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混凝土面板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前言:随着我国基建投资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路面结构型式,混凝土路面正广泛应用于道路、机场等重要工程。混凝土路面具有其它路面型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如施工快捷方便、整体性好、强度高、耐磨、耐高温等,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混凝土板状构筑物的缺点,尤其在施工处理不当、施工环境不适等时,极易出现各种裂缝,这些裂缝通常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针对混凝土面板存在的以上问题,本文拟先简单介绍混凝土路面的组成,然后就其在施工时出现的裂缝加以分析并提出若干防治措施,以期在以后的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裂缝预防措施
   1混凝土路面设计概况
   1.1 路面构造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以水泥混凝土面板和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亦称刚性路面。它包括普通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碾压混凝土路面、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等。本文所述普通混凝土路面(亦称无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是指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混凝土路面设计横断面从上到下依此为:混凝土面板、基层、垫层、路基等。
   1.2 混凝土面板
   混凝土面板横断面一般采用等厚式,为保证其使用寿命和质量,规定其最小厚度18cm;考虑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作用所产生的疲劳断裂,需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其厚度。
   1.3 基层
   基层是面板的下一层,它不仅为混凝土提供均匀稳定的支承,且能防止错台、冻胀等病害,从而保证路面的整体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基层材料一般为贫混凝土、沥青混合料、水泥稳定层、石灰稳定工业废渣、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填隙碎石、石灰稳定土等,其最小厚度一般15cm。
   1.4垫层
   垫层是在路基水稳性不良地段路基与基层的间隔层,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较好的水稳性,在冰冻地区还应具有较好的抗冻性;垫层材料一般采用颗粒材料如砂、石砾、炉渣等,其最小厚度15cm。
   1.5路基
   混凝土路面的路基同于一般路基设计及要求。
   2混凝土路面本身具有的特点
   ⑴ 体积大、面积大,混凝土凝固时产生的水化热多;
   ⑵ 超薄,与外界大面积接触,极易受如地基等其它构筑物的约束;
   ⑶ 露天,对外界温度变化反应较快,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⑷ 具有混凝土本身特性:抗压不抗拉,如局部形成抗拉区,则极易断裂;
   ⑸ 对底基层要求高,如基底出现压实不均、局部沉陷等现象,均可导致混凝土板块断裂;
   ⑹ 横向两端自由,基本无约束,但纵向约束大,制约了混凝土面板的膨胀收缩。
   3 混凝土路面各种易出现的裂缝原因分析
   由于混凝土具有以上特点,如施工方法不当、所处环境不适、保护措施不到位等因素,从而会导致混凝土面板出现某些裂缝,这些裂缝一般包括温度裂缝、膨胀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凝缩裂缝、干缩裂缝、沉降裂缝等。现将以上裂缝分别作如下分析:
   3.1温度裂缝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该种裂缝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危害最多,施工时应特别注意。
   3.1.1 表现形式:
   温度裂缝按其发展状况,可分为表面的、深进的和完全断开的。表面温度裂缝方向无一定规律性,常纵横交错;深进温度裂缝和完全断开温度裂缝走向一般平行于短边,即垂直于线路方向,断开温度裂缝一般居于板块的中央。
   温度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前两种一般在0.5mm以下,沿全长无大的变化;后一种宽度随外界温差不同而不同,一般可达0.5~3mm,是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最易出现也是对工程破坏最大的裂缝;第一种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后两种在施工时及以后几个月内均可发生。施工期间外界温差较大地区和季节,温度裂缝较多出现。
   3.1.2原因分析:
