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区景观中“新中式”风格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中国传统的居住观里,对于住宅环境的选择形成较成熟的体系,依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现代人们的居住观念。同时受到西方新的景观模式、思想设计观念的不断影响冲击,国内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呈现脱离本土环境的现象,出现诸多设计上的问题。摸索着中式风格方向的居住区渐渐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生活的需求之间找到结合点—新中式居住区。新中式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本着让居民现代化的思想,不仅灵活地保留传统因素和景观,而且讲究开阔从容的景观空间、自由闲适的生活意境。景观构成四要素中,植物是必不可缺的要素之一,本文从文化传达、景观表现和空间布局三个角度提出"新中式"风格的植物景观在社区公共空间中的设计策略。
  随着北京红奎台、观唐、泰禾、北京院子、苏州寒舍、富春山居度假村、颐景山庄、西安群贤庄、成都的芙蓉古镇、清华坊、深圳万科第五园、天津唐郡等这些“新中式”风格设计项目的出现,给“新中式”园林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欢迎。也带来了发展的新希望和新方向。“新中式”景观设计是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1] “新中式”最早出现在新中式风格一词当中,理解为现代中国风,通过中式风格的特征,表达对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新中式风格不是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影响居住区建设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市场经济规律。居住区为达到市场竞争力,逐渐向完善使用功能、设计多样化转变。通过规划与设计把居住、绿化、休闲、办公、商业、交通、这些功能都融为一体。居住区景观营造生活氛围也起提升文化品位,这种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是在与环境景观的良好互动中感受到的。我们从传统园林的审美意境中获得灵感启发和文化情感,从而把现存的传统环境美景进行合情理的意象完形,同时融入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完成现代居住环境的文化意象的营造。
  植物造景就是运用各类植物素材,结合现场地形、当地的气候条件,搭配其它造园元素通过特殊的造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自身形态、色彩和景观可变性以及作为人类情感载体的特征,而创造出植物景观的过程[2] 。这个观点很强调过程性,体会造园过程方方面面的感受。很多园林植物是许多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是許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的载体,它们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在“新中式”风格植物景观中对传统文化中的把握与继承,使得传统文化的神韵能够由内而外的展现。
  “新中式”风格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因该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地域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植物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手段。应重视植物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开发。可以将名俗、古典文化、宗教信仰、等元素融合到植物景观中,使其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和文化将性。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新中式”风格植物景观设计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手法,利用现代植物景观的营造技术,创造出富有现代气息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植物景观空间。可以借鉴我国传统符号,如中国的亩祥物:龙、凤、麟麟、骗幅、生肖等;象征名族特色的图案:福、禄、寿等吉样图案、剪纸窗花、样云、日、月、星辰、太极等;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凝练融入社区景观空间中的植物景观中,再将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玉兰、海棠、桂花、荷花、菊、松、竹、梅等依据当地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结合现代的造园素材布置在相应公共空间中。
  体现中式植物景观特色原则。中式特色的植物景观一般从植物景观的美学上、植物搭配上和文化上来体现。现代园林追求多样与统一、平衡与对称及韵律与节奏。如疏密结合、错落有致等要能实现美学原理和中式艺术的自然结合,且要体现出“新中式”风格的植物景观。北方多常绿针叶植物和落叶针叶植物。如雪松、柏木、杉树、龙柏、白杨等,它们搭配紫色矮樱、花石榴、木槿、丁香、紫薇等灌木,营造形志优美、色彩搭配调和的中国北方地区的植物景观。同时也要考虑四季变化,,四季景色不同,意境不同,这方面南方的植物景观就要突出地域特色,适应温暖湿润的季节特点,植物多选用落叶的阔叶植物,如银杏、二球悬林木、玉兰等搭配石榴、紫薇、海棠、梅花等灌木,形成多样变化有特色的中式景观。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借景抒情创造了不少园林景观,更是借植物来托物言志,由此表达出自己的志向,很多植物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如竹的运用,由于其四季常青、挺拔又多姿等形态恃征,蕴含虚怀若谷、刚正不阿的精神品格,在很多景观空间中被运用,如深圳万科第五园。又如北方很多小区和公园中种植碧桃、李树、核桃和梨树等亦赏亦食的植物,除有景观的效果外,还突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期望的寓意。
  居住区绿地主要类型有居住区、小区和组团的公共绿地、宅旁庭院绿地、道路绿地、专用绿地和其他绿地。居住区绿地是由宅旁庭院绿地、道路绿地和中心绿地组成的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是城市居住主要的景观环境,是居住区主要自然因素。中国园林植物配置风格基本为自然式,体现“片山块石、似有野趣”或“咫尺山林”式的高度自然物的缩影。由于在植物的防护功能、生态功能的增加,因此在植物选择上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必须注重植物配置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和地域性原则。新中式居住区植物配置在满足之前的原则基础上可以借鉴一些规律做法如:移竹当窗、高山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槐荫当庭、栽梅绕屋等常用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手法,采用点缀配置的手法体现古典之美。同时在传统住宅里植物声响效果给人传达艺术感受也是可以借鉴到现在的设计当中来,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声响营造意境。
  社区景观空间形态的不同导致了在植物景观营造上化现的种种差异,但对于植物景观的基本上都是借鉴中国传统园林,以传统园林桓物景观设计为蓝本,依据各个空间形式和功能需求的不同,有创造性地、文化性地、独特性地设计。在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工作需求的情况下,体现出该空间的地域文化性,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在视觉上能一眼就能辨别出这是中式植物景观,能体验到中国各地地域文化的存在感和文化归属感,最终打造出各区域的植物景观的文化符号或文化名片。“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现代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邂逅、碰撞的结晶,人们在崇尚异国文化后,心灵得以回归,转而阪依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就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得以诞生,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被广大民众所追捧。
  参考文献:
  [1] 龙金花.传统与现代的邂逅一谈“新中式”景观设计:[J]园林,2009
  [2] 苏雪痕《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陈晓欧(1995.01.12),女,汉族,籍贯:山西太原人,大连工业大学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