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文章里主张的的是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性的方法措施,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处。
关键词:学习兴趣性,激励性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教师从理论上应该提高自我,从实践上应该从课内互动动和课外互动两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有许多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个别同学还把语文课当成一种休息课。
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因素,总是主体指向一定事物的自我活动。也就是说:兴趣是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语文兴趣则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对语文学习起推动作用的兴趣。它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1.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情绪的表现;2.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积极的自觉的进行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3.语文学习兴趣总是由学生指向语文学习的自我活动
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如何真正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即做到课堂互动和课外互动的统一。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在我区已经进入好几个学年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言教师,在参与课改实验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原有的陈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必须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洗礼中加以更新,才能够真正适应教育的发展形势,抓好教育教学工作。这当中,急需更新的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因为科学的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之一。新课程提倡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要改变仅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手段的评价方式。那么,怎样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而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激励性评价”是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人在受到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动力,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巨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争取进步,从而产生最高的学习效率,最好的言行表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种激发和鼓励所产生的效果则尤为显著。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十分必要。
那么,什么是“激励性评价”呢?“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运用尊重、信任、肯定、赞许、鼓励、嘉奖等形式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答案正误、思维水平、学习效果及进步幅度、努力程度有无创建等方面加以肯定和赞许,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的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使其积极主动学习的评价方式。
那么,怎样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肤浅的体会,以抛砖引玉吧!
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同一个班集体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激励性评价的前提。既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不能用一个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寄望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消灭差异,否则,将使我们的教学又回到过去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上去,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硬灌给学生。我们只能通过教育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而对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刚进入初中,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对初中学习所需要的新的学习方式尚未形成,学习分化已经出现且在乡村初级中学有的学生还较突出,形成分化的原因主要是由课堂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深厚的师生感情,可以使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上各种规范。因为有了感情,学生会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知识;而对立的师生感情,学生会将自己最有兴趣的事物都放弃。教师要十分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教师要切身感受学生、关心学生。一旦学生遇到挫折或面对困境,教师首先要用以往的成绩来鼓励其克服困难,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鞭策其前进,千万不可吓唬、埋怨、泼冷水,让学生失去信心或造成紧张的心理。师生间共同努力建立一种真诚、相互尊重和理解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自由地表达思想,鼓励自我表现。
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就能想到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使他们愿意学、主动学,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44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