   ⑴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引起,如冬季施工时过早拆除模板、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等,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温降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内部温度并没有降低多少,因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从而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⑵ 深进温度裂缝和完全断开温度裂缝,多由于混凝土所处环境存在较大时间温差,受到外界约束引起。如白天浇筑混凝土时气温很高,加上混凝土水化热升温很大,导致混凝土温度很高,至夜间温度骤降,混凝土面板整体冷却收缩,此时受到地基基层、垫层或其它外部结构的约束,使混凝土面板内部出现很大的拉应力,至使表面出现降温收缩裂缝,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允许拉应力时,裂缝进一步发展,面板则被拉断。
   ⑶ 混凝土路面采用蒸养时,混凝土温度降温时间控制不严,急速揭盖,降温过速,造成混凝土表面剧烈降温,导致出现温度裂缝。
   3.2膨胀裂缝
   3.2.1 表现形式
   一般出现在面板自由端与固定构筑物相抵的板块上,及出现在面板己断开但还没有及时处理的板块上,其断缝垂直于线路方向,完全断开,断缝下宽、上表面则抵死,高温时两己断开块不在同一平面上。
   3.2.2 原因分析:
   ⑴ 胀缝设置不当,如所用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胀缝处用料过少,砂砾进入缝隙等致使胀缝处刚度过大,两边混凝土无伸缩空间或空间过小,混凝土板升温后产生的内应力无处释放,加之混凝土板翘曲变形,导致混凝土板在薄弱环节出现裂缝并直至断裂。
   ⑵ 出现断裂没及时处理;混凝土面板出现贯通温度裂缝后,如不及时处理,在白天温度很高时,由于热胀作用,两块混凝土面板会伸长并在断裂处相抵,如温度继续升高,则两板块相抵处抬高,面板悬空,此时对任一板块而言,断缝处下端受挤压,在相抵处产生向上的弯距,加上混凝土板的自重,在混凝土板中央的下部产生拉应力,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板便会断裂。
   ⑶当面板自由端与固定构筑物相抵的时候,由于未设胀缝,两种材料刚度不同,同样可因上述温度原因导致出现断裂。
   3.3 塑性收缩裂缝
   3.3.1 表现形式
   在面板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类似干燥的泥浆面,裂缝较浅多为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大多在外界风速大、气温高、空气湿度低的情况下发生。
   3.3.2原因分析:
   ⑴一种原因是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当,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很低,不足以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⑵另一种原因可能是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大,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或混凝土水灰比过大造成。
   3.4 凝缩裂缝
   3.4.1表现形式
   混凝上表面出现呈现碎小的六角形花纹状裂纹,类似龟裂,裂纹很浅,常在初凝期间出现。
   3.4.2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表面过度的振捣、抹平压光,导致水泥和细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砂浆层,它比下部混凝土有着更大的干缩性能,水分蒸发后,产生凝缩而出现裂缝;
   ⑵另在混凝土表面撤干水泥面压光也常出现这类裂缝。该裂缝不影响强度。
   3.5 干缩裂缝
   3.5.1 表现形式
   裂缝在表面出现,宽度较细,裂缝分布不均,多沿横向分布
   3.5.2 原因分析:
   ⑴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收缩较大,而内部湿度变化较小,收缩小,表面急剧收缩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而引起开裂;

   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过渡振捣,表面形成含水泥量较大的砂浆层,收缩量加大;
   ⑶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导致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
   ⑷混凝土面板长期暴露,时干时湿,表面发生急剧变化。
   3.6沉陷裂缝
   3.6.1表现形式
   多为深进式或贯穿式裂缝,其走向因沉陷情况而变化,一般垂直于地面,裂缝宽度随沉降大小成正比,但受温度影响较小。
   3.6.2 原因分析
   面板下路基软硬不均,或局部存在软弱土未经夯实和作必要的加固处理,混凝土浇筑后,地基局部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断裂。
   除以上介绍的裂缝外,还有如徐变裂缝、冻胀裂缝等,因施工时出现较少或影响较小,在此不再详述。
   4预防及控制裂缝产生的措施
   4.1正确处理路面设计接缝
   4.1.1 接缝设计概况:
   接缝设计主要考虑三个方面:(1)设置位置;(2)接缝构造;(3)缝隙的填封。
