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下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建设实践,分析阐述了生态理念下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涵义与意义、基本特点、措施及思考。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市园林景观;城市规划
城市是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园林景观和休憩活动场所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园林景区建设,加速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现象。20世纪 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实施人与生物圈(MAB)计划,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越来越被重视。
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涵义与意义
景观生态规划是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和土地规划与设计、自然保护、资源环境管理及旅游发展等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景观生态规划在区域范围内合理安排资源的开发,避免重复建设和粗放利用,可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地利用,保护自然景观和传统景观免遭破坏;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景观生态规划不仅能保护自然环境,同时考虑景观的视觉美学效果。使人们在获得物质利益的同时,获得了精神需求的满足,改善人居环境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追求的境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成为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有利于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规划以自然景观的保护、自然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人与自然作用和谐为主,以人为本,注重景观的丰富度,以规划对象景观化为手段,谋求人居环境的改善,最终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生态型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基本特点
①宽厚的绿化网络
街道绿化带是城市园林的骨架,其宽度要占街道总宽度的32%以上,并与临街单位的庭院绿化相结合,形成宽厚的绿化网络。这一网络向郊外延伸,与防护林体系相互连通,促进市区与郊外气流的交换,以利于消除城市的 “热岛效应” 和稀释扩散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提高道路绿化带的生态效应。
②丰富的园林景观
植物造景是现代园林景观的主要成分,利用植物的色调对比与层次排列,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及季相变化,创造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立体空间艺术。利用文学、 绘画的艺术规律,通过植物种植设计,把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并上升为诗情画意,创造主题,创造意境,创造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形成特色各异的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景观,不要抄袭传统园林以建筑为主的套路,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只能作配角。要因地制宜,因形随势,要保护利用古老树木和自然景观,以适应生活情趣的多样化。
③良好的生态园林环境
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现实经济价值,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靠建设园林城市来实现的。园林城市有一个庞大的植物群落,具有吞噬 CO2、分泌杀菌素、吸附飘尘、减弱噪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及改善小气候的巨大能力,使城市形成无污染、无飘尘、无噪声、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园林生态环境。园林生态环境的形成,是园林城市最重要的标志。
④有特色的城市风貌
城市风貌决定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形成的风土人情。在建设园林式城市过程中,以城市的历史为红线,用园林艺术手法表现它的地理特征、传统特点以及现代风采,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城市风貌。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依山之城和滨海之城,文明古城和新型城市,其园林风貌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三、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具体措施与思考
1、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具体措施
①强调园林景观的生态规划
风景旅游区以自然山水景观为载体,但自然山水是有缺陷的,只有经过人工改造,才能达到趋于完美的境界。而其中的园林景观恰好是按照人的意志创造的, 是在深刻领悟自然山水景观的基础上典型化的人造自然景观。但是,这种创造要求不违背自然的本性,而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尊重生态过程进行景观规划是生态规划的核心。在开发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园林景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生态规划特别注意到传统景观规划设计的不足,提出土地利用应体现土地本身的内在价值。景观生态学为景观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关系到景观安全格局实现。景观安全格局理论与方法为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以最经济和高效的景观格局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与安全问题。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在恢复和重建园林景区的景观生态系统,有效阻止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强调生态安全是景区的基础,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②加强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
长期以来对引种奇花异草的偏好以及对乡土物种的审美偏见,导致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功能不强。近年来物种人侵所导致的区域生境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告诫人们, 盲目而非科学地引种可能在若干年后会给本地生物多样化带来致命打击, 导致大量本地物种消失,直接影响到本地生态的安全。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本身的需要,其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园林景区要有生命力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
城市园林景区的开发一方面要保护自然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对在开发过程中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和恢复,建立类似于自然生境的人工生态系统,并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补偿和恢复过程中,应强调本地物种的合理选择应用, 以建立多样性的乡土生境系统。这就需要保护自然地形及其植被,形成适应多种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自然地形大多是自然起伏,曲折回环,或脊或谷,虚实相生,有利于受损生境的补偿和恢复。而人工地形设计有时也是弥补受损生态环境有效措施之一,同时它也是创造差异性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
③重视城市园林系统总体规划中园林水系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作为城市中惟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已为人们所认同。但随着城市园林景观的迅速发展, 景观和绿地面积日益增加,园林景观用水量逐年提高。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多以自来水为水源,且利用率很低,这使城市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缺, 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园林景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总体规划阶段,就应合理布局城市园林景观和各类绿地,充分利用天然的河流,湖泊水系, 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水景系统,尽量减少以洁净水源维持的各类人工水景。同时, 尽可能将各类人工水景与城市天然水系、绿地灌溉系统相连,使水资源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
④结合人文精神,创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
现代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统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就是强调体验本区域之宜(包括宜和不宜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并保护和发展山水格局和特色。园林景观作为艺术而言必须创造特色。而景观创造是客观的,取决于在客观上是否能与观景者在心灵上是否产生共鸣。作为园林景观,既受到区域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制约,又因这种制约而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特色。一方地域必有一方特征,包括山水格局,植物群落与人文历史等。人们所要做的就是赋予景观以文化内涵,从而烘托景观意境,把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融合,使景观因文化而更加意境深远,使文化因景观而更能具象传承。
2、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具体思考
良好的规划有赖于好的执行与实施,笔者认为,建设生态型的城市园林景观应立足城市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地域文化与特色的挖掘,具体思考如下:
①加强城市公园规划与建设
生态保护首先是整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应加强绿地建设,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蒸腾等生理、生化过程改善小气候,达到冬暖夏凉;增加空气湿度,制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滞尘,防御风沙,减低噪声,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从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城市公园是绿地建设最多、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强都市公园规划与建设,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措施。
②控制用地性质,增加绿地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的发展提出总体目标和要求,并对城市的各类绿地进行规划布局,从而控制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坚持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是加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
③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高绿地中的绿量
在城市不同性质的用地中进行植物配置,应根据用地性质、建筑物的功能和营造景观的要求以及各地的气候变化特点,合理选择绿地的整体设计风格及树种,力求做到适地适树,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使丰富的植物群落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和园林景观,达到既绿化美化又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④园林绿化应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
目前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位地区经济开发上,大规模的推土、 移山造地,将原来的风水林毁坏,搞住宅、厂房,或大广场、大草坪等。从生态观点看这是不可取的。在城市或城郊,能保持一些本乡的疏林植被是很必要的,它们是当地物种的代表,对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⑤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避免陷入几个误区
如何正确认识园林景观的真正意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科学价值,实现在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和健康发展,克服和排除当前在园林景观认识上的种种误区,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类严重的破坏性开发与经营行为, 尤其必要。
误区之一:园林景观资源等同于特种市场商品;
误区之二:园林景观等同于旅游区;
误区之三:园林景观等同于宗教地;
误区之四:园林景观等同于娱乐场;
误区之五:园林景观等同于另类城市建设用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交通繁忙和环境污染,使城市生态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为使破坏了的城市生态平衡得到恢复和健全,以建立宁静、 舒适优美的环境,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好办法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和途径进行园林规划和建设,从城市环境质量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以实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宁小莉.浅议城市景观生态规划[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
[2] 刘舒娴.人本与生态――不可或缺的设计基点[J].福建建筑,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9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