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碳经济视角下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国斌 吴世杰

  摘要:在发展低碳经济如火如荼的今天,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要发展为低碳县域经济。在新的发展时代背景下,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既有发展的优势,也存在发展的制约因素,即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的限制、县域经济中低碳技术应用的不足、县域经济中传统的农业、工业“高碳”发展、管理的缺位与制度的匮乏、农村落后的高碳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制约。由此,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牡丹江县域经济发展应遵循的思路是发展特色低碳经济,实现特色经济的低碳化。通过构建特色低碳农业、特色低碳工业、特色低碳服务业来实现牡丹江县域经济的低碳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牡丹江;县域经济;特色经济
  
  牡丹江地区作为我国大陆最大的边贸城市之一,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然而,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县域经济不仅要实现经济总量的提升,更要实现发展方式的改变,即要实现低碳县域经济的发展。牡丹江地区的县域经济既存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也面临许多制约因素的限制,如何抓住优势、摆脱限制,实现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的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一、低碳经济视角下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提升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号召下,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较为迅速。近年来,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取得较大发展。首先表现在经济总量的提升。2009年,全市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64.3%提高到68%。2009年,全市县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820元,比2005年增长91%,年均增长17.5%;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41元,比2005年增长101.8%,年均增长19.2%;县域城乡居民人均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为35481元,比2005年增长59.6%,年均增长12.4%。
  
  2.能源利用状况改善
  在能源消耗方面,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积极响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在节能减排方面进步明显,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以工业为例,各个地区产值单耗均有下降,但水平各不相同。2009年,牡丹江地区6个县(市)工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如下:宁安市源消耗量最高,为12.65万吨标准煤,东宁县次之,为10.23万吨标准煤,林口县、绥芬河市、海林市、穆棱市分别为7.31、4.15、4.20、5.08万吨标准煤,其中绥芬河市最低;在工业产值单耗方面,在6个县(市)中海林市最低,绥芬河市最高,分别为0.25、1.52吨标准煤/万元,其中宁安市、绥芬河市、林口县产值单耗超过全市水平,其余地区均低于全市产值单耗水平。
  
  3.环境保护加强
  牡丹江地区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进行了关注,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各县(市)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增加幅度较大,2009年达到1.7亿元,支出总额是2005年的34.1倍;其次,对污染排放的处理增加,废水、废气的排放达标率提高较大,2009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9.4%,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95.6%。同时,牡丹江发布了生态县(市)建设指标,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规划》,从第三产业占GDP比例、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对县域生态环境逐步开始进行保护。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1.延边开放的口岸优势有利于发展临岸经济
  牡丹江市区位交通条件良好,口岸发达,发展临岸经济的优势巨大。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吉林省的交界地区,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线长达211公里,境内公路、铁路、航运便捷。牡丹江是我国大陆最大的边贸城市之一,毗邻俄罗斯口岸优势明显,也是中国通往日本海的最大陆路贸易口岸。牡丹江处于哈尔滨一牡丹江一俄罗斯海参崴一日本新泻和哈尔滨一牡丹江-图们-日本海两条国际大通道的要冲。境内县域经济发展的口岸优势巨大。绥芬河铁路口岸及公路口岸、东宁公路口岸功能完备,设施齐全,是国家一类口岸,也是黑龙江省连接俄罗斯的唯一铁路通道,黑龙江全省规模最大的口岸。
  2009年,绥芬河市被国务院批准为中俄边境唯一一个综合保税区,哈牡绥东贸易加工区目前已形成规模,形成了五大进出口产业集群。巨大的口岸优势造就了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临岸经济优势。
  
  2.第三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优越
  牡丹江市享有“中国雪城”、“塞北小江南”的美誉,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2009年被评为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作为中国降雪最多最后的地区,牡丹江冰雪资源丰富,山地滑雪场数目最多,雪堡规模世界最大,县域范围内冰雪旅游资源丰富。牡丹江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良好,是黑龙江省森林环境林木生长条件最好地区之一。全市有林地面积达25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31%,有2.1亿立方米的森林活立木蓄积,0.4亿立方米的人工林蓄积,高森林覆盖率下的生态环境较为良好,更有中国最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为品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同时,优良口岸也为发展商贸、物流、会展等第三产业打造了巨大优势。
  