   混凝土路面设计接缝一般有纵缝和横缝,纵缝一般分为纵向缩缝和纵向施工缝;横缝一般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
   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增设纵向缩缝,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并应设置拉杆;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亦设置拉杆。
   横向缩缝采用假缝,在特重交通的公路上,横向缩缝宜加设传力杆,其它各级交通的公路上,在临近胀缝或自由端部的3条缩缝内,均宜加设传力杆。
   在与其它固定构筑物处、柔性路面相接处、板厚改变处、纵坡变换处等,均应设置胀缝。在临近构造物处的胀缝,应根据施工温度至少设置两条。胀缝应采用滑动传力杆。
   施工终了或浇筑因固中断时,须设置横向施工缝,该缝采用平缝加传力杆。
   4.2 材料要求
   ⑴ 拉杆:需采用螺纹钢筋,在裂缝左右各5cm范围内进行防锈处理。
   ⑵ 传力杆:需采用光面钢筋,其长度的一半再加大5cm需涂以沥青或加塑料套。胀缝处的传力杆还需在涂沥青的一段加一套子,内留3cm的空隙,填以纱头或泡沫塑料。
   ⑶ 接缝材料可分为接缝板和填缝料两类。接缝板需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收缩、施工时不变形、耐久性良好;填料需与混凝土面板缝壁结合力强、回弹性好、适应混凝土面板收缩、不溶于水和不渗水、高温时不溢出、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
   4.3 施工要求
   ⑴ 施工时严格按接缝设计进行处理,需要设缝的地方必须设置。
   ⑵ 正确选用合格且性能良好的接缝材料,以确保接缝的质量和寿命。
   ⑶ 严格按规范施工,保证接缝处不渗水,以防造成地基承载力下降和唧泥;高温材料不外溢,以免影响路面平整度及路容;低温时材料不与混凝土缝壁剥脱,以防止杂物嵌入,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引起面板局部破碎或出现裂缝。
   4.2 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⑴ 把好材料进口关,确保工程使用合格材料,砂、石料应级配良好,其含泥量不超过5%,且不得含有其它杂质。
   ⑵ 正确选定砂率及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⑶ 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层洒水湿润,基层洒水后一方面可减少基层表面过度从混凝土内部吸收水份,以防影响混凝土的正常水化;另一方面可使混凝土底面与基层的结合更加牢固、紧密。
   ⑷ 混凝土在拌制、运输、浇筑等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混凝土搅拌时确保搅拌时间;运输时选用合适的机具并控制好运距,必要时在施工现场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振捣时需全面、均匀、充分,但注意不能过度振捣,以免表面出现浮浆。
   ⑸ 浇筑混凝土时需避开高温天气,如确需施工,需对砂石进行洒水降温;如昼夜温差过大,则以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时间范围内浇筑比较合适,以避免混凝土面板在初凝后遭遇冷空气,混凝土内外出现过大温差而导致开裂。如采用一般的养护手段,该项工程不能安排在冬季施工。
   ⑹ 在混凝土收面时,刮抹应控制在到最低程度,且避免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面刮抹。
   ⑺ 加强混凝土板的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及时遮盖并洒水养护,使其表面保持湿润。如施工时出现大风,则在浇筑后、遮盖前做好挡风工作,防止因风吹日晒,使混凝土表面水份蒸发过快而导致出现裂缝。
   ⑻ 在混凝土板浇后一定时间内,需及时对混凝土面板进行切缝,以给混凝土板的提供整齐的断开位置。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一般在混凝土浇筑17~22个小时内切缝比较合适,切缝过早,由于混凝土强度不够,切缝处容易掉渣缺角,影响路面的美观与质量;切缝过晚,则由于混凝土强度太大,切缝较困难且浪费锯片。因各工程情况不同,具体切缝时间可因地制宜,需经多次试锯后才能具体确定。
   切缝时宜采用跳跃式切缝法,即当切缝间距为5m时,则先以10m或以15m为单位切开,等整个待切板块切完后,再回过头来逐次按5m间距切缝。如昼夜温差过大,则应在天气大幅降温之前按上述方法切完。
   ⑼ 如混凝土板已出现断裂缝,应及时处理,在出现高温之前将断裂位置混凝土块切割取出,重新浇筑混凝土,在新旧混凝土一侧结合处,宜做胀缝处理。
   ⑽ 控制好脱模时间,避免过早拆模。
   ⑾ 应尽量选用矿渣水泥或粉煤灰水泥配置混凝土,或混凝土中掺适量粉煤灰、减水剂,以节约水泥,减少水化热。严格控制冬季施工混凝土中掺加氯化物含量。
   ⑿ 对软弱土、填土、埋管段地基需进行必要的夯实和碾压和加固处理,避免直接在软弱土或未压实路段浇筑混凝土板。雨季施工时需做好防排水工作,并注意防止因下水管漏水、各种地表水浸泡路基而引起的地表沉陷。
   5 结束语
   混凝土路面面板出现的各种裂缝,与施工材料、施工机具、施工工艺、施工环境、施工经验等均有很大的关系。实践证明,通过以上的分析及按提出的预防措施进行施工,施工时混凝土路面面板裂缝得到了有效控制,其裂缝出现的几率大大降低,确保了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9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