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的苏州新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阎 立
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苏州的目标,苏州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增强开放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和强化功能载体建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苏州充满江南水乡风情相媲美的,是高速发展的苏州开放型经济。
2007年,苏州以占全国0.09%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3%的生产总值、9.8%的出口额、9.6%的实际利用外资。200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118亿美元,其中出口1188.8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9.7%,9.8%;新增注册外资183.6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保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71.6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二。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苏州开放型经济承上启下发展的关键之年。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太仓港,在各级海关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于6月份启动了“区港联动,虚拟口岸”快速通关模式,依托太仓港,进一步加快物流平台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协调联动发展。从运行情况来看,“区港联动”产生了积极效应,它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提高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苏太联动”步伐,提升苏州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2007年苏州市1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引进外资、实现进出口额分别占全市总量的91.3%和86.8%。为此,我们将继续重视和支持开发区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综合功能,力争在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深化改革等方面当好排头兵。充分发挥全市出口加工区比较密集的优势,整合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实现功能互补。继续高标准做好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和昆山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增强保税、加工、物流、通关和商品展示等方面的互补叠加优势,提高口岸整体功效,进一步促进开发区放大优势、提升能级。
我们将加快引进科技含量高、土地需求少、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促进产业链向两头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实现产业高度化。坚持引进资本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大力引进国外高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进一步增强现代产业发展制成能力。同时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做大做优做强。
我们将继续贯彻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的方针,积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一是引导加工贸易产业向高端产品转、向核心加工环节转、向“微笑曲线”两端转,促进出口产品在国内的价值增值。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功能,引导和鼓励出口量大的加工贸易企业进驻。同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劳务输出档次,积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二是加快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优化出口市场布局,继续巩固扩大欧盟、日本、美国和中国香港四大主体市场,加快形成以四大主体市场为支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理布局的国际贸易格局。四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建立完善扶持服务体系,不断拓展对外经济合作领域,提高对外经济合作的综合服务水平。
苏州地区的物流服务业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苏州地区的物流服务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设立了昆山玉山监管点等7个具有仓储、集散、配送等功能的沪苏直通式监管点,昆山出口加工区等5个具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仓储等功能的出口加工区和张家港保税区、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为大力整合长江岸线资源,打造现代物流枢纽,苏州又将太仓港、张家港港、常熟港实行三港合一,建立苏州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6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