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支护结构在建筑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也越来越多,在其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基础环节是其中重点之一。建筑基础的结构设计大大影响着其在建筑过程中的成本造价,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约成本,从根本上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建筑基础中基坑的支护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建筑基坑支护中复合支护结构的应用做了简单阐述。
关键字:复合支护结构、基坑支护
在进行基坑支护工程时,要根据工程的周边环境、地质特点来选择采用何种方式来进行支护,以便减少施工周期,降低工程投资成本,并且在此前提下保证基坑及其周边设施、施工人员的安全。本文以我国某市的一个建筑工程为例,简单介绍复合支护结构。
工程概述
该工程组成部分包括8层的住宅楼3栋以及公用地下停车场,其建筑总面积为10000m2,地上建筑面积为7700 m2,地下面积为2300 m2,停车场开挖深度约为5.4m,基坑面积为3200 m2。该工程东西两侧均有建筑物、分别相据16m和9m,南侧相距22米有绿化带,北侧相距5米为公路。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基坑西侧6m处有市政煤气管道,直径为10cm;北侧公路下有污水管道,直径为1.2m。
周边环境及地质
地形:该建筑所处地段较为平坦开阔。
岩土体分布:该建筑所在区域内岩土体分布自上而下为:
杂填土:建筑所在区域均有分布,厚度为1m~4m;
淤泥:建筑所在区域均有分布,厚度为10m左右;
粉质黏土:揭露厚度为1m~10m。
岩土体中有地下水存在,大致由北向南倾向渗透排泄,稳定水位大致为2m左右。
三、选择基坑支护方案
在该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所在的区域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土层较为松软,选择合理的复合支护方案,是基坑支护工程完成的关键工作。
冲(钻)孔灌注桩
该工程场地有较厚的淤泥层,根据计算结果,如果采用冲(钻)孔灌注桩加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为桩长20m,间距1.5m,φ1000mm。但是采用该方法会导致泥浆满地,工地污染严重,并且该方法工艺复杂,很容易发生断桩、缩颈孔底虚土或者是混凝土离析等现象,因此不宜采用。
预应力管桩
根据计算,本工程采用预应力管桩的桩长为12m,间距80cm,支撑钢管分别为φ600mm和φ500mm,壁厚分别为15 mm和12 mm。.其工程造价比冲(钻)孔灌注桩方法降低约70万。并且采用本方法施工机械程度高,工期短,速度快,不会造成工地环境污染,安全性高。
综合工地实际情况以及投资成本、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最终选择预应力管桩加钢结构支撑,被动区采用搅拌桩加固的基坑支护方案。
四、基坑支护方案的实施
(一)预应力管桩采用PHC管桩,其桩长12 m,间距80cm。由于PHC管桩易碎,因此用碎石混凝土填充桩芯,同时主筋、箍筋相结合的钢筋笼,其长度为5米,即标准为深度高于基坑底的深度。
(二)该工程与四周的建筑物、公路、绿化带以及市政煤气管道、污水管道距离较近,为防止管桩施工时对周边公路、建筑物及市政管道造成破坏或者不良影响,在进行管桩施工前,在建筑围护四周利用地质钻机钻出相应数量的泄压孔进行泄压,其直径为50mm、深度为15m,间距为1m。
(三)在该工地的岩土层中存有地下滞水,但是该建筑工程有地下停车场工程,因此要在其四周建设止水措施,该止水帷幕为φ500的搅拌桩,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例为0.55:1,水泥比例为17%,桩身的水泥土其抗压强度大于1.5MPa。
(四)被动区采用搅拌桩加固,搅拌采用的水泥桩径也为φ500,其加固的宽度约为2.5米。搅拌桩进行施工时要贴紧管桩,尽量降低搅拌桩和管桩之间的缝隙宽度,充分发挥其作用,降低搅拌桩和管桩之间还未加固的土层的变形,降低支护结构的移动距离。
(五)桩顶锁口梁施工,采用强度为C30的混凝土,尺寸为800*500。该锁口梁主要是将管桩连成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储备的安全功能。当锁口梁的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进行土方开挖。
(六)基坑分层开挖,第一次进行时要首先将钢结构支撑的位置进行局部开挖,做好钢结构之后,再进行二次开外达到坑底的标高。
(七)内部支撑分别采用φ600与φ500钢管,壁厚为16和12,腰梁和围护桩之间的间隙也采用C30的混凝土填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等待48小时,然后预应力,为了防止管桩破坏,预应力要小于600KN。
(八)对钢支撑进行拆除,当地下车库底板及传力带进行浇筑后7天并且经检验混凝土强度达到C20以上才能进行,其拆除的速度应当放缓,按照最初的安装顺序进行逆向拆除。
(九)基坑排水和降水系统:该工程的地下停车场水位最高处为1.5米,并且已经在场地的周围安装止水帷幕,即使基坑内有积水也不会给周边的环境设施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本工程的基坑采取明沟排降水措施。
(十)排水沟的设置,在基坑的顶部以及底部的周围设置,距离顶部和围护桩边50cm开挖,在20~30个延长米并且与承台位置错开的地方设置集水井,其截面积一般为1m3的正方体,集水井的水量要根据工程实际开挖的水量来进行适当的设置。
总结:本文以我国某市的某建筑工程为例,简单阐述了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基于工程实际所处的区域、其周边环境、区域地形地貌等多方面的因素,复合支护结构的应用。经过实际检测,该复合支护结构施工周期较短,投入资金相对较少,并且保证了该施工项目周边的建筑、绿化带、市政道路、管道等安全性,减少了对这些措施的破坏及不利影响。在被动区进行加固时,采用了搅拌桩方式,提高了被动区域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并且提高了支护桩的受力性能等,这对于研究淤泥层较厚的深基坑管桩支护方式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熊智彪,建筑基坑支护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
刘际付、彭飞燕,复合支护结构在澳门二二八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J】,西部探矿工程,2010(3)
龚晓南、高有潮,深基坑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6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