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提升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地基和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一旦发生事故,难以补救,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分析了其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探讨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措施。从现状来分析,高层建筑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然而,作为一项建筑工程的首要施工环节,基工程施工技术难度大,因此加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控制十分重要。文章将会阐述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特点,探究了其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策略。
关键词:基础质量,施工技术,现状,策略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核心是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地基以及基础而言,其属于地下隐蔽工程,一旦建筑工程施工竣工之后,如果发生相应的事故,补救措施极其困难,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对于基础工程来说,其造价、工期一般占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1/5~1/3,其施工质量水平关系到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人居安全,因此,加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新技术的开发,提升基础工程施工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现状概述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关系到高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要组成部分。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消灭安全隐患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等,均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若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应避免这些质量通病的发生。
(1)基础轴线的位移
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2)基础标高偏差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
(3)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二、基础工程施工基础策略分析
(1)桩基施工技术要求
桩基施工过程中,在吊桩时,桩与桩架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垂直方向距离,并控制在4m以内,偏吊距离不超过2.5m为宜。吊桩过程中,必须缓慢操作,在不同方向至少系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缆索,然后人工稳定桩身。在吊桩前,为防止坠落事故,必须将锤提升到一定位置后采取稳固措施。对于起吊点必须选择正确,吊桩过程速度要均匀,确保桩身趋于平稳状态。桩身部位应保持清洁,并且起吊之后,严禁桩下有施工人员在施工。当吊桩和运桩同时进行并且相互发生牵制时,必须终止运桩。插桩过程中,保证桩与龙门架之间无手脚伸入。当需要对桩进行矫正时,利用工具的力度不能过大过猛。在打桩过程中,必须选取和桩型、桩架和桩锤相配套的桩帽及衬垫,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其损坏,应立即更换或修补。在锤击过程中,保证受力均匀,并且方向一致,在锤击初始阶段,为保证桩身不至于发生倾斜或者桩头破坏等事故,必须采取小的落距。套送桩施工中,确保送桩、桩锤和桩同心同轴,而拔送桩时,绳扣选择必须合理,在施工过程中,缓慢用力,并观察桩架、钢丝绳的变化情况。送桩拔出后,应及时回填地面的孔隙。当桩管达到特定的深度,应及时将桩帽及桩锤提升到固定位置,一般高度为4m以上,并加固,然后进行桩管的检查,进行浇筑混凝土等工序的施工。
(2)混凝土施工技术
我国高层建筑发展十分迅速,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对于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而言,大体积混凝土有着面积大、水泥用量多等特点,必须进行重新进行补桩。在基础土方开挖以及基础施工时,必须按照设计图纸相关要求,对于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严禁扰动作业面之下的土层,这样必然需要缜密、精细的测量来控制。与此同时,在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作业中,测量控制是重中之重。基础工程结构繁琐,而且体积较大,必须通过准确的测量手段进行精确的放线,才能杜绝位置偏差的发生。
(3)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工程在基础施工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施工前,必须熟悉图纸,对于关键部位必须采取放大样的方法。钢筋绑扎相关技术,必须有技术人员对相应的施工工序以及操作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于施工中使用的钢筋规格、数量、位置随时派专职人员进行核查落实,必须详细检查某些特殊部位的钢筋位置、数量及规格。在钢筋绑扎好之后,针对直螺纹接头以及悬臂结构的撑脚必须详细检查,并确保稳固。对于柱插筋位置应严格控制,严禁钢筋发生位移导致和图纸设计中发生不符的现象。对于面板负筋的高度应给予关注,尤其是悬挑部位的钢筋,为防止踩踏后钢筋高度降低,可适当设置钢筋支架及跳板,对于悬挑结构应开具隐蔽工程验收单,验收单不能和其他工程一起开具,必须单独开具。对于结构上的钢筋,必须严格依据图纸来施工,不得随意进行不同型号钢筋的代换,如遇到必须更换时,必须经过多方的协调,签订技术核定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比如钢筋经过预埋件或者管道等位置时,必须对妨碍的钢筋进行割断,但是割断后必须留加强筋。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必须委派专人对钢筋进行看护,并及时纠正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对钢筋产生的偏移。
三、基础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基础沉降不可避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必须控制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发生。我国对这方面的技术措施研究比较成熟,一般而言,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来降低基础不均匀沉降发生的几率。
(1)逆作法
逆作法是建筑工程防止沉降的常见方法之一,旨在通过降低土量使其与主体结构自重达到平衡,依此来降低沉降量。通常在此法施工过程中,必须设置地下连续墙,同时地下连续墙可充当地下室外墙,具备一定程度的档土维护的作用。逆作法施工一般要加设中间桩,通常的位置在建筑物内部,如果在桩箱基础条件下,则务必设置在桩部。
(2)应力消除法
应力消除法,顾名思义,就是改变原有结构基础中的应力分布,重新分布基础中的应力情况,以此达到控制局部沉降量的目的,从而消除不均匀沉降。一般而言,应力消除法施工方法为一边打孔,一边用高压水进行孔的冲刷,使泥浆能够充分清除。在钻孔施工中,应力有效承重面积变小,这样会相应地增加局部应力,此时的应力大多集中于孔壁处,从而使得孔周围的土由侧向挤出。这个时候边界条件受到了改变,致使所受应力会重新分布,造成建筑基础整体发生沉降。就沉降速度而言,一般是外部大于内部。一般应力消除法比较实用于饱和软黏土,因为土壤的结构特性对于应力消除更为方便。
(3)后浇带法
后浇带是高层建筑常用的施工技术,后浇带在工程上的意思是预留的临时的带型缝隙,用来连接主楼和裙房,其宽度设置在900mm为宜。在此法施工过程中,首先隔开高层主楼和裙房,并各自单独施工,一般主楼施工完毕之后才浇筑后浇带。如果主楼的地基是岩石层,相应地发生沉降并不显著,可以在主楼施工完成之后直接进行后浇带的浇筑,这时需要主楼满足一定的高度,并且通过观测相应的沉降数据来确定提前浇筑的时间。
四、结论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作为一项工程施工的首要环节,其施工控制意义至关重要,必须严格加强其质量的控制,同时对于不同形式的基础,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只有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才能充分保障施工质量,才能有效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140~140.
[2]白俊英.基础工程结构强化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08(4):262-264.
[3]巩玉胂.工程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8,34(2):236~237.
[4]齐秋艳,李贞贞.浅析基础工程安全施工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6):148-148.
[5]韩子华.基础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0,(6):110-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2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