  3.资源优势利于发展清洁能源
  牡丹江地区水源条件良好,风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清洁能源的替代。区域内有牡丹江、穆棱河、绥芬河三大水系,大小河流总计达6677条,湖泊、库塘823个,水资源总量巨大,达到94.3亿立方米,利用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发电,有包括镜泊湖、莲花湖等在内的22座水力发电站、4座热电站、7座余热发电站、2座风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202.87万千瓦,电力充足。牡丹江地区境内风力资源丰富,有利于“风电之乡”的打造。此外,县域地域内还有大量农田秸秆有利于发展生物质能源。因此,牡丹江地区有发展清洁能源减轻传统传统能源依赖的优势。
  正在建设十文字二期等风力发电项目,着力打造“风电之乡”。全市在建的一批火电、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项目竣工后,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
  我国一次能源禀赋呈现“多煤、缺油、少气”的格局,这种能源状况导致我国减排的任务异常艰巨,黑龙江省亦是如此。牡丹江县域经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同样受到这一因素的很大制约,使用水电、风电等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煤炭进行了替代,但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仍未发生巨大改变。2009年,黑龙江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原煤占到了52.9%,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牡丹江县域经济的能源消费格局。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黑龙江省原煤消费占到了67%,占了较大比重。资源禀赋导致的能源生产结构进而决定了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牡丹江县域经济发展的高温室气体排放,也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制约因素。
  
  2.县域经济中低碳技术应用的不足
  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中低碳技术的不足对县域经济的影响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导致能源的消耗偏高,2009年,牡丹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57.2%,能源使用效率尚属偏低水平;二是对原材料的浪费,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有害物质偏多,对余热、废弃物等不能实现循环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三是对县域外向型经济的制约。牡丹江作为延边开放城市,其产品出口量大,而传统的高碳产品在低碳经济的国际环境下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3.县域经济中传统的农业、工业高碳发展
  目前,牡丹江地区农业种植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仍占多数,建立在农药和化肥使用上使得牡丹江县域经济农业表现为“高碳农业”,因为一方面在农药化肥的生产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化石能源,产生大量的C02,另一方面,农药化肥残留不仅破坏了农村土壤结构,污染了环境,也导致大量的农村产品不够绿色安全。
  牡丹江县域经济工业也是非低碳的发展模式。牡丹江县域经济工业以化工、机电、纺织、建材为主,这些传统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高碳”工业,建立在化石能源、资源消耗基础上,也是牡丹江县域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难题。
  
  4.低碳管理的缺位与制度的匮乏
  长期以来,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的高碳发展,与管理的缺位、制度的匮乏有很大关系。在县域经济发展初期,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引进限制不严,对原有的企业监管不力,在资源利用、污染排放、环境治理方面的监测缺乏,相关法规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部分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县域环境造成污染,在污染之后也缺乏法律法规的督促进行积极的治理。
  
  5.农村落后的高碳生活方式
  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中,某些农村传统的以燃烧农作物秸秆、林木枝桠的能源使用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县域经济的“高碳”局面。燃烧的秸秆等造成生物质能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排放了大量的C02。农村中猪、牛、鸡三大类畜禽粪便排放COD(化学耗氧量)巨大,对县域经济节能减排非常不利
  
  四、低碳经济视角下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理念,是人们在意识到能源枯竭、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等全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提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方式,要求在发展经济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应从发展清洁能源、低碳技术、构建低碳产业、进行低碳管理、倡导低碳生活等方面进行。
  县域经济是在县行政区划的特定地理空间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联结城乡的纽带,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县域经济具有鲜明的边缘性、政策性、有限性的特征。县域经济处在城市的外围,是城市经济的边缘地区,受政策影响的程度较大,因此,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县域经济处在核心城市的外围,拥有的资源有限,吸引资源等能力不足,资源禀赋对县域经济的影响较大。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摆脱边缘经济的卑微,城市经济的挤压,就需要利用自身挖掘地区特色,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实现更大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要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牡丹江县域经济不仅要实现经济总量的提升,更要实现绿色的低碳发展,牡丹江要发展低碳县域经济,既要实现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必须是以低碳的方式实现发展,要实现二者的兼顾,本文认为牡丹江地区的低碳县域经济发展应走特色经济低碳化的发展道路。
  
