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大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当代建筑的主要结构为混凝土结构,决定建筑物质量的好坏的关键在于混凝土的质量优劣,其中,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近年来,建筑施工不断出裂缝现问题,因此。为了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不仅要实现对混凝土强度的控制,还要从材料、机械设备、技术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着手来提高混凝土质量。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分析,研究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 技术管理 大体积混凝土原因 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种大型建筑的建设工作层出不穷。如大型水库、大型建筑、大型桥梁等,使大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工程不断增加,建筑学家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是:“结构断面最小尺寸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1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1在混泥土施工过程中.要控制水化热的产生。关键在于材料
  材料不同,其特点不同。比如,具有早强性能的水泥,它的水化热较高。收缩性也较大。在施工中,我们可以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或卵石作为粗骨料。一般粒径在5~30mm之间,含泥量一般应≤1%,其具有良好的形状,质地坚硬,细长和片状颗粒不多于10%,不含风化颗粒。就细骨料而言,一般选用中砂,含泥量≤1%,色泽均匀、干净,细度模数方面,控制在2.7左右,砂率为30%~45%。UEA―M复合膨胀剂可作为膨胀剂来选用,能够起补偿收缩的作用。为了降低早期水化热以及增强后期强度,可选用颜色浅、细度小、质量稳定的优质I级粉煤灰以及木钙减水剂。为了延长混凝土的终凝时间,减少早期水化热的集中产生,我们在搅拌的过程中,还应该添加些缓凝剂:还应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一般可以在13左右。目的是减少用水量,从而使水化热降低。产生水化热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水泥和水,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办法减少两种材料用量从而减少水化热的产生。
  1.2采用较大粒径的粗细骨料在规范允许的条件下
  尽量采用较大粒径级配连续的骨料配制混凝土,因为增大骨料粒径。可减少用水量而使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随之减少:同时亦可减少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的水化热减少,最终降低了混凝土的温升。实践表明,采用较大粒径的骨料配置同样强度的混凝土,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水泥用量可减少40~50kg,用水量也会相应减少。
  1.3混凝土配合比的调配
  混凝土标号和抗渗等级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应提供有合格证书的复合高效防水剂、水泥、砂、石,委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试配,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中根据天气实际情况控制好砂石的含泥量和含水量,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设计要求。
  1.4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泥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止大体积混泥土裂缝的有效措施。
  (1)混凝土浇筑方法。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泥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依据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独立一次浇筑完成。
  (2)混凝土振捣方式。在浇捣混凝土时使用振动棒。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可进行二次振捣。这样就可以防止混凝土泌水时在粗集料和水平钢筋下部产生水分,形成空隙,使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把握力增强。预防因塑性沉落的出现而产生的裂缝,使内部微裂情况的发生频率降低,保证混凝土更加密实,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泌水处理。在浇捣混凝土的过程中。将有大量泌水和浮浆涌出,然后顺着混凝土的坡面流入侧模底部,侧模底部的开孔可以将泌水从基坑中排出。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和顶端模版将要接触时,就换个方向浇筑,使水集中在一处,随即用水泵将水排出,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缝.保证品质优良。
  (4)表面处理。对于表面水泥浆较厚的泵送混凝土.浇筑大约2到8小时后,起初可以用长刮尺按一定程度刮平,为了使混凝土表面更加密实,刮平后用木板反复压过,最后用贴面板收面。收面后应该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
  (5)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结构中各处强度不一样,强度低的地方会最先产生裂缝,从而向四周扩展,制作混凝土时把关不严,离差系数就会增大。从而导致裂缝增多。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严把关,提高质量。
  2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措施
  (1)选择合适水泥。在选择水泥生产商的时候要选择规模比较大的,固定采购地点,可以保证水泥质量。
  (2)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泥水化热。从而使混凝土的升温值降低。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水泥用量应保持在450千克每立方米。
  (3)掺外加剂,控制水灰比。按照设计要求,混凝土中掺入的复合液为水泥用量的4%,复合液同时包括了防水剂、膨胀剂、减水剂、缓凝剂所具有的功能,其中所含的糖和钙可以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可以减少20%左右的用水量,可将水灰比保持在0.55以下,将初凝时间延长到了5小时右。
  (4)严格控制骨料级配和含泥量选用10.4连续级配碎石(其中10.3m级配含量65%左右),细度模数2.8-3.0的中砂(通过0.315凹筛孔的砂不小于15%,砂率保持在40~45%)。砂、石含泥量保持在1%以内,并且里面不能混有有机质杂物。一律不得使用海砂。
  (5)加强技术管理。①加强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应该严格遵守方案以及交底的要求,按要求指导施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加强计量监测工作,固定时间进行检查并认真详细的进行记录。对于浇筑的时候可能出现的冷缝应该严肃对待。并采取措施防止其发生。②加强对人员的技术管理,在对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节点时,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施工结束后应该进行总结。主要围绕施工过程中技术的应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尤其应该重视认真细致的进行分析,讨论,入研究,保证施工过程没有失误。
  (6)合理组织劳动力及机械设备。①施工人员分两大班四六制作业。每避免在交接班时的疏忽而引起潜在质量危机。②承台浇注采用自由式泵送,并用塔吊配合,避免接、拆泵或堵管时混凝土出现冷缝。每台泵输出混凝土量大概在22立方米每小时浮动,塔吊吊运混凝土4.5立方米每小时左右。人员的分工明确,在实施过程中有序管理所有工作人员。
  3产生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2.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1)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
  (2)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多,表现为坍落度越大,收缩就越大。
  (3)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析、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4)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2.2材料原因
  (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
  (2)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
  (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
  (4)水泥品种原因。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
  2.3温度裂缝
  (1)水泥水化热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

  (2)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当气温骤降时,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
  (3)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4施工现场操作原因
  (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2)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3)对水化热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
  (4)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
  2.5收缩引起裂缝
  收缩有很多种,包括干燥收缩、塑性收缩、自身收缩、碳化收缩等等。这里主要介绍干燥收缩和塑性收缩。
  2.6干燥收缩
  混凝土硬化后,在干燥的环境下,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不断向外散失,引起混凝土由外向内的干缩变形裂缝;塑性收缩:存水泥活性大、混凝土温度较高,或在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会加剧引起开裂。因为这时混凝土的泌水明显减少,表面蒸发的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这时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稍微受到一点拉力,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分布不均匀的裂缝,出现裂缝以后,混凝土体内的水分蒸发进一步加大,于是裂缝进一步扩展。
  4混凝土养护时闻
  (1)混凝土刚刚浇板浇筑完成后的12个小时之内必须对其进行覆盖养护,可采用稻草、麻袋等覆盖,并要对其进行浇水,保持一定的湿度,对一般混凝土在刚刚浇筑完后的养护时间为≥7小时,如果是添加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在刚刚浇筑完后的养护时间为≥14天。(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72小时之内,严禁对其进行踩踏、支模、加荷等破坏行为:当混凝土强度≤10米每帕时,严禁在浇板上吊运、压过重物体,堆放重物时要尽量的减轻对现浇混凝土板冲击影响。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施工推载的控制工作,荷载量不能超出相关文件的规定荷载量
  结束语
  对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猛速的发展,而在现代建筑中,混凝土材料是运用最广的材料之一。社会对混凝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建筑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探索优化混凝土质量的配合之比。努力完善浇注的技术,提高养护混凝土的方式方法等,在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加强现场勘察,及时的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在混凝土工程日益扩展的今天,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混凝土的技术,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使混凝土工程进一步完善,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9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