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桃源寻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毅刚 宋雪雅

  “到不了的地方叫梦想!”
  因为总有很多地方是我们所到不了的,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作为一个建筑行业的从业者,那些以往只能在图片上看到的大师作品对于我来说就是梦想。随着爱人到日本京都留学,终于有机会去那原本到不了的地方寻梦了。
  
  在一个明媚的冬日,和几个在日本认识的留学生一起,我们踏上了通向美秀博物馆的路。大约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基本都是在秀美的景色中渡过的,公路两侧的植被繁茂、小溪潺潺,像极了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的描述。难怪贝聿铭先生在踏勘了现场后选用了这一流传甚广的文学典故来打造这座美术馆。
  车辆终于停靠在美术馆接待中心前的站台,大家拾阶而上,来到接待中心前的圆形广场,接待中心小巧精致、色彩清丽,细节之处一丝不苟,处处展现着贝先生所独有的典雅味道,令人赏心悦目。购票后望着前方那条曲折的小径,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于是不再等候博物馆提供接送服务的电瓶车回来,徒步前行。
  几经转折,蓦然间眼前出现了穿山而过的隧道入口,200m长的隧道,建造得朴素秀美,金属穿孔板的内壁浑然一体,犹如不施粉黛的西子一般。侧壁上的照明隐藏在由折扇为原型提炼出的装饰之后,折射出柔和的光线,引导着我们前行。
  出了隧道,是一座5m宽、120m长的钢索吊桥,横跨进50m左右深的山涧通向美术馆入口广场。设计师在隧道出口耸立了60英尺高的弧形钢柱,柱顶另一面由50根钢索定位在隧道的水泥结构上。柱顶另一面则均匀地伸出44条钢索把吊桥拉住。当游客们看到这轻巧实用又极有美术意味的图案时,莫不衷心赞赏。
  主入口门前的小广场并不大,但是尺度宜人,细致精巧。向山的正面,砌建一座分成三段的石阶。每段石阶长宽约10m,每阶有12级,最上段阶台的平坦处,就是博物馆的正门。那意境让我不禁联想到深山大泽中仙山洞府的入口,仿佛门后隐藏着无尽的宝库,让人心生向往!
  步入馆内,玻璃与型钢构建成的屋顶下形成了开阔的大厅。贝先生用现代的材料,完美地表现了日本传统屋面的形式,将传统与现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充分体现了贝先生对经过千百年形成的传统的尊重。墙壁的材料依然是贝先生最喜爱的材料――法国石灰石,每块石材均按照三角型母题切割并拼贴,而每块石材所特有的肌理变化,又使得完成的面层感觉在协调统一中不乏变化,效果犹如一块漂亮的挂毯。
  入口正对面的落地窗外,种植着一棵据说有好几百年树龄的红松,虬劲的枝干和苍翠的叶子构成了美丽的景致,远处层峦叠嶂的山脉和五色缤纷的植被,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巨大的图画呈现在每个参观者的眼前,让大家在这恍若天上人间的美景中久久驻足而不愿离去。
  
  主馆两旁由长廊连接南北两个展览馆。北馆展示日本古代字画、木刻、陶瓷漆器。南馆展示的是古代中国、印度、伊朗、埃及、希腊、罗马等地的金、银、铜、铁、木石、陶瓷等古董。这些馆藏,全是美秀博物馆业主美秀子家族花费巨资经几十年陆续收购的。在其中的中国馆藏中,我们见到了从商周时代以来的众多文物精品。在慨叹古人高超加工技艺的同时,我也在为这众多珍贵文物的流失而心痛,不知何时,那些在国内都无缘一见的历代珍宝才能重归故里!
  经过进两个小时的走马观花般的游览,略有疲惫的我们来到南馆底层的“观松”咖啡厅休憩。室内绿竹青翠、室外苍松虬劲,吃着精致的点心观赏着窗外幽静的景色,真有几分超脱世外的悠然。
  纵览全馆,以三角型为母题的构图随处可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角型钢结构屋顶和其上覆盖的仿木纹铝隔栅所形成的光影效果。贝先生喜爱三角型母题是因为他认为三角型是最简单而又最坚固的结构形式,通过并列和组合能形成很丰富的空间组合,就像巴哈的音乐,通常以一个主体来进行变换却依然很有魅力,结构投射的阴影随着光线角度的变化,在墙壁和地面上形成了富于戏剧性的变换,极富感染力。
  即将离去时,回首美秀。清幽雅致的自然环境,别出心裁的设计构思,一丝不苟的精细施工,美轮美奂的丰富收藏,怎能不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梦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5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