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公路路基施工是一项复杂且涉及专业广泛的工程,如果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将对后期公路投入使用产生重大影响,并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公路路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提高路基强度、防治公路路害,对公路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路基填筑
路基作为公路路面的基础,其施工质量对路面使用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加强公路路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确保路基的坚定性与稳定性,能够为路面结构长期承受荷载力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合理的强度与路面厚度,能有效降低路面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将对公路路基施工中的质量要求及提高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等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公路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一)整体稳定性
公路路基是在地面上直接填筑或者挖取其中一部分地面而建成的。当路基修建完毕后,对原来地面的天然平衡状态有所改变,而在地质质量不好的地区,修建路基可能会对原来地面就存在的不良状态加剧,进而产生路基表面的各种破坏现象。因此,为了避免路基结构在车辆荷载力的作用下以及自然因素影响下产生整体失稳、产生不允许的变形或者破坏,因此需要根据实地情况采取措施以确保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二)水温稳定性
路基的水温稳定性是指路基在水及温度的影响下,保证其强度的能力,路基在地面水与地下水的作用中,强度会逐渐降低,尤其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变化较大,路基可能产生周期性冻融现象,最终造成冻胀与翻浆病害,极大降低了路基强度。另外,路基除了对强度有一定要求,还要确保在较恶劣的水温环境下,强度不会降低过重,因此,这就要求路基的水温稳定性必须符合一定标准。
(三)路基的强度
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基的强度主要指在车辆行使的荷载力下,路基的抗变形能力与抗破坏能力。由于行车的荷载力和路基路面的自身重量导致路基下部与地基发生一定的变形状况,而变形过重就会对整个路面的使用品质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不能保障通车安全。因此,为了保证路基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会产生超过范围的变形,就对路基的强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注意。
二、公路路基施工中提高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路基填料
一般情况下,路基填料是遵循施工路线附近的天然路用材料的就近使用原则,有砂砾料、碎石土、风化砂、黄土等。为了有效提高路基填料的质量,在施工前要对填料的含盐量、有机质、级配粒径等进行检测,以CBR值为参考依据,不符合CBR值的材料需要进行相关处理或不能使用,以提高路用材料的强度,满足公路路基施工要求。
(二)路基填筑前的处理措施
在路基设计时,虽然已经充分考虑到由于沉降变形而对路面结构断面和施工中产生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具体的处理。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分辨不同的地基状况,如果处理方法不当,也会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在路基填筑之前,应注意对原地面的质量检验工作,对施工现场是否已经清场、清淤等进行检查,并注重清淤是否彻底,是否存在软土地基等。具体包括:认真清除地表的不良土质,对路基两侧的横、纵向排水系统进行疏通;选择适当的填料;明确土的性质与土的含水量之间的关系;选取合适的压实机具;提高碾压遍数及最优松铺厚度。由于我国地质情况复杂,就对路基现场的施工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以能够适应施工现场产生的各种问题。另外,应注意在地表疏干后再清除表层的不良土层,并尽量选择含水量已接近最佳值时进行。
(三)路基的压实工作
对土基压实影响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土的性质、含水量以及对压实机具及压实方法的选择等。经过大量的施工实验表明,一是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压实的土体,其土颗粒是最紧密、相对位置最稳定、土体的水稳定性最高。因此,含水量对压实结果起到决定性因素,在施工过程中掌握与控制方法尤为重要。