  1.发展特色经济
  纵观国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从“义乌模式”到“山东寿光模式”,县域经济的成功发展无不是对自身的特色资源进行经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经济,从而在城市经济的密集中脱颖而出。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要依靠特色产业的发展,集中力量发展自身特色优势,促进特色产业的成长壮大。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实质上就是依托县域的优势生产要素,发挥本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资源优势,形成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产业和产品体系,从而取得比较优势进而产生竞争优势,牡丹江作为东北大地上的“鱼米之乡、塞北江南”,延边开放先导区,资源丰富、空间区位上边陲特色明显,立足县域经济本身独特优势,应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依靠特色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发展特色经济,首先要识别自身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资源。县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沿革、产业基础、发展历程更不相同,这些特点汇聚起来就成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成为这个县域自身的特色。特色资源内涵丰富。县域内的人文历史、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工业加工、风俗文化、地理区位等都可以是自身的特色资源加以利用。
  识别、挖掘到特色资源之后,要对特色进行培育,形成资源优势,通过专业化生产不断强化、壮大形成竞争优势,对特色资源的培育,应从如下方面进行。首先应积极发挥县域内群众的力量,对县域经济的特色资源进行保护,对特色经济的理念进行宣传贯彻。其次,要利用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充分挖掘特色资源的经营潜力。对县域内具有优势的、经济效益高且环境代价小的产业进行培育壮大;三是对特色资源要进行整合,确定发展重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做大做强。
  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应把重点放在当地特色经济的培育、壮大上,利用牡丹江县域经济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不断做大做强,将特色优势发展为经济优势。
  
  2.将特色经济低碳化发展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牡丹江县域经济发展应该是建立在特色经济基础上,将特色经济发展为低碳经济,实现特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既然实现经济发展,又要兼顾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促进特色经济的低碳化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大力开发清洁能源
  牡丹江地区有丰富的风能、水能,县域范围内有充足的农作物秸秆,要实现节能减排,牡丹江县域经济要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加大对风能、水能的开发,积极发展风电、水电,进行能源的替代;另一方面,加大农村沼气的发展利用,利用农村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粪便大力发展沼气池,从而达到既解决秸秆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做到发展低碳能源,应主要以下几点:首先,对发展新能源给予政策与金融支持。在新能源的引进、研发、生产过程中给予大力帮助;其次,在县域内倡导积极使用新能源的大环境,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大力宣传与示范,改变传统的能源使用方式与生活习惯,使大家看到新能源使用的便利,从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节能减排。
  (2)积极运用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是牡丹江发展县域低碳经济至关重要的因素,应在县域内全面推行低碳技术。首先,发展利用高效的生态农业,

减少农业对农药化肥的依赖,走绿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其次,利用低碳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特别是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牡丹江地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期内较难完全改变,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空间巨大,积极利用低碳技术,在能源使用、加工生产、包装运输各个环节节能减排;三是利用低碳技术实现循环利用,对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可回收物质与产生能量进行循环利用,对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对C02采取补集与封存。要利用低碳技术进行改进,需要从多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县(市)政府应对低碳技术的引进提供信息、资金的支持,积极引入国内外的先进低碳技术、加工工艺,确保生产过程的低碳化;另一方面,加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大力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在加工生产的各个环节与能源消耗方面积极改进。
  (3)发展因地制宜的低碳产业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牡丹江县域经济发展应加大低碳产业的发展力度,大力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发展低碳排放、无碳产业,着力打造清洁的经济增长极。一方面,应逐渐减轻经济增长上长期以来对高能源消耗产业的过度依赖,着力寻求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新经济增长源泉;另一方面,对新兴低碳产业给予大力支持,促进低碳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要发展低碳产业,应立足自身的特色优势,发展因地制宜的低碳产业。
  (4)进行行之有效的低碳管理
  县域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进行低碳管理,对县域范围内的各个行业、企业、加工厂进行绿色考核与绿色激励制度。首先,严格低碳企业准入制度,对高能耗、环境污染代价大的高污染企业坚决拒绝引进,其次,为现有企业加大监测力度,为县域企业建立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档案,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整改,建立排污收费制度,对企业的绿色经营程度进行考核,衡量其经济利益与耗能指标,使企业承担起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责任;其次,加大节能减排的绿色激励。对节能减排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激励,包括在政策扶持、金融支持,在县域内形成清洁生产、低碳发展的大环境。
  (5)倡导低碳生活
  县域经济要实现低碳发展,应在县域范围内形成低碳生活的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应加大对县域人民的倡导,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低碳的生活理念并使之深入人心,倡导节能环保的良好氛围,对县域经济的低碳发展至关重要。在农村,改变传统落后的以薪柴和煤为主的能源消费,鼓励、帮助农民使用沼气等新能源,改变传统的高碳生活习惯;在城镇,减少一次性物品如塑料袋、卫生筷等的消费,杜绝对资源的浪费,倡导节约,在县域形成低碳环保的大环境,将低碳生活的理念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努力建立低碳的牡丹江县域经济。
  (6)加大县域经济森林碳汇工程的建设
  发展县域低碳经济,还需要大力建设森林碳汇工程。森林碳汇工程建设不仅可美化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更可吸收固定C02。通过造林护林、生态系统恢复、建立农林复合系统、恢复植被等方面,增强牡丹江县域内森林的碳汇能力。一方面,提高县域的森林覆盖率,大力植树造林;另一方面,对森林进行科学管理,加强保护力度。
  
