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排除制约因素 实现玉米机械化收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薛 友

  舒兰市是我省产粮大县(市),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目前,玉米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播种、中耕、脱粒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收获环节的机械水平相对滞后。实现玉米机收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需要,是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需要。尽管玉米机械收获技术已日臻成熟,但仍然有些制约因素阻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1.制约玉米机械收获的因素
  1.1种植地块零散,制约玉米机械收获的发展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分散的经营方式给机械化发展带来了阻碍,妨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分割过于零散,种植品种不同,土地不连片,不便于规模化作业,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效率,导致机械收获玉米作业收费相对偏高,最终阻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
  1.2地块小,收获机械性能不能充分发挥
  1.2.1作业效率低,收获时间短,经济效益不高 实际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一天作业1.3~1.6公顷,自走式收获机一天也只能作业2.6公顷,舒兰市最佳收获期只有15~18天,而收获机械的使用率太低,造成了单台机械的收获面积小,收益不高。再加上玉米收获动率消耗大,油耗高,使得收获机作业成本高,设备回收期长,影响了农机户的购机、用机积极性。
  1.2.2玉米收获机质量不过关、性能差、作业效果不佳 玉米收获机械仍处在技术生长期,本身还存在设计等方面缺陷,主要表现在籽粒破损率、损失率和果穗损失率较高,清洁率较低;机械作业只能进行摘穗、扒皮,但扒皮效果不好,存在扒皮不净、分离不清和损伤秸秆还田及升运等问题,导致作业故障率高,堵塞和卡死现象频发。背负式玉米收获机通用性差,装配困难。对倒伏后玉米,多数机型无法收获。
  1.3对购机户的培训工作跟不上
  农民购机后,急于收回成本,机具往往未经调试就急于下地作业,而忽视对操作技术、调整方法、维护保养和安全注意事项的学习。大部分玉米收获机操作者未参加技术培训,在不掌握玉米收获机性能和操作技能的情况下上机作业,他们对新型农业机具的构造、性能及操作技术要求缺乏全面了解,在作业操作中易出现事故,这也是造成玉米收获机作业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生产企业和农机推广部门应重视对玉米收获机使用的培训,否则会造成玉米收获和作业效果差,农民投资收益不佳,影响玉米收获机的推广与使用。
  1.4收获机价格普遍偏高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玉米收获机械普遍价格高,一般自走式5行收割机约20万元,4行机一般在25万元以上。一般背负式玉米收割机也要5~7万元,加上配套动力也要15万元。在作业效率较低的情况下,一台机器成本收回需要4年时间,使许多养机户难以承受,影响农户购买玉米收获机械的积极性。
  2.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对策
  2.1多方协调 玉米收获机械制造难度大、投资多,有关部门给予资金扶持,引进并改造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先进型、实用型机械。由政府牵头,组织科研和生产部门,集中财力和人力,借鉴外省经验和技术,在省内开展技术攻关,成立联合攻关课题组,研发性能优良、使用可靠,适合我省实际的先进机型。
  2.2优化机具配置结构 坚持背负式与自走式机具性能相结合,大中小型机械同时发展的方针,并以背负式为主,玉米割晒为辅,先行总量扩张,逐步优化结构。
  2.3合理规化布局 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优先发展大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重点推广玉米收获青贮机械,采取玉米摘穗、青贮或穗秆全部青贮的机械化作业模式。
  2.4转变经营方式 大力推行农机合作社、合作组织等模式,优化机具、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具的使用效益。
  2.5提升技术服务水平 以培训为重点,组织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推广部门、鉴定单位对农机手进行操作技术培训,提高其使用操作水平。
  2.6加强工作指导 重点抓好创新示范和辐射带动工作,并通过召开现场演示会,培训班等多种方式,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工作的进行。
  2.7实行政策扶持和引导 充分发挥农机购机补贴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针对目前农村经济条件和玉米收获机的使用效益,应加大农民购机、用机给予财政补贴和贷款支持,引导农民走上玉米收获机械化道路,推动玉米机械收获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278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