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彦淖尔市番茄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建斌
番茄产业是近年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被称之为“红色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末试种加工型番茄,1995年引进第一家番茄加工企业――台湾泰顺公司,在这之后临河糖厂和万野公司相继生产番茄酱。2002年以前,巴彦淖尔市番茄产业一直处于小规模生产阶段,番茄酱加工能力3万吨左右,番茄种植面积不足4万亩。随着全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从2003-2007年,中粮屯河、新疆中基、意大利大罗素等企业来巴彦淖尔市投资兴建番茄加工业,以及一批本土加工企业的建成,全市番茄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截至2009年底,全市番茄种植面积达46万亩,平均亩产5吨;全市番茄加工厂发展到41家70条生产线,形成日处理番茄6万吨,生产番茄制品59万吨的能力。2009年巴彦淖尔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42元,其中来自番茄种植业纯收入697元,番茄加工业已成为巴彦淖尔市农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支柱,番茄种植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巴彦淖尔市发展番茄产业的有利条件
(一)资源优势明显
巴彦淖尔市土地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降水少,空气相对湿度低,雨热同季,非常有利于番茄的生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番茄红素含量高达10毫克/100克以上,高于新疆的含量;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5%以上,生产的番茄酱酸甜适度、口感好;在巴彦淖尔市种植的番茄病虫危害少,霉菌少,基本不使用农药,属于绿色食品;有黄河水自流浇灌土地,旱涝保丰收,原料供给有保障;做1吨浓度为28%―30%的番茄酱,在新疆至少要用6.5吨番茄,在巴彦淖尔市有6吨就足够了;巴彦淖尔市现有耕地面积1000万亩,其中有水浇地850万亩(其中井库灌溉面积30万亩),除去1/3的低产田,有500万亩可种植番茄,按照五年轮作倒茬,每年可安排100万亩的番茄种植面积。另外,番茄制品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和新疆相比离口岸近,运输成本低,有着区位优势;河套地区土地肥沃,技术成熟,种植番茄比较效益好,农民种植番茄的积极性高。
(二)番茄制品消费市场空间大
番茄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蔬果之一,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从美洲到大洋洲,从欧洲到亚洲,番茄满足了众人的口腹之欲。番茄制品因含丰富的人体不可缺少的番茄红素,同时还含有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多种氨基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更受到发达国家人们的喜爱。美国人年均消费新鲜番茄只有8kg,而消费番茄加工制品42kg,欧洲、中东、日本等国人均消费也很高。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世界对番茄制品的消费量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每年国际市场番茄制品的贸易量不断增长。国内市场也值得关注。中国人年均消费新鲜番茄18kg,而番茄制品则很少食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人们将逐步青睐于番茄制品,从发展的角度看国内市场潜力也很大。
(三)番茄红素潜在的市场空间广阔
番茄红素是目前为止在自然界中发现抗氧化能力最强的类胡萝卜素,其清除单线态氧的速率常数是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100 倍,是β-胡萝卜素的两倍之多。根据医学临床研究,番茄红素可以捕获其他的体内自由基,具有预防多种癌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减轻体内亚硝基化反应等具有许多保健功效,而且对糖尿病、高血压和前列腺炎的防治十分有效。番茄红素是很有前途的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天然色素等行业,被誉为“21 世纪保健品的新宠”、“新世纪的魔幻美食”。近年来,以番茄红素为主要原料开发的保健品在欧美市场成为时尚,呈快速增长的势头。
(四)积累了种植、收购、管理、开拓市场等方面的经验
经过几年的番茄生产和加工的实践,巴彦淖尔市各级领导干部初步了解了番茄加工市场动态、销售渠道、收购管理等基本情况;种植地区广大群众全面掌握了加工番茄规范化栽培技术;农业技术部门落实和指导番茄种植得心应手、并有所创新;企业工作人员生产管理和质量监测水平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都为巴彦淖尔市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奠定了基础。
二、制约巴彦淖尔市番茄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塑造番茄制品的品牌滞后
从目前巴彦淖尔市番茄制品的种类看,主要生产大包装浓度不一的番茄酱、部分番茄整粒和番茄丁,小包装也只是开始试生产,番茄制品的深加工和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在品牌建设上,更是滞后于番茄产业的发展。品牌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支撑点,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世界范围内适宜种植加工型番茄的地区并不多,而巴彦淖尔市是加工型番茄生产的优势地区,但是目前还没有打响“河套”这个具有地域优势的品牌。
(二)对企业创新性发展扶持不够
从目前发达国家对番茄深加工的项目和品种看,我们的企业在研发新产品,创新性深加工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创新性发展方面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但是企业拿不出更多的钱来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和创新,而来自国家、自治区财政给予的支持又很少,使我们的产品缺乏竞争力。