二是土质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土质来说,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密度有较大区别,在施工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土质分别进行实验,以获得施工过程中各类土的最大干容量及含水量,并以此作为控制土基压实的衡量数据。三是压实机具与压实方法的选择对路基的影响,同一种土质中的最佳含水量随着压实力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最佳密度则随着压实力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等含水量的条件下,压实功能越大,则对密实度产生更大影响。由此可知,若在缺水地区开展施工,如土的含水量已经低于最佳含水量标准,就需要采取增加压实功能的方式以提高土质的密实度。相反如果土的含水量过高,提高压实功能则会造成“弹簧现象”,不仅不能达到压实效果,还会导致返工,造成人力与财力的反复浪费。还要注意在提高压实力度时,要对土的极限强度有所考虑,否则会对土基造成破坏。第四是压实厚度的影响。在同等压实条件下,实测的土层不同深度中的密实度,可以得出土基密实度与深度呈递减状态。而考虑到不同的压实工具会对实际压实深度产生影响,因此在对路基进行填土分层时的最佳厚度应根据压实的土质、类型等进行选择。另外,可对土基压实的基本要求等因素进行现场实验,以此确定合理的分层压实厚度,作为施工中的重要依据,以提高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根据现场实验数据可知,在一般情况下,夯实土层的厚度不能超过20cm,光面压路机不能超过25cm,震动压路机的压实土层厚度则不能超过50cm。
由上可见,在对公路土基进行压实的过程中,对含水量的控制是最关键手段,宜采取分层填土的方式控制土层的厚度,对碾压机具进行正确选择,掌握合理的碾压次数与碾压速度,掌握土基压实的基本施工要领,便于施工质量的提高。
(四)路基的半填半挖施工
对于半填半挖的路基下沉、变形以及填挖界面开裂等现象发生频繁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填、挖两部分的土地稳定性与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在半填半挖路基施工过程中,虽然已经有了明确的规范来明确施工程序、填筑要求及处理措施等,但是由于施工标准过低,很难满足稳定性与强度的要求。因此,在当前的施工中,应将半填半挖的标准值提高。另外,在地基填方部分从上之下采取相同的标准值,能有效提高土体的强度与稳定性,降低发生不均匀沉陷的几率。对于不便于机械施工的地方,需采取夯实机具进行自下而上的逐层填筑夯实,以提高填土的密实度与稳定性。
(五)路基的路面排水技术
由公路路基施工的基本质量要求可知,水对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很多路基病害都是由于水的侵蚀而产生的。因此,从不损害当地农田水利、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考虑,必须加强路基排水工作,以形成排水体系,并和地区的排水规划相协调。在路基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排水工作,以避免由于多种原因而产生的水患,而给路面、路基施工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路基排水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一是地面排水。最常采取的地面排水设施就是截水沟、边沟、急流槽和地表排水管。对于一级公路及高速公路中的排水沟渠,一般都需要铺砌防护,普遍采取浆砌片石加固方式,同时水泥混凝土预制板也在此技术中得以广泛应用。一级公路及高速公路都是通过水网地段的路基,原始的逢沟设涵方式也有了进一步改进,加强了路线两侧的沟渠布置,减少了穿越路线的涵洞等,有效提高了公路路基的质量。
二是路面排水。路面排水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路面中的降水迅速排除,以减少水从路面渗入,避免对路基边坡的冲刷。将雨水排出路面,一方面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的外侧设置混凝土预制板或者现浇拦水袋。在超高路段中,其排水主要通过在中央带设置圆形开口排水沟或者雨水井进行清除,而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则采取中央分隔带设置水槽排水的方式。另一方面是分散排水,大多在地势平坦的西北地区,在路线纵坡小于0.3%的路段,除了对路肩进行硬化并加固路基边坡以外,还要避免由于边坡植物的生长而遮挡横向排水出路,主要通过设置排水沟、硬化路肩等方式解决。
(六)路基的挡墙和坡护
路基的修筑改变了地层的天然平衡,由于路基直接暴露在空间中,不断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侵袭,因此需要加强各项防护工作,包括冲刷防护、坡面防护以及支挡防护等。路基的支挡构造物主要由护墙、护肩、护面墙、护坡等组成。因此,在支挡工程中,应提高对原材料的检验,并保证片石尺寸、砂浆强度等符合相关规定,以提高各工序施工质量。
三、其他附属工程的施工质量
为了提高路基和边坡的稳定性,截水沟、边沟、暗沟和排水沟等砌体现场施工配合比必须满足设计与施工的规范要求,在现场应采取量斗与铁皮垫,并加强养水,以确保砌体的强度。作为隐蔽性工程,在其渗沟内用于排水及渗水的填充材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筛选与清洗,以提高其渗水功能。在路基防护中,最主要的砌体就是挡土墙,在开挖基坑之前,应对地质情况进行认真核对,其基础也需埋设在地面下,底面则需在设计阶段就加强重视,并检查墙身坡比,最好通过坡比板进行测量,以确保设计尺寸与施工尺寸的一致性,使其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由上可见,路基的强度是公路使用性能的根本,只有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及科学的质量控制手段,才能切实提高路基施工质量,才能保证结构层与面层的良好基础。另外,在施工现场还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实行系统化、全过程的控制,不断提高路基施工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9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