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住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的大量需求对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绿色建筑利用生态原理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居住环境,使自然、居所和环境相协调,从而减少投资、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 节能
1 绿色建筑的发展
1.1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又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主要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都仔细考虑了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同时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多、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危及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绿色建筑可在建筑活动及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高效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1.2绿色建筑发展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时间较晚,无论是理念还是技术实践与国际标准都有很大的距离。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初步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现有绿色项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城市,推广仍存在很多困难。
1.2.1社会对绿色建筑认识不足
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广大消费者对绿色建筑认识不足,如认为绿色建筑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是高科技、高成本建筑,我国现阶段难以推广应用等。要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首先要转变全社会的观念。
1.2.2扶持政策相对滞后
我国对能源的管理倾向于工业和交通的节能,而对绿色建筑的扶持政策少之又少。虽然现已实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财政补贴政策,但支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财政税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缺乏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很难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1.3绿色建筑发展的策略
1.3.1推广绿色建筑理念
推广和发展绿色建筑需要全社会观念和意识的提高,要向全社会宣传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基本知识。绿色建筑代表了世界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不等同于高科技、高成本建筑,因地制宜底选择适合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合理布局和建筑设计。
1.3.2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激励政策
绿色建筑的生产者首先追求的是本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这就不能兼顾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要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使建筑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即将外部成本和其带来的外部受益转变为生产者的内部成本和收益。目前,完善各种财政税收刺激政策已刻不容缓。
借鉴国外经验,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激励政策,建立市场机制和财政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投资者、消费者实行一定的政策优惠,采取经济补贴、低息贷款等激励政策。
1.3.3完善政策法规保障绿色建筑发展
推广绿色建筑需要政策法规的引导和制约,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现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容,对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做出补充要求,增加奖惩条文。加大强制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力度。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政府投资建筑应要求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挥政府示范作用,增强绿色建筑的社会影响,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
1.3.4加强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我国建筑企业要在未来的国内外绿色建筑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自已的核心能力。但目前我国的建筑业总体无论是技术装备还是管理水平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建筑企业要注重完善科技装备投入机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鼓励技术创新,提高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产品、软件以及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装备能力。
绿色建筑的技术策略要因地制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用的技术与产品,把应用技术合理地继承在建筑上,可以推广且成本不高的技术与产品才是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的研发重点。
1.3.5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研究方面已经取得大量的成果,并且在实践中也已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系统地引进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发展, 不断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
2生态住区的建设
2.1推动生态住区的意义
随着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取得了骄人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人类生活的地区面临生态环境恶化、能源与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当前社会对生态居住小区的认识却存在着种种误解,有人认为只要有大量的绿地就是生态小区,有人认为只要有充足阳光和室外活动场地的居住社区就是生态社区。为了建设真正的生态居住社区,必须对其概念作一比较全面的解释。
生态住区是按照节能原则解决人口居住的一种理想居住模式,是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现代生态技术为手段进行规划、建设、管理的,生态良性循环、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类聚居地。
2.2国外生态住区建设的成功经验
2.2.1利用太阳能解决住宅的能源问题
丹麦KAB咨询所设计的斯科特帕肯低能耗住宅小区于1993年获得“世界人居奖”。该小区采用大面积太阳能热水器集中供热,基本能够满足住户秋冬季住宅采暖和60%以上的热水供应量。
2.2.2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节约用水是所有生态住区的共同要求。德国、英国等国的生态住区中都设有完善的雨水收集设施,收集起来的雨水可用于冲洗厕所和浇灌绿地。另外,通过采用生物技术处理,对生活污水作净化处理,净化之后的水可作为生态住区景观用水,通过水沟流入渗水池,渗水池内栽种的植物大多是芦苇类根须发达植物,在渗水池再次经过沙土和植物根须过滤后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2.3我国生态住区的发展
国外生态住区建设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我国生态住区建设不能盲目进行,必须遵循基本的原则和思路。
2.3.1从我国国情和资源状况的实际出发制定发展思路
我国住区建设的生态进程刚刚起步,当前住区生态层次还普遍定位在满足相应的技术指标上,缺少系统综合考虑。大部分开发商将生态住区作为一种广告手段,名不副实。生态住区尽管拥有良好的远景和长期利益,但其研究和开发费用较高,还难以利用单纯的市场手段引导生态住区发展。而政府对生态住区以及生态建筑的扶持政策又相对滞后,这就导致了目前生态住区的市场发展缺乏有效促进和引导。推进我国生态住区建设,不能搞跨越发展,只能量力而行。
2.3.2我国生态住区建设应当坚持走适应性技术道路
在生态住区的建设过程当中,能否科学、准确地选用生态技术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高新技术并不现实。在现今条件下,我国的生态住区建设应该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研究表明在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发展适应性技术是一条切实有效的住区生态化途径。特别是适应性技术具有的经济节约、易于普及的明显优势,推广与应用起来较为广泛。就当前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而言,我们只有在坚持科技创新的前提下,走适应性技术的道路,才能及早实现住区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志,苗嘉勇.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改革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9.
[2]祖奇根,王世明.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对策.科技创业月刊.2008.
[3]周艳焱,张星.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基建优化.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5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