(三)番茄种植和采摘的技术水平不高
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民主要以直播、平作栽培为主。由于业务经费短缺,在早中熟、中晚熟品种搭配和春提早技术试验示范的推广上做的很不够,番茄配套栽培技术和春提早适用技术的应用农民掌握得较差,导致了番茄大量集中上市,企业生产期没有拉开。
(四)农企双方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在目前以家庭承包土地经营为主的体制下,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小而散”。这种经营体制很难把握好番茄生产、加工的平衡点。农民种多了,出现卖难,农民利益受损;番茄种少了,企业又相互竞价收购,企业利润受损。小规模经营突出的矛盾是不适宜具有现代化农业标志的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生产,分散农户生产的番茄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统一。
三、实现番茄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
(一)按照全市番茄产业“规划”,坚定不移地实现“双百”目标
目前巴彦淖尔市各旗县区已经形成的产能和种植面积与全市的番茄产业规划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各旗县区依据所辖耕地面积按照全市统一规划的发展目标,磴口县不论在产能和种植面积上已经符合规划要求,不宜再扩张;杭后在现有加工企业日处理原料能力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种植面积由2009年的9万亩增加到20万亩;临河在现有加工企业日处理原料能力的基础上再增加80%,种植面积由2009年的12万亩(包括大罗素和红富两个农垦企业),增加到21.5万亩;五原日处理原料的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50%,种植面积在200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0万亩;前旗与规划要求差距很大,加工企业日处理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倍,种植面积在2009年6万亩的基础上发展到23万亩;中旗加工企业日处理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4万吨,种植面积在2009年1万亩的基础上发展到12万亩。
近两年,巴彦淖尔市番茄产业发展主要遵循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生产扩张速度减缓,用3-5年的时间完成“双百”目标的任务。通过深加工,番茄加工销售收入预计可达到100亿元,加工企业可提供10000个就业岗位,可增加财政收入6―8亿元,100万农牧民人均来自番茄的纯收入可达到1500元左右。
(二)在基地建设上推进农企一体化经营
一是在经营方式上,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建基地,实行农企一体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夯实番茄产业发展的基础,这是解决番茄生产和加工最实际、最有效的对接机制,是今后番茄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因为目前农村这种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很难把基地做大,随着番茄加工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是制约番茄原料生产的重要因素,同时,一家一户种植番茄,原料质量很难保证。因此,各旗县区、农垦局要积极与各加工企业对接,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有偿转让、租赁、返租倒包或入股等多种形式整合农村土地,实现土地集中,实行番茄规模化种植,一体化经营。在目前通过典型引路、逐步推开的方式,要求各加工企业向中粮学习,小企业要有不小于1000亩的原料种植示范地,大企业不少于5000亩。实现统一机械作业、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摘交售。市政府在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以及其它项目上对集中连片整合千亩以上的土地给予大力支持,农机具补贴项目也向实行农企一体化经营的基地建设倾斜。二是加快番茄优良品种的推广。番茄种子遵循“企业(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直供为主导、委托代理为补充、种子部门依法统一管理”的原则,所有供应和销售番茄种子的企业和单位,必须经种子管理部门审验,符合相应资质,并依法接受监管。质量技术监管部门会同种子管理部门共同管好番茄种子市场,严防劣质种子流入。农业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快番茄优良品种的审认定工作,促进番茄优良品种的普及。三是优化种植结构,加强番茄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番茄适用技术推广,加大组装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重点推广基质穴盘育苗、纸筒育苗、小拱棚育苗等春提早适用技术和开沟起垄栽培技术。合理安排早熟和中晚熟种植结构的比例,延长企业加工期,实现农企双赢;对于生产过程,市农牧业局要制定番茄标准化生产规程,全方位抓好落实,提高番茄单产和品质;加强投入品使用的监控,各级植保部门要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监管,严禁“高毒”、“高残”防治番茄病害的农药进入我市,加强农药使用种类和名称的指导。对于销售“高毒”、“高残”农药的经营户要严肃查处,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同时也要教育农民使用“高毒”、“高残”农药的危害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不断研发新产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一是在产品开发上,重点打绿色、有机品牌。