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战略业绩计量系统的理论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战略业绩计量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综合信息,在协助经理传递积极的战略成果方面是有帮助的。综合战略业绩计量系统三个属性已确定下来:第一,战略和业务上的联系是一般因素占据整个范围而系统提供战略和业务上的综合;第二,客户导向聚焦在客户联系上;第三,供应商导向是以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为导向。这一模型的发展预示着综合战略业绩计量系统将增强组织的战略竞争力。
【关键词】综合业绩计量系统;战略成果
1.引言
越来越多的革新在管理会计系统寻求公司运作的战略定位提供信息,革新的一个区域是业绩计量系统。非财政措施已经引入并在制造业和市场营销中使用,但是在功能区域不同方式上缺乏综合。一些作者提出计量体系是战略性的,他们提出一个更综合的方法关于客户业务和公司的远见,包括业绩金字塔、等级制度和无形资产记分卡等。一些研究试图以经验为主对业绩措施和计量在制造业运作环境的不同方面做出一些解释,从组织路线的视角来解释业绩计量在业绩方面的影响,了解战略形成过程怎样相互影响复杂工作的管理。
2.综合战略业绩计量系统理论背景
2.1 新古典框架下的业绩计量系统理论
业绩计量系统属于管理与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产生的信息被内部与外部使用者分享。传统的业绩计量系统只包含财务指标,是管理活动和组织业绩的结果而非原因。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财务指标已经失去了业绩相关性和反映企业重要问题的能力,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仅靠财务指标已不能提供其发展趋势下的重要信息。新的外部环境要求一个有效的业绩计量系统应该及时、准确地反馈经营的效率与效果,引导组织努力实现其战略目标并进行持续改进。
大量的文献提议业绩计量革新的重要性,战略业绩计量系统通过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优势,在不同的方式上确保价值链与战略是一致的。最重要的是,战略业绩计量系统在确保组织学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便能保持未来的竞争力。本文研究的是综合战略业绩计量系统与制定战略调整和学习战略成果之间的关系。首先,这项研究断言综合战略绩效评估体系增强了组织的战略竞争力,论点的提出为了支持综合战略绩效评估体系和竞争性战略成果在产品差异和成本价格战略条件下的正相关性。其次,一个结构模型的产生对综合战略绩效评估体系和竞争性战略成果的关系做出详细的说明,介入的变量全部或部分地在综合战略绩效评估体系的特征和战略成果之间间接相关联。
2.2 局限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迅速,传统的业绩计量指标只包含财务指标就显得不太适合,应由传统的单一财务指标转换为融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系统。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单纯的财务指标不能反映一些十分重要但无法用会计数字表示的企业经营活动情况,例如产品质量水平;(2)不能准确反映各部门或各分公司之间的相互关系;(3)一般只体现管理人员的经营成果,无法反映出其努力程度,过度注重财务指标,容易导致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和短期行为。只考虑财务报表上的那些数字在当今市场已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计量一些别的因素如客户的期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新产品开发率等。
3.业绩计量的新近发展
业绩计量方法有标杆法和平衡积分卡。标杆法的核心内容在于将所在机构的业绩与其它杰出机构的业绩相比较,从中找出新的方法和理论,改进本机构的经营业绩。平衡记分卡法是通过建立一整套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将公司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目标和业绩指标,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系统评价的一种业绩评价方法。计量的标准应服从于企业战略,其作用是双重的。首先,评价公司相对于竞争者和在市场需求中所处的地位,确认改进的途径;其次,一旦公司的竞争地位发生变化,战略目标必须重新评价和修改以保持其与竞争环境的一致性,业绩计量系统也随之变化。
权变理论视角下的业绩计量系统,系统论是一种对组织进行研究的普遍方法,权变理念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不存在广泛适用于所有环境所有组织的计量系统,应该明确计量系统的具体特征与某种确定的环境相联系并且是恰当匹配的。选择一个合理有效的业绩计量标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在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应选择与其相应的业绩计量指标。除了上述这些业绩计量系统理论的新发展,还有企业价值创造战略业绩计量等大量新的理论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
4.研究展望与启示
4.1 启示
业绩计量系统不断发展和改进与企业和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仍有一些管理者拒绝使用经营过程计量系统,他们觉得它不能成为公司财务成败的有效预警器,这种观点是毫无依据的。事实上,经营过程计量系统与以边际利润、资产周转率为代表的财务计量系统是密切相关、互为一体的,能有效控制这个关键系统,公司的财务状况一定会比那些不实施控制的公司更好。
现有的业绩计量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第一,多个版本,多重标准,个性化特征较为明显,缺乏一个普遍适用性的业绩计量体系。第二,业绩计量体系相当不成熟,正处于开发之中,很多研究没有考虑到社会企业家的素质、组织成长性等重要因素,只能算一个“雏形”,建立普遍适用的业绩计量体系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第三,由于社会企业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再加上初期的社会企业项目大多数依赖慈善基金和政府补助金运营,经常是赞助资金耗尽,社会项目即告结束,导致现有的业绩体系很少考虑生命周期特征。
总体上看,不论是社会企业价值的量化评价模型,还是定性分析方法均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4.2 未来展望
综合业绩计量体系应服务于社会,着重研究社会企业业绩计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建立普适性的业绩计量体系。尽管社会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各不相同,但社会企业具有相同的特性,即受使命和市场双重因素驱动具有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双重目标。(2)从生命周期视角建立业绩计量体系,社会企业的发展将可持续性放在首位,其资金来源不局限于资助资金,还要吸收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这是未来社会企业的主流方向。社会企业与商业企业一样也会经历几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的业绩重点存在差异,因此社会业绩计量应考虑生命周期。
业绩计量的适用范围是很广泛的,我们也应将其运用于企业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对保持竞争战略优势的必要性提出相当大的管理挑战,要保持竞争战略优势的公司需要鼓励发明和创新,以产品特性相结合为目标。一旦形成,有效的实施需要创新型产品特征和技术给客户传递产品特征。此外,产品差异化和低成本战略也能用于业绩计量体系,产品差异化和低成本战略的成功使用为发展理论提供一个基础,有必要辨别各种各样的战略成果与产品差异化和低成本战略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Robert H.Chenhall*,Integrative strateg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2004.
[2]孙世敏.社会业绩计量文献述评[J].2010(11).
[3]王悦.权变理论下的业绩计量系统[J].2006(11).
作者简介:秦苗苗(1986-),女,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0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