的特征及作用,可以将其归纳概括为“画外音、同期声、音乐、音响”等等。因为电视这一比较前卫的媒体发展速度很快,有些电视理论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并不十分确定,这里为了论述的需要,暂且对人物专题片中的有声语言作出以上四类划分,并对有些术语的含义作必要的框定,以免产生歧义。
一、画外音
画外音这一来源于电影的术语是指影片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这一定义同样适用于电视专题片。
有人把这种来自画外的有声语言形态称之为解说词或串联词,而两种提法都不能完全概括它的特征及作用。事实上,这种语言形态兼顾着解释说明、补充描写、过渡串联等多种作用,故统称之为“画外音”。
画面语言是直观的,缺少抽象概括能力,一些含糊的画面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时画外音就应对画面含义和寓意作必要解释和阐述;画面语言对时空的概括也是有限的,这时画外音就有必要对超越画面表现力之外的而又是片中所需的一些信息进行补充描述。人物专题片是故事性、情节性很强的专题片,片中时空的转换、层次的过渡,段落的衔接、首尾的呼应等等,有时画面语言是难以完全胜任的,这时就需要画外音来穿针引线,承前启后了。
二、同期声
同期声是指与画面同步记录下来的人或物发出的一切声响,本文所说的同期声专指人物专题片中主人公或主要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言语是一个人心态、观念、性格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所以同期声在人物专题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不同性格的人说话的方式不尽相同,有心直口快者,有少言寡语者,有侃侃而谈者,有娓娓道来者等等,一听他们说话,便知他们的性格。其次,它有利于人物情感的抒发。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受,而话语无疑是抒发、宣泄情感的主要方式。再次,它有利于人物思想的传达。因为一个人的想法和看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最明了,说出来也才是最可信的。
目前,人物专题片中的同期声主要以三种形态出现:一种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对话;一种是被采访者直接面对镜头(观众)的表述;一种是人物在真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交流。三者之中,前者的采访迹象最浓,在新闻性专题中常出现,后者采访痕迹最淡,已成为纪实性人物专题片同期运用的主要手法。
三、音乐
这里所说的音乐是指人物专题片中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或表现目的而加入的乐曲、乐段或歌曲。有人说音乐产生于人类语言不能表达而又意犹未尽之时,这是对音乐的最佳诠释。正是在语言的尽头有了音乐,才使人的情感不再囿于语言文字的天地里,而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抒发。
好的音乐在人物专题片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作为背景语言对专题片的基调作以辅垫;它可以充分展现出各种环境人物的情感冲突和心理变化;它还可以对专题片中的细节进行深入的渲染,对段落的含义和全片的主题进行烘托等等。音乐在人物专题片中未必用得很多,只需恰到好处,有的只是在专题片的高潮处(往往是结尾)出现,把观众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感动观众。
根据专题片中音乐的来源不同可分为自创、改编和借用三种。无论音乐的来源如何,都要与专题片风格相适应,与其它表现语言相配合,有感而发、有需而发,不可多用,一灌到底,不可滥用,牵强附会。
四、音响
这里所说的音响是指人物专题片中除画外音,人物同期声和音乐以外一切有声语言的总称。如果说音乐主要是写意的,那么音响则主要是写实的。音响语言作为一种信息符号对于交代环境、表现运动、丰富联想等具有特殊的作用。
音响可以交代环境,是因为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音响特征。如鸡叫犬吠可能是山村农舍,蝉鸣鸟啼可能是田野山林,车吼人喧可能是闹市商场等等;运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响,恰当的音响语言可以赋予画面以动感和活力;音响还可以间接传递信息。如一声闷雷(大雨将至)、一声枪响(一个罪恶生命的结束)、一声汽笛(亲人就要离去)等等。音响的这种间接表现能力可以替代画面传递信息,也可以为画面的过渡、转接提供一个音响的桥梁。例如用雷声作晴雨天的过渡,用鸡叫作黑夜到黎明的过渡等都是常用的手法。
另外,音响也有一定的写意功能。同样是雷声,可能预示着灾难的来临,同样是鸡叫可能象征着胜利和希望等等。音响的潜力巨大,如果细心挖掘、运用得当,就可赋予画面更为具体的深度与广度,丰富其表现力,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专题片的生活实感。好的音响语言不只是配角,有时也可做主角。
五、有声蒙太奇
像镜头蒙太奇一样,人物专题片的有声语言也需要蒙太奇思维,也就是说在一部专题片中要根据需要对画外音、同期声、音乐和音响进行选择、剪接、编排,使其协调运作,更好地为画面为主题服务。
要对有声语言进行蒙太奇处理,就有必要明确几种有声语言在专题片中的作用和关系。画外音表意,同期声表感,音乐表情,音响表真。同期声和音响是纪录的东西,也是我们要再现的东西;画外音和音乐是创作的东西,也是我们要表现的东西。如果我们要侧重写实风格,那么就要在同期和音响上多做文章。如果我们要侧重写意风格,那么就要在画外音和音乐上多下工夫,这是有声语言编排的一般思路。有时不同的有声语言可能出现叠用,但一定要和谐,相辅相成,有主次,不能喧宾夺主。
在人物专题片中,有声语言一定要配合好画面语言。但从实质上讲,它所诠释的不是画面而是生活本身,所以在编排有声语言时,一定要有富于逻辑性的蒙太奇思维。
以上对人物专题片的有声语言作了一些原则性的探讨,有声语言是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而且发展很快,可探索领域很宽,可挖掘的潜力很大,只要有利于完善节目,有利于展现生活,有利于观众需要的有声语言表现方式都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编辑/李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4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