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市政道路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推进了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市政道路项目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提高对基坑开挖与支护技术的重视,本文将结合市政道路基坑施工特点,讨论地下连续钢板墙、土钉墙支护、地下水排降、土方开挖与维护、施工现场监测等技术,为强化市政工程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市政道路;基坑开挖;支护技术
  1  引言
  市政工程项目类型较多,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地质,因此就需要采取深基坑开挖及支护处理,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市政道路周边基坑作业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尤其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深入,导致地下污水排放、天然气用度都日渐增加,开挖施工更加困难,所以必须要以科学的支护技术来保证道路施工的可靠。
  2  市政道路基坑施工特点
  由于市政道路周边环境复杂多样,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事故,例如:没有科学处理地下水而导致建筑项目后期应用时发生沉降与变形问题,或者因为止水结构规划不缜密而造成道路周边设施或地下管线被破坏,引发路段塌陷等。为进一步减少此类风险的发生,就需要提高对基坑施工的重视,保证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从而提高此类工程项目的安全效果。当前我国开展的市政道路基坑支护施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挡土性以及排水效果,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延误该工程进度与质量,同时还会造成周边建筑或道路塌方问题,影响城市居民与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开挖与支护流程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处理场地——土方开挖——支护施工——后期养护——垫层封底——地下室施工,因此开挖与支护作为重要环节需要人们加大对技术的监督,受到多方面影响当前我国在市政道路基坑开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例如:人工测量不精准导致基坑边坡平整度不合格;支护与开挖进度未实现高效衔接,挖掘速度过快,来不及实施支护,甚至有一部分施工单位为了盲目追赶工程进度减少成本投入,而采用先挖后支护的工作方式,不仅降低了工程質量,同时也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1]。
  3  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
  3.1  地下连续钢板墙
  在应用地下连续钢板墙施工时,需要首先在基坑周围设置边线,帮助施工人员准确找到开挖点,然后在基坑周围嵌入钢板桩,确保钢板桩的高度在同一水平线上。钢板桩连续墙是当前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支护手段,其材料是带锁扣的热轧钢或冷弯钢,通过锁扣咬合实现挡水、挡土的作用,具有可循环利用的环保特点,而且占地面积较小,对基坑周边环境也有良好保护效果。在打桩之前,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控制钢板桩质量,避免锁扣生锈或严重变形的材料流入现场,从源头上保证施工质量。对于轴线斜度较大的钢板桩需要采取特定的异性桩材料来矫正,如果斜度较小则可以用钢索来对钢板桩进行反向锤击,在锤击过程中如果发生位移倾斜,可以适当上拔1m~3m然后再次锤击,纠正桩体位置。
  3.2  土钉墙支护技术
  土钉墙是目前我国基坑支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土体加固方式,通过喷射混凝土面板来加固原土体,土钉墙支护技术经过几十年发展,目前已经较为成熟,不仅前期成本投入较为低廉,同时自体稳固性也比较好,能够利用自身重力构建抵抗墙,这也就是“土钉墙”。从实际应用情况上来看,该技术比较适应地下水位低,且地下管线分布不密集的空间内,对土体适应情况也比较良好,例如:粘性土、粉尘土、卵石土层等等,但是由于土钉墙施工方式,所以对于地下含水量丰富、淤泥含量较高的软弱土层并不适用。施工时土层厚度要和土钉间距保持一致,按照施工要求逐层进行土方开挖,在开挖完成后的24h之内安装好土钉。注浆操作需要逐层进行,上层注浆完成后才能对下层采取注浆,工程监理人员需要在前期确认好施工地区的土层地下水分布情况,然后根据其含水量来确定是否需要安装泄水系统,注浆时需要按照要求进行,精准控制注浆量、压力。对于已经开挖的土体要做好后期维护工作,支护完成后,定期检测周边环境以及沉降问题,如果发现土体中某项参数异常,要立刻开展处理措施。
  3.3  地下水排降处理
  据中国建筑网调查,截止到2018年为止,我国基坑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下降排水问题处理不当,由此类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可达到整体的73%。我国地下水类型较多,例如:地表水、坑壁渗水等等,需要结合实际工程情况作出判断,首先对于地表水来说可以采取集中排水的方式,在第一次支护施工完成后,工作人员可以沿着支护桩环装挖掘排水明沟,将地表水引流出去,避免其流入坑内,而一些水位较高的地方需要采用真空井点降水措施,在土方开挖前期按照监理师要求,在开挖位置的管沟垂直出挖掘出一条侧沟,然后在两端挖出排水道,整理好周围土体,降低泥石流、塌方等事故的发生风险。除此之外,坑壁渗水也是引发基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受到我国施工技术水平限制,当前坑壁渗水虽然能通过止水桩缓解一部分,但是仍无法做到全面避免,对于剩余渗水可以利用疏堵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挖掘出排水沟后,在基坑周围安装海绵、导流管、卵石盲井等设施,将渗水引流到集水坑中,基坑支护桩的强度需要保证在75%以上,才能进行二次开挖,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如果实际施工地区渗水量过大,可以将土体压实处理,让基坑内外水压保持在平衡状态,或者利用土方注浆的方式加大土体强度,有效防止渗水[2]。
  3.4  土方开挖与维护
  土方开挖是整个工程中周期较长的一项工作,所以技术人员可以在前期预留好场地用来堆放临时工程材料,提高土方开挖、搬运、输送的效率,保证基坑周边环境的清洁,在运送土方材料时,不能将大型设备停放在基坑周围,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基坑开挖时需要确定开挖厚度,通常厚度要保持在2-3m范围内,在开挖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开始安装支护系统当中的钢筋栓,保证良好与钢筋混凝技术的有效结合,按照设计流程逐层开挖,当前很多施工单位不重视开挖顺序,开挖混乱,加大了施工人员作业的危险性,对此要严格遵守规章条例,保证支护效果以及人员安全。
  3.5  施工现场监测
  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技术人员需要做好前期对土体的检测工作,正式实施开挖前,勘测人员要对周边建筑物、水文地质进行全方位调查,了解该地区范围内3-5年的施工档案,从资料与数据中找出地区施工缺陷问题,将其整理为数据材料交由工程监理师集中分析,对于地面缝隙、地下管道等情况也要前期在施工图纸上作出标记,并整理档案,对现场施工要及时观察,如果出现变形征兆就需要立即采取补救方案。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较快,基本可以实现在线监控,并对施工变形参数实时预警,例如:连续桩位移、检测数值突变、支护压力增大、连续桩沉降等问题,现场上传异常数据到中控计算机中,方便技术人员采取处理,从整体上提高对基坑支护安全性的管理。另外。如果检测出某一数值突变程度较大,需要立刻停止施工开挖,研究出危险点原因,作出处理后确保变形情况得到控制后再继续操作。
  4  结论
  综上所述,为给社会群众提高良好的生活空间,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基坑支护工程的重视,及时关注排水问题,减少市政府道路因为受地下水影响而出现塌方事故。另外还需要提高对基坑变形问题的监督,严格按照我国建筑行业要求执行工作,确保开挖、挡土、围护环节的科学性,给城市居民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安伟.基坑开挖支护和监测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8(11):78~80.
  [2] 朱成华.市政道路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9):1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0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