  五、低碳经济视角下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
  
  1.特色低碳农业的构建
  特色低碳农业的构建,是立足与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发挥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的特色优势,引导特色农业的低碳加工、生产,实现特色农业的低碳化,带动牡丹江地区的县域经济更好更快、低碳发展。结合牡丹江县域的特色资源与市场导向,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对于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来说,牡丹江作为东北大地上的“鱼米之乡”,特色农业优势明显。牡丹江地区应深化黑木耳、山野菜、人参果等食用菌类、特种作物以及渤海镇响水优质大米等特色产品的生产加工。
  特色低碳农业的构建,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特色农业的产业化,二是特色农业的低碳化。特色农业的产业化,首先要做好市场细分,深入了解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发展产销对路的特色农产品,二是要充分发挥县级政府的带动作用,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三是要实现特色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加大建立特色农业的产业基地,有利于集中进行集约化、科学高效的生产,也有利于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形成种养加、产供销等一体化特色产业组织形式;四是进行专业化生产加工,充分利用科学种养技术,生产绿色安全、营养卫生的特色产品,用专业化提高规范化,全面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与高效生产。五是实现特色产业的规模化,规模化是产业化的保障,提升了产业规模才能保证降低成本、赢得市场,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特色农业的低碳化,要求在能源使用、加工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严格贯彻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保证特色农业生产的节能减排,产品绿色无公害。
  
  2.特色低碳工业的构建
  县域经济中工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因此,牡丹江应加大构建低碳工业体系的构建。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的特色工业中,木材加工、卷烟、汽车配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优势行业。一方面,应对这些特色工业进行低碳改造,另一方面,应积极发展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工业企业。特色低碳工业的构建,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进行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意味着产生的高效、能源材料利用的充分;二是要利用低碳生产技术进行加工生产的创新;三是要加快低碳工业园区的建设。在园区内从产业布局、能源使用、厂房设计、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实现节能减排,在低碳园区内建立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县域经济特色工业的资源节约、能源充分利用、环境友好的低碳发展道路。
  
  3.特色低碳服务业的构建
  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服务业在发展低碳县域经济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牡丹江特色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首先,牡丹江的空间区位与口岸优势为发展商贸提供了巨大便利,利用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大力发展商贸往来,抓住口岸优势大力发展临岸经济;第二,牡丹江作为“中国雪城”、“优秀旅游城市”,县域内生态旅游资源极具特色,优势明显。因此,牡丹江特色低碳服务业的构建,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基于牡丹江延边开发的空间区位,绥芬河、东宁等重要中俄贸易口岸以及通往日本海的最大陆路贸易口岸,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应加大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对俄、对日商贸,积极促进对外出口贸易将出口土豆、牛肉等对外贸易做到更大。二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生态旅游。牡丹江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中国雪城为发展高山滑雪提供基础,作为5A级景区的我国最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风光迤逦,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更有我国最大的东北虎观赏园林吸引游客前来。利用这些旅游资源,牡丹经地区县域经济应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抓住国家倡导乡村旅游的政策机遇,把握城市居民的心理需求,加快发展构建特色旅游业的构建,发展一批成熟的品牌,带动低碳服务业的增长。
  在发展特色低碳服务业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对低碳特色服务业给予足够的引导与支持;二是对特色服务业进行低碳改造,倡导绿色服务,在提供服务的各个环节注重低碳环保;三是要注意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可持续的发展。
  
  六、结论
  
  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向低碳经济转型,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中要深刻审视自身的特色。首先,发展县域经济,如何克服长期形成的与城市经济相比形成的卑微,人才、资金、信息等与生俱来的局限,在城市经济的夹缝中取得发展,就要发挥自身特色,利用特色优势形成竞争优势,即发展特色经济,在此基础上,发展低碳县域经济,从特色化与低碳化两方面进行发展,构建特色的低碳农业、工业、服务业,打造低碳的县域经济,使牡丹江县域经济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4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