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某排水洞进口塌方段的成功处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洞室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地质情况不良而产生程度不同的塌方,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塌方前的测量和预报工作,避免发生塌方事故。但在塌方不可避免地发生后,如何处理塌方,如何恢复洞室正常施工,是洞室施工工程技术人员的难点和重点。因各个工程项目特殊性以及不同地质情况,如何正确处理塌方必须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总的原则是选择安全、方便、快捷、节省,保证人员和结构安全,保证施工方便,保证工期,保证费用最省的方案。本文根某排水洞发生的塌方处理过程,介绍一种比较简单、安全、适应的方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主题词:洞室施工;洞室塌方;安全;快捷处理
  
  前言
   某排水洞位于矮子沟大转弯沟道左岸,全长933.42m,全洞设计采用厚0.4~0.5m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后净断面为6.0m×5.0m城门洞型,主要承担矮子沟渣场前期沟水排泄功能,兼具防洪防汛功能,是白鹤滩水电站前期规划的重要工程之一。
   矮子沟排水洞沿线分布有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第二段~第四段(T1f2~T1f4)、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第一段(T3x1)地层,岩性以紫红、灰绿色砂岩、粉砂岩、泥灰岩为主夹少量薄层泥岩,岩性为厚层状砂岩、泥质粉砂岩夹中薄层粉砂质泥岩,岩体以Ⅳ围岩类为主,部分围岩为Ⅲ类。
   塌方洞段(K0+215)垂直埋深在150余米,地表为缓坡,没有流水冲沟,洞段上部地层分为两层,上层为冰水堆积物组成,厚度约70余米,成份以玄武角砾和岩碎块为主,呈密实-半胶结状态;下层为滑坡堆积体,成分为混合土夹砂岩或粉砂砾石块等,其结构均为粗粒或巨粒的骨架,细粒土填充之间,总体呈密实状结构,围岩类别属“V”类。
  一排水洞塌方情况
   由于塌方洞段(K0+215)上覆150m崩坡积含细粒土砾,渗透性强,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洞段下伏为碎石混合土,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较丰富,稳定条件差。12月14日20:30左右,矮子沟排水洞桩号K0+215掌子面支护施工过程中,左侧拱顶出现小面积渗水,随后发生坍塌,坍塌规模为:沿洞轴5.0m 深11~12m、宽6~8m 左右,呈锥形。渗水量约为6~8m3/h。
   塌方事故发生后,业主、设计、地质、监理、总承包及施工方人员立即到现场勘察了塌方情况。由于现场持续听到渗水及掉块声,判定塌方体尚未全部稳定,现场决定待塌方稳定后进行处理,并提出了处理的指导意见。
   根据地质进一步补充完善勘测资料揭示,排水洞沿线堆积巨厚的崩坡积砾石土、混合碎石土,工程地质条件差,且延伸将近500m,结合矮子沟平面展布形态,矮子沟左岸曾经是古河床,排水洞无法避开深厚覆盖层。
  二 排水洞塌方处理方法
   1、封堵反滤
   由于塌方体持续扩大,首先从洞外运输石渣对掌子面实施封堵,封堵桩号为:K0+200~K0+212段。封堵过程中埋设排水管和顶拱灌浆管。排水管采用Φ150钢管分布于两侧,每侧各两根共24m长;注浆管采用Φ50钢管分布于顶拱120°范围,间距1m,共10根。并于K0+200桩号附近开挖一集水井(尺寸为5m×1.5m×0.5m),以便将渗水集中并及时排除洞外。
   2、固结灌浆
   封堵反滤完成后,待塌方相对稳定时,先通过预留的顶拱灌浆管向塌方体灌注浆浓度为1:1~1:2纯水泥浆(固结灌浆)。灌浆压力采用0.2~0.5MPa。
   3、管棚超前支护
   固结完成后,采取管棚进行超前支护。单循环设计35根,环向间距40cm,自底板向上2.5m布置。管棚支护开始桩号自K0+208段,穿过塌方段,深入后续未开挖岩层3~4m,即端头桩号预计为:K0+219.58m,则单循环管棚长按13.5m计,外倾角10°。
   4、拱架加固支护
   管棚支护完成后,采用I16钢拱架对管棚施工前端(即K0+209.6~K0+212段)进行加固,即在原每两榀拱架之间增1榀拱架,底部采用I16工字钢连接以防止变形下沉。
   5、塌方段开挖、支护
   1)在管棚支护的基础上增加超前锚杆(即在2管棚之间增加超前锚杆)。超前锚杆施工起始桩号为K0+211.6,超前锚杆为Φ32的自进式锚杆,L=4.5m,环向间距40cm。
   2)管棚注浆和超前自进式锚杆施工完成后待强3天后,对塌方段进行开挖,拟采用I20工字钢支护,故开挖段断面按比原设计断面略大5cm进行开挖(即7.4m×6.2m),开挖严格按照60~80cm进尺,小药量松动爆破进行开挖。
   3)每开挖完成一循环后及时进行支护,支护参数如下:采用钢拱架(Ⅰ20工字钢)进行支护,间距为50cm,纵向采取Ⅰ16型钢联接(后部),底部采用[20槽钢垫底并埋入开挖断面以下。为增加拱架刚度,边墙底部采用C25砼浇筑将拱脚浇筑。该部位系统锚杆取消,钢拱架锁腰、锁脚锚杆加密并采用自进式锚杆Φ32型间距1.25m(L=4.5m)布置在拱架两侧,其余以挂钢筋网(Φ6.5@15cm×15cm)、喷C25砼20cm,然后进行下一开挖循环。
   6、管棚开挖支护
   1)开挖断面按原设计断面进行开挖(即7.2m×6.0m)。
   2)开挖严格按照60~80cm进尺,小药量爆破进行开挖。
   3)每开挖完成一循环后及时进行支护,支护参数如下:采用钢拱架(Ⅰ16工字钢)进行支护,间距为60cm,纵向采取型钢(Ⅰ16)联接,底部采用[20槽钢垫底。该部位系统锚杆取消,钢拱架锁腰、锁脚锚杆加密并采用自进式锚杆Φ32型,@1.25m×1.25m,L=4.5m,其余以挂钢筋网(Φ6.5@15cm×15cm)、喷C25砼20cm;然后进行下一开挖循环。
   7、安全监测及安全警戒
   在塌方区附近范围(K0+208桩号处)布置一组围岩收敛变形观测装置,采用全站仪对围岩变形进行观测并对监测数据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反馈,一旦发现围岩发现异常,立即将所有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施工过程中,派专人进行安全警戒,一旦有异常声响或者加剧坍塌的危险,发出警告,保证人员安全。在塌方处理时,不可预见性及危险性的因素较多,施工安全要得到高度地重视,加强施工量测及现场情况变化的观察,提高预警能力,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施工效果评析
   确定施工方案恢复施工后,在经过两个月的实践,塌方段(K0+215~K0+237段)安全顺利通过,进入崩坡堆积体的开挖掘进施工。施工中管棚起到了预期的支撑效果,开挖过程虽有小的掉块和落渣,但很安全,穿过塌方段后,初支很稳定,没有出现异常裂纹和沉降偏大的现象,从收敛观察结果来看,效果非常好!塌方段及时进行型钢拱架支护更加稳定了该位置的特殊围岩,对后期施工无任何不良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7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