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洪波 孙文辉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我省各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总结近年来发展农业取得的成绩,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突出“五个坚持”,现代农业发展走出新路子
   1.1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设施实现配套化 按照因地制宜、效益优先的原则,大力推广机械深松、复式整地、果园打药、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技术。
   1.2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农业实现科技化 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推动了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扩大了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范围。
   1.3坚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服务实现社会化 农业各部门根据农民的需求,积极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1.4坚持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经营实现产业化 一是构建“生产平台”,对优势产业实行集中布局,初步实现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构建“市场平台”,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在县内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外,还鼓励经济能人在周边县市创办批发门市部,增强了流通功能。三是构建“组织平台”,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农村经济中介组织,不断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初步形成了“农户+基地+农合组织+龙头企业”、“农户+经纪人(专业协会)+专业市场”等合作关系,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益。四是构建“信息平台”,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工具,为农民及时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和管理信息创造了条件,疏通了方便快捷的流通“神经”。
   1.5坚持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农民实现新型化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立足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围绕“四个培育”(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培育一批专业生产大户、培育一批“务工型农民”、培育一批农村经纪人),着力打造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2.化解“五大难题”,突破现代农业发展“五大瓶颈”
   要实现农业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就必须突破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培育龙头企业和农业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2.1化解龙头企业并非“龙头”的难题,突破企业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的瓶颈 龙头企业在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走向市场、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功不可没。龙头企业是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的连结和纽带。它肩负着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能够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商品生产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因此,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加大项目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领军人物和产业品牌,切实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2化解农民及农业再生产融资难的难题,突破农村房屋、土地、山林不能有偿抵押贷款融资的瓶颈 由于农村的房子、土地、山林都不能用于抵押,因此农村融资较难。要改变这一状况,可以做如下尝试:一是积极引导民间的农民联保组织、农民信用合作组织、民间资本等民间金融组织走向正轨。二是公司化运作,搭建农村融资平台。成立农业发展投资公司,政府为公司注入资金,公司在吸纳农村集体财产的同时,农民以房屋、土地、山林入股,公司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抵押。
   2.3化解农村土地流转不起来的难题,突破土地流转方式不活的瓶颈 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积极探索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内,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联营、转换、租赁、互换、抵押等方式出让承包权,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有效盘活土地,杜绝土地撂荒。
  2.4化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的难题,突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瓶颈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造成农民增收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乡村公路及机耕道的建设,提高机械化耕作服务面。二是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治理工作力度,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三小”水利工程、人畜饮水工程、沃土工程、中低产田土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质量。三是提高农村沼气建管和利用效率,高标准规划和改造农网,确保用电方便和用电安全。四是逐步建立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和水利保障体系,加强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及渠道防渗维护,全面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2.5化解农业科技推广和新型农民培训相对薄弱的难题,突破科技对农业贡献率不高的瓶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让科技进步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支点。农业科技推广要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必须解决观念问题,切实搞好“传、帮、带、教”;二是必须推广投入成本低,见效快的实用技术;三是必须突出产业特点,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同时,要积极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队伍,大幅度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3.着力“四个创新”,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新目标
   新形势带来新机遇,新发展需要新举措。要实现农业发展战略,必须着力“四个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3.1创新农业业态,实现从单纯注重农业产能向全面发挥农业潜能的转变 当前,我省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农产品产能,不断适应并满足人们日益扩展、不断拉长的多样化物质、精神需求,还要创新农业业态,由单纯关注农业产能转向全面发挥农业潜能,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设特色突出、功能多元、业态新颖,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现代农业。
   3.2创新生产方式,实现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向依靠智力资源的转变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立足于自然资源向立足于智力资源转型,着力于“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使信息流(科技市场)、物质流(装备、设施)、能量流(资金、人才)在城乡之间形成对流,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环境协调发展,动态平衡,形成业态、功能相互联动、互为补充、共生共荣的现代农业。
  3.3创新服务体系,实现从单一物产功能向服务功能的转变 长期以来,农业的功能被概括为种植、养殖和粗加工等物产功能,农业的服务功能很少被认知和发挥,更谈不上形成体系。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和需要,必须“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积极主动地把农业由单一物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创新农业体系,为全国的农业现代化服务。
  3.4创新经营模式,实现从分散经营向集中规模经营的转变 现代农业的经营载体和经营形式的变化,必然要求“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创新农业组织形态。在工作中,要着力摒弃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转向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农民承包地入股等组织模式,构建产业化经营架构。要通过建立现代农业经营架构,推进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并取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成效。
   总之,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农业效益、巩固农业基础的必由之路。必须充分发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利用扎实的农业基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27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