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戏曲文化”与“新中式园林”的结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储琪春

  摘要:在世博会召开的背景下,长吉公园的改造以“新中式园林”风格为出发点,在建筑及各种特色景观小品的细节处理上,将中华戏曲文化融人其中,塑造全新的公园景观风貌,体现现代中式园林的文化神韵。
  关键词:景观小品;土建;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7-0110-02
  
  1 项目建设背景
  
  长青公园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居住区级配套公园。由于轨道交通13号线的建设,长青公园西侧约一半的区域都用作施工区域,原有苗木进行移植,原有池塘、茶室、曲形棚架及蘑菇亭等均被拆除。随着201 0年世博会的召开,轨交站于2009年底竣工,公园也需要进行恢复和改造。
  由于长青公园的地理位置紧靠世博园7号出入口,作为世博园的门户景观,其景观要求不同于一般居住区公园。体现时代特色、展示城市风貌、疏导地铁客流成为公园改造需要考虑的又一重点。
  
  2 功能定位与风格特色的塑造
  
  长青公园总体定位为开放式的居住区公园,考虑世博会期间的展示功能,公园以“新中式园林”风格为出发点,塑造全新的公园景观风貌。在建筑及各种特色景观小品的细节处理上,体现现代中式园林的文化神韵。
  作为展现城市生活、弘扬地域文化的窗口,长青公园景观设计时,结合原公园活动中“戏曲”活动较丰富的特点,将戏曲的元素引入设计,使“戏曲文化”和公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形成丰富的公园文化艺术氛围。
  
  3 “新中式园林”的体现
  
  3.1 “园中园”的空间布局
  结合长青公园地块形状及原有活动设施的空间布局,改造设计中,利用回廊将公园划分为内外两块,形成“园中园”的总体格局。内部:以茶室、管理用房、文艺交流场地为主,是相对安静的社区休闲、交流区域。外部:以活动性场地与游园步道为主,成为周边居民的健身锻炼场所,也是地铁车站疏导人群的缓冲空间。
  结构厚重的回廊,在空间上将公园一分为二,形成“园中园”的总体格局,同时视线通透的人体感受又将公园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动静分流的空间布局,使喧嚣的地铁出入口与恬静的文化休闲园有机地糅合在一个公园内,使之互为景观又有效地分隔(图1、图2)。
  
  3.2红柱、玻璃在“内园”建筑中的表达
  “园中园”的“内园”相对更中式化,建筑设计更注重景观的内涵。建筑设计时,以现代建筑常用的槽钢(漆朱红色)代替中式古建的圆木柱,作为“新古建”的灵魂符号;以简洁的箱式形体与回廊的组合,勾勒出“内园”清晰的轮廓;采用青砖、玻璃、红色槽钢等材质,达到感官上的虚实对比与冷暖对比(图3)。
  
  3.3粉墙、青砖在“外园”建筑中的表达
  “园中园”的“外园”由于直接与外部空间衔接,相对更为开放,建筑设计风格更现代。在建筑外形及墙面划分上,按照美学的“黄金分割”比例进行设计。在建筑立面用材上,以传统的青砖、粉墙为基调,结合建筑的实用功能进行设计(图4、图5、图6)。
  
  3.4中国味十足的景观灯柱
  远观:黑色细高的景观灯柱,简洁且不那么张扬。
  近看:“中国红”色的灯头、灯罩上镂空雕刻的“回文”图案,精致中透着几分喜庆(图7、图8)。
  
  4 “戏曲文化”的展示
  
  结合原长青公园活动中“戏曲”活动较丰富的特点,将“戏曲文化”元素融入景观小品中。
  
  
  
  4.1创意的二胡入口
  中国园林向来讲究入口的障景设计,作为公园景观的序幕,入口设计以实墙为出发点,配以浓密的绿化,将园中佳景加以隐障,达到柳暗花明的艺术效果。
  考虑墙体的景观性,设计结合“戏曲”主题,以侧卧的二胡为原型,入口的主墙体由“琴筒”与“琴轴”构成,“琴弦”由不锈钢板做成,将各墙体两两相连,构成一个整体。主墙体采用青灰色的石材贴面,与园中的中式风格保持一致,突起的黑色外墙贴面将二胡“琴筒”的轮廓勾勒得格外鲜明,粗糙的石材表面使“琴皮”的质感得以体现,配上拉丝不锈钢制作的“琴弦”与铭牌,传统中透着些许现代感(图9)。
  
  4.2“戏”味十足的铺装与文化墙
  灰黑色的石材构成铺装与墙体的主色调,默契地融入周边环境之中,粗糙的石材表面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由于此处是曲艺票友经常聚会的地方,随处篆书刻画的阴文与阳文“戏”字图案,既合情合景,又成为公园的一道装饰风景线。
  铺地选材时将弹石与青砖融入设计,不仅形成铺装块面的大小对比,而且在质感、色泽上与花岗岩形成反差,并在交通、视线上起到引导与滞留的效果。
  墙面设计,除了各种“戏”纹图案,一串半圆形的小凸起显得格外醒目,其设计构思来源于城门上的门钉,这不禁让人联想起朱红色的大门、金色的门钉,那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门钉的设计高度定于0.6m,便于儿童与好奇的人们触摸,随着时间的推移,墙越来越旧、门钉越摸越亮,这是设计赋予景观的趣味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另一方面,6个一串的小凸起,又似标点中的省略号,在浓郁的戏曲文化的衬托下,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遐想(图10、图11、图12)。
  
  4.3戏曲文化廊架内的“中国风”
  廊架的整体色调与风格与周边建筑及铺装保持一致,以“新中式园林”风格呈现于公众面前。廊架顶部采用具有光影效果的网状结构,廊架用材与色彩上与“园中园”回廊、建筑保持一致,采用红色的钢架与青砖墙体。故意做旧的青砖不仅在用材上与地面铺装形成呼应,而且给人带来年代感,使“新中式”的风味得以传承(图13)。
  廊架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其坐凳的细节处理上。坐凳采用木质凳面与靠背,既避免了石材坐凳冬季的透骨寒冷,又在色彩上与顶部红色钢架形成呼应。坐凳的细节处理结合戏曲文化,设计将官员的乌纱帽置于凳上,上下振动的“帽翅”成为坐凳的靠背或者扶手,连接部分篆书雕刻的“戏”与“乐”,表达了设计师对票友们“戏于口、乐于心”的美好祝福(图14、图15、图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4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