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成本控制的市政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成本控制历来备受建设方关注。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在采用方法对混凝士试块强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计量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以此为例,论述分析计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混凝土;计量;施工成本;管理
  
   1 引言
   当前,我国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日渐增多,市政工程多为公共建筑性质,―般是无盈利服务性经营,因此,工程成本控制显得越发重要。在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的费用占很大比重,但大量实践证明,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工程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不少工程的混凝土试块强度数据值波动较大,具体表现为标准差较大,有的施工现场混凝土试块超强十分严重,混凝土工程管理水平较低,混凝土施工成本失控现象严重。因此,作为建设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控。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通过加强施工现场计量管理,用数理统计中t检验理论,对混凝土试块强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提出限值,以减少混凝土超强现象发生,节约材料能源,提高投资效益,实现市政工程利益的最大化。
   2工程概括
   某体育场,建于2005年,长300m,宽270 m,混凝土主体建筑高23.30 m,工程建筑面积约为75962 m2,总占地面积19万m2。本工程现场混凝土设有15组试块,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混凝土试配强度为26.6MPa,标准养护28d后,其强度分别为27.5、29.3、26.4、26.5、30.1、31.0、30.3、27.1、28.6、28.8、27.3、28.1、33.2、28.5、25.3(单位:N/mm2),评定混凝土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计算求得:
   混凝土试块强度平均值:mfcu=28.5 N/mm2 n=15
   标准差:Sfcu=2.04 N/mm2
   Mfcu一1×Sfcu=25.1 N/mm2 >20 N/mm2
   Fcu.min=25.3 N/mm2>2×fcu=17.0 N/mm2
   该工程混凝土强度评定是合格的,但混凝土平均强度达到28.5N/ mm2,是设计值的1.43倍,超强达到43%,现场材料消耗过大,现场管理水平较差。
   由于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试块数量较少,故采用数理统计子样检验的方法,即t检验,t=(x-0)/(s/nl/2)
   式中:x――子样数据平均值;
   0――总体平均值;
   S――标准差;
   n――子样数据个数
   为了方便,采用规范GBl07―1987中符号代替,用同一验收批混凝土强度平均值mfcu代替x,验收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差sfcu代替s,n为验收批混凝土试块的总组数,而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规范及GBl07―1987中4.00Mpa属于质量控制水平较高,所以就以0=20+1.645×4.00=26.6Mpa代替0。
   上式改为:t=(mfcu-0)/(Sfc/n1/2)=3.486
   {t=3.486≥t1-a/2(n-1)=2.1448} (显著水平a=0.05)
   由上式计算,查得t1-a/2(n-1)时,t值位于拒绝域,故该验收批工程管理水平较差。
   本文提出的混凝土施工管理水平,除了考虑混凝土施工试块的标准差外,还需考虑试块的平均抗压强度,用数理统计中t检验来检定混凝上施工管理水平,当计算值t< t1-a/2(n-1),评为“优”。
   3强化计量,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
   对于建设方而言,一旦施工承包合同签订,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那是施工单位的事,应由施工单位进行管理,无需花大量精力去关心。若如此,则极容易造成对工程的失控,最终反映到增加项目的成本上。因此,必须改变观点,施工单位一旦与建设方签订承包合同,就应成为建设管理的一个部门,其每一个施工程序都应该在建设方的监控之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强化计量,降低成本,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3.1实验室采用多方案、多试验、多分析方法,使混凝土配合比更优化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是关键中的关键。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必须根据混凝土申请单上的设计标准强度、选用的水泥品种、砂石最大粒径和外加剂、掺合料等进行混凝土预配,得出最优化配合比。浇筑混凝土前相应开盘签订必须由项目主任工程师,质量总监签字审核。严格控制水泥、粗细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的质量,并要按照设计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投料的数量,各种材料的投料偏差不得超过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值:(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土2%;粗、细骨料土±3%;水,外加剂溶液±2%),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混凝土浇注令执行,并派人监控。
   3.2 施工现场严格控制用水量,控制砂子,石子的粒径和含泥量,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石子粒径大,采用连续级配,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减少20公斤左右。当采用细度模数为2.80,平均粒径为0.38mm的中、粗砂时,比采用细度模数为2.10、平均粒径为0.33m的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20~25公斤,水泥用量可相应减少28~35公斤。
   3.3 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严格控制任意提高混凝土试配强度。混凝土配合比的强度每提高c3等级,水泥用量将增加8%,混凝土塌落度每增加2cm,水泥用量将增加5.5%。并合理选用优质混凝土外加剂。
   3.4 及时解决混凝土原材料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施工中,要及时对前一段时间使用的材料进行盘点,若发现问题,需及时解决。如水泥超耗,其原因主要有:进料不准,搅拌站水泥罐装满后及时发现而喷出,搅拌站螺旋输送机进、出口出现浪费等,解决对策分别为加强值班人员责任人每次进料过磅,加强搅拌站站长责任心,维修好设备;砂超耗,原因主要为料用于填施工便道,解决方法为加强统计并严格管理;石子超耗,原因主要为混凝土运输、泵送过程中造成浪费,解决对策为加强调度管理,技术管理。
   3.5 加强水泥消耗定额管理,实行限额发料
   水泥消耗定额管理是指对水泥消耗定额的制定、审批、执行、考核、修订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水泥消耗定额作为一种消耗标准,是水泥利用程度的一个量度,表明水泥供应的合理额度。要加强水泥消耗定额管理,具体如下:在定额制定后应以文件形式下达,并对施工单位进行宣贯,以提高其在消耗定额执行方面的认识,以利于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降耗保证措施;定额不可能一成不变,修订是必须的,但不能随心所欲,可根据情况适时适度地进行修订,以避免频繁改动对施工单位带来不良影响;在定额执行过程中,要及时收集资料 并建档保管,资料中的各种数据要求完整准确。
   对施工主要材料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作业队自行承担,从施工作业队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的使用材料,减少浪费损失。推行限额发料,首先要合理确定应发数量,这种数量的确定可以是以国家或地区定额管理部门测定的数据为准,也可以是施工作业与项目定额员共同测算并经双方确认的数据。其次是要推行三级收料。三级收料是限额发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作业队对项目部采购材料的数量给予确认的过程。即,先由收料员清点数量,记录签字,其次是材料部门的收料员清点数量,验收登记,再由施工作业队清点并确认,若发现数量不足或过剩时,由材料部门解决。应发数量及实发数量确定后,施工作业队施工完毕,对其实际使用数量再次确认后,即可实行奖罚兑现。通过限额发料、三级收料的办法不仅控制了收发料中的“缺斤短两” 现象,且使水泥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
   4 结语
   总之,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的主要投资阶段,在这一阶段,尽管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因此是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作为建设方,要充分发挥管理智慧,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加强施工管理,以较少成本支出,建设合格的、让居民满意的市政工程产品,真正实现投资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翼翔,王公义.浅谈土方工程工程量计量【J】.科技创新导报,2008,(1):38.
  【2】陈荣明.业主方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6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