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提要:城市绿化建设。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具有重要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仅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此如何搞好城市绿化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在生态适应性上既要统一,又要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色彩和意境美的关系,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形状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有关研究表明: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化在改善城区的环境质量方面非常重要,但就一个城市整体而言,相对封闭而又有限的城市绿化还不足以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效益。城市园林绿化只有实现城郊一体的大规模建设,才能逐步满足和达到这一要求。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各种污染严重破坏了人居环境,威胁着居民的身心健康。有关专家曾多次提出,将森林引入城市,让森林发挥其生态功能,以改善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城市园林的基本功能作为现代城市建设范畴的城市园林绿化,其最终目标是有利于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在城市中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按照生态学原理,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和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植物种类和谐共存,稳定发展,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只有实现城郊一体的大规模的园林绿化建设,才能有助于整个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也可充分利用市郊的风景资源,开发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为发展城市经济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服务。
   其次,实现城郊一体的大范围园林绿化建设,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重要建设,是建设园林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整体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制约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同时制约着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和城市的发展前景。
   城市森林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该大力提倡城市森林绿地的接近自然配置。首先要以地带性植被为样板进行模拟,选择合适的自然生物群种;同时要减少对树木个体、群落的过渡人工干扰。城市构筑的建筑物和铺装道路无限扩大,造成后果是:城市地面由于建筑物吸收和释放太阳辐射能的作用和城市释放大量人工热的积聚而使城市的“热岛”效应加剧;受到建筑物阻挡、城市风速减小,工业生产和城市人群呼吸的耗氧量无法得到充分的补给;城市工业和交通排放的多种污染物很难得到稀释或排除;城市空气湿度也大幅度下降,城市环境质量将严重恶化。
   就相对独立的植物群落而言,其各项生态效益的发挥水平不仅由于绿地规模和植被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也随着空间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弱或丧失。国际社会已经发出“城市必须与自然共存”的强烈呼声。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在城市中维护自然环境和引进自然的一项事业,正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城市实行分散集团式布局并同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有利于把绿色融汇于城市,将自然环境贴近城市人群。
   在城市中心集团和边缘集团之间保留绿地,要以绿化为主组成组团之间的隔离地区,有些地区还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城市实行分散集团式的布局,并将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同城市这一整体布局紧密结合起来,是建设现代生态健全城市的正确途径。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它也是国内外城市建设中共同积累的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
   再者,由一定数量的植被所构成的绿地,其生态效益存在一定的 “局部性”。 提高城市绿地尤其是公共绿地分布的均匀度,对方便城市居民就近进行气憩活动及在防灾、避险方面的重要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实现城市园林绿地的相对均匀分布,不仅对增加城市总的园林植被数量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扩大其总体生态效益方面作用明显,而且对避免或缓解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持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绿化布局结构相结合的做法不仅是完成绿化的道路和点、面绿地的自然结合,而且应着重在绿地面积的占有量、布局的合理性及进一步改善种植结构和提高绿化水平上下功夫,还要根据城市主要的环境污染源和人口、建筑密度等状况建立相应的绿地,如建立较大面积的中心绿地以改善建筑区的热岛效应,开辟绿地以将郊区新鲜空气引人城市等等。
   1、城市绿地面积的大小,是决定城市绿化生态效益大小的前提,从城市总体规划上保证城市绿地的合理比例,从具体管理上依法治绿保住城市绿地,在目前城区绿地由于多种原因被侵占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不同种植结构的绿地,其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城市绿地所占有的土地面积,营造出能发挥最佳生态效益和其它综合效益的绿色空间,这一问题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2、园林植物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效益,是如何发挥植物的光合效能。光合效能的大小决定于叶面积的大小和叶面积指数,以植物叶片面积为主要标志的“绿量”,是决定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关键因素。因此,绿量指标应是城市绿化定量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我们在按照绿化覆盖率或绿地率要求实施指标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园林绿地的“绿量结构”,同时发展城市垂直绿化,以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生态效益。
   3、在城市园林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形成具有特色地城市园林景观。园林是三维空间的艺术,其生态效益同景观效益是完全可以协调统一的。建立由乔、灌、草组成的合理的复层种植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途径。
   4、城区绿地、隔离片林乃至郊区其它绿地在该方面均有较大潜力可挖,在当前城市用地紧张的条件下,也是进一步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的重要措施。绿量结构是列入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谋求绿地单位面积绿量的合理提高,是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重要出路。
   5、另外,近年来有些地方为追求开阔、舒展等景观效果模仿国外某些风格而出现了过量的“以草代木”现象,城区有限的绿地大量地被比较单一的草坪所覆盖,有些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大量伐树的现象,这种趋势应当引起重视,尤其是内陆城市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更需绿树的庇护。因此,应从生态效益、美学价值等多方面来评价草坪建设的合理性。
   城市植物的生存条件不同于自然环境。因此,城市园林植物生存及生长状况的优劣,既受城市环境因素的制约,又是影响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进而反馈于对城市环境改善作用大小的基础条件。植物生态适应性同生态功能性的结合研究,符合植物与环境的自然规律,由此产生的综合评价指标,应是合理使用城市园林植物的科学依据。
   对城市园林植物进行合理的研究,全面评价植物在城市环境条件下的应用可行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水平有积极意义。目前在园林植物的应用方面,在有些地方依据现有的有关书籍的介绍,较多地注意参考植物原产地的习性而较少结合城市生态条件的做法,常常导致一些失误而造成损失。因此,需要从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出发进行研究和实践,以积累和创造新的经验。同时,不同城市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城市结构和城市规模的不同和在植物种类方面的差异,可供借鉴的同类经验不同,因此,以一个城市为单元进行该领域的绿化研究非常重要。
   城市园林的美好风貌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有利于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成功的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不仅在美化市容同时还应充分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蕴。这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重要而独特的关键所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2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