目前巴彦淖尔市番茄制品主要以大桶包装出口为主,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从2009年开始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用于番茄加工企业新产品研发,在技术上给予强力支持,用国际先进的工艺提升产品的品质,用国际尖端的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用附加值高的创新产品赢得国际市场的青睐;在产品开发上,重点研究番茄制品的精深加工,丰富产品结构和种类,满足市场不同群体的需求,引领市场消费;目前重点开发小包装番茄制品种类,进而研发番茄粉、番茄膳食纤维、番茄红素等深加工产品;同时要加快对番茄皮、番茄籽的研发,在这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二是紧贴主业,完善配套。各大企业要紧紧围绕番茄加工主业,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拓展相关领域,形成包装、印刷、物流配送等上下游的产业结构,这样不仅拉长和加宽了产业链、提高了综合效益,同时也降低了产业的成本,体现出组合的优势,焕发出新的活力。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加大自主品牌的塑造。在技术进步和专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同类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差异不断缩小,品牌的作用日益突出,广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牌的选择。因此,各加工企业要深刻认识创建自主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确立品牌战备;要充分估计创建自主品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抓住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等重要环节,增加科技开发投入、吸纳和发挥高科技人才作用,坚持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相结合,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和完善更加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把商品文化贯穿到产品的品牌经营中,并将品牌的推广和经营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重点扎实开展工作,加紧打造自主品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政府部门通过以奖代补等措施推进企业的产品ISO系列认证,使番茄在加工工艺、加工过程、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用商品的科技含量提升文化含量。通过主打河套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形成完整的、展示民族智慧和形象的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优化资源配置、合理企业布局
一是按照市政府番茄产业规划的“双百”目标,在企业布局上,重点支持中粮屯河等大企业采取重组、兼并等方式,对市内布局不合理的小番茄加工企业进行整合。新建番茄加工企业必须符合全市番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必须符合市里关于番茄加工企业投资规模、工艺装备、市场准入、基地建设等方面规定要求。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番茄企业建设申报、审批程序。按照统筹发展的原则,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对各地申请、申报的新上番茄加工项目,要进行严格审核,经市政府批准后,发改、环保、国土资源、工商等部门才能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各旗县区、农垦局要加强对番茄产业的监控监管。所有番茄加工企业技改或扩能,必须按照新建番茄厂的审核程序,履行申报、审批手续。二是进一步规范各加工企业原料区域范围。要遵循“以行政村为单位、围绕加工企业就近、3-5年轮作倒茬土地够用、尊重企业落实原料区多年习惯”的原则,各旗县区对所辖的番茄加工企业的原料区域要进一步完善细划,各加工企业必须在划分的原料区域内落实番茄种植定单,确保产加平衡、交售秩序井然。
(五)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番茄产业作为带动巴彦淖尔市农牧民增收、带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特色产业,切实抓紧抓好。要强化工作职能,从组织领导、基地和市场环境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向番茄产业倾斜,认真研究、解决番茄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企业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创新,提高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二是要搞好科技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确定专门人员为番茄企业搞服务,市农科院要尽快成立番茄研究所。要从籽种管理、种植技术、农民培训等各个层面系统全程地为企业搞好服务。三是搞好项目服务。涉农项目实施要向大型番茄加工企业倾斜,向番茄原料基地倾斜。发改委、农牧业局、产业办等职能部门要主动上门服务,积极帮助番茄企业策划争取国家的项目资金。对于企业建原料基地、搞连片种植的,在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土地整理项目上给以倾斜配套,促进番茄规模化种植。四是搞好协调调度服务。各地各职能部门一定要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要及时搞好协调调度,帮助企业出主意、想办法,把项目建好,把番茄产业做大。还要帮助企业解决当前面临的具体实际问题。企业原料基地周边的道路要优先安排修建,保证番茄运输。电力供应方面,要提前沟通协调,尽量避开番茄加工季节检修,不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五是搞好中介服务。要培育扶持中介组织,发挥好各级协会的作用。在目前政府监管力量不足、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要切实把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组织好,并支持其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展改革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6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