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使用地质雷达探测地下管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管线探测仪由于其工作原理,不能用于探测非金属管道,地质雷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地质雷达、电磁波、介质、波速、天线、时窗
  地下管线普查多采用快速高效、简便灵活、技术成熟、精度高成本低的管线探测仪进行探测,但由于其工作原理,不能用于探测非金属管道(如水泥管、塑料等材质的管线),要解决此类管线的探测问题,就要借助于地质雷达了。
  一、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
   地质雷达是通过发射高频宽频电磁波(主频为数十数百乃至数千兆赫)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由地面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当发射波遇到地下介质分界面时发生反射,并返回地面,被接收天线接收,并由主机记录下来,形成雷达剖面图。
  
   根据电磁波理论,当电磁波穿过层状介质时,由于上下介质的电磁特性不同而产生折射和反射。
  
   电磁波在介质界面的折射和反射特征由折射系数T和反射系数R表示,对于非磁性介质,当电磁波垂直入射(θ=0)时,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ε1、ε2 分别为上下介质的介电常数。
  
  
   由上式可知,对于非磁性介质,电磁波的反射特性仅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有关。城市道路为层状结构,均为非磁性介质,各层介质的介电常数有明显的差异,它们之间能形成良好的电磁波反射界面。地质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向下传播遇到这些反射界面时,就会产生反射。当结构层发生异常(如出现空洞、地下管线穿越等),在雷达资料中便会出现明显的特征反射。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几何形态而变化。利用接收波的旅行时间、幅度、波形及波速等资料,可判断出介质的结构、构造,并计算出埋设物的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
   由于电磁波在金属中不能传播,因此,电磁波到达金属界面时几乎完全被反射回来,所以成像最好。非金属管线则不同,因材质不同,或多或少的都能使一部分电磁波在其中穿行通过,反射回来的就较少,成像效果就要打折扣。另外,因管线周围介质是时刻在变化的,因此经常会出现同一目标管线上多条剖面探测效果不同,有的非常清晰,有的非常模糊难以判断。
  二、地质雷达的参数设定
   2.1波速的设定
   选择有代表性的已知出露管线进行试验,大致确定介质及其结构,多测几处并对它们汇总统计,作为探测时的依据。要探测管线深度计算采用试验时相近似环境下的波速计算结果。
   2.2天线的选择
   管线一般埋设深度大多在0.5―2米,一般普查要求管径多大于100毫米,因此天线一般选择350MHZ较为合适,若要兼顾到更小管径的管线,则要提高分辨率,就必须选择频率更高的天线。频率越高分辨率越高,能探测到的目标体就可以更小,但探测的深度就会减小,反之频率越低分辨率就越低,但穿透性更好,能探测较深的目标体。因此,要根据需要探测目标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天线,方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3时窗的确定
   时窗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若时窗设定过小就会有异常丢失,若时窗设定过大就会减小竖向分辨率从而可能使异常弱化难以判断。探测时以管线异常位于时窗的中偏下位置效果较好。
  三、地下管线的雷达图像异常特征
   管线为圆形管道时雷达图像为向下开口的抛物线,盖板沟或水泥预制管块时雷达图像为中间是平面状,两头则是半支向下开口的抛物线。下面的雷达图像是在焦作市的雷达图像。
   焦作市排水管线雷达图像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3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