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地质找矿技术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勘查方的新理论,我们应重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同时结合以往多种勘查手段,以期提高矿床发现能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地质找矿技术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健词:地质;找矿技术;勘探
  地质勘查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之分。例如,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主要目的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和开发地下水为主要目的的水文地质勘查,以查明铁路、桥梁、水库、坝址等工程地区地质条件为目的的工程地质勘查等。地质勘查还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地热调查与地热田勘探、地震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等。地质勘查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本着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地质成果的原则,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这些方祛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过程,也属于地质勘查的范围。
  1技术原则
  (1)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按照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矿产勘查与环境地质调查,统筹中央与地方地质勘查工作,统筹各类规划区地质工作,统筹国内地勘事业发展与地勘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地质勘查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提前10一15年规划部署地质勘查工作。
  (2)遵循规律,合理布局。根据我国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特点,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布局要求,结合人口分布、国土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格局,统筹地质勘查工作区域布局,引导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发展。
  (3)突出重点,拓宽领域。立足于我国地质条件、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工程基础,突出重要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勘查工作,努力创造有宏观影响的大成果,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广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拓宽地质勘查工作的服务与应用领域。
  (4)创新科技,增强能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加快地质勘查工作现代化步伐。突出重大地质理论问题研究,把地质区位优势变为科技创新优势。大力推进成矿理论和地质勘查技术发展,加决信息化建设,完善地质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研与勘查的有机结合,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注重创新基地建设。
  (5)立足国内,扩大合作。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加大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资源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鼓励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展境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扶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提高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
  (6)完善体制,理顺机制。健全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地质勘查多渠道投入新机制的形成,完善商业性矿产勘查机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和拉动作用。
  2工程实例分析
  某地,以往曾进行过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仅对浅部矿体予以验证,但是深部矿体的勘查资料很少。现将该区的地质特征介绍如下:
  (1)地层。地层自西向东自老而新呈走向NE、倾向SE、倾角7°30°的单斜状展布。探矿工程揭露地层自老而新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ls )。地表零星出露有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lx ),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1)、和尚沟组(Tlh );第三系及第四系松散层广泛出露。
  (2)构造。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其中尤以高角度正断层较为发育,这类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并有多次继承和发展,在构造复合位置,是岩浆岩入侵的良好通道。
  (3)岩浆岩。区域内中生代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分布广泛,岩性以中性岩为主。根据已有地质勘查资料,岩浆岩侵入部位自古生界中奥陶统(02 )至中生界三叠系(T)地层,产状呈多分枝的岩床状,形态复杂。岩浆岩是本区磁铁矿成矿母岩。
  (4)磁异常。磁异常曲线规整圆滑,呈近似等轴状椭圆形态。以力线,其走向长约3其走向长6000m,宽5500m,以300 y值圈定异常等磁力线,其走向长约3600m,宽3500m。由此看出,异常规模比较大。
  (5)成矿条件分析。根据以上地质资料分析,本区具备的基本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内浅部虽是煤系地层,其下则是奥陶系地层,北东向断层构造控制了岩浆岩的人侵及矿田的分布,经钻探验证,本区在深部揭露闪长岩,同时也见到了接触带和磁铁矿。综上所述,本区具备接触交代条件,奥陶系中统含膏角砾岩地层为岩浆的侵人提供了空间,对其接触交代起了催化作用,故而在该地层中有可能形成多层厚大矿体。
  (6)以往地质工作。该区过去曾施工一钻孔,在孔深700多米处见有1m厚的磁铁矿,矿石品位较高,未继续进行深部及外围的勘查工作,以致于本工作区深部铁矿矿体的产状、厚度、延伸情况等缺乏详细的资料。
  (7)勘查结果。根据地磁异常分析,有可能为一大的岩体引起,但是结合过去施工的钻探资料分析,该异常可能由一深部矿体引起,推测这个矿体埋深比较大,并且规模也较大。到底是矿体异常还是岩体异常,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论证,也难以确定异常性质,不好下结论,因为除了浅部钻探资料和磁异常外,没有其它资料可以利用,最终决定验证一个钻孔。实际钻探成果反映也有1m左右的铁矿,为此判定该磁异常为一岩体异常。
  (8)存在问题。如此,只用一个验证孔否定了该异常未免有些太草率,至少没能完全查明该异常。在如此大的异常中心只布置一个钻孔,毕竟也有它的局限胜。若是利用其它物探手段如重力、电磁测深技术或激电中梯测量等进一步工作予以解释分析,结合已知的两个钻孔地层资料对比,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根据不同物探测量方法获得的异常,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交互印证性和地质可解读性。
  3搞好地质找矿工作的建议
  (1)地质找矿工作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各级领导重视是关键。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地质工作一直欠佳。当时由于储量不足给矿山生产和经营带来了许多困难。随后,矿领导把矿山地质找矿当作是全矿重点工作来抓。历届矿领导都把地探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从组织上、人力上、物质上给予支持和倾斜。为了不断提高地质技术人员的素质,领导十分重视对地质人员的培养,送出去培养是提高的途径,请进来授课也是提高的手段。邀请相关专家教授为工作人员进行授课,这不但普及和提高了地质技术人员的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而且使矿山地质技术人员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平,同时也交流了地质综合研究成果,推动了地质找矿的进行。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确定了经济有效的地质、物化探找矿方法,根据矿体和矿石特征,用电阻率中梯方法,圈定矿化蚀变带的范围,尤其是圈定砂砾岩覆盖区矿化蚀变带的范围,对提高勘查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重视金属矿山共伴生组分综合评价和可利用性研究。运用成矿系统的新理论,加强矿山外围新矿种、新类型的综合预测与评价;重视金属矿山共伴生组分综合评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多途径解决危机矿山的持续资源问题。利用先进勘查技术,加强资料的综合研究,开拓找矿新思路,探索新矿种和新类型的找矿突破。
  4结束语
   总之,新形势下的地质找矿既是一个地质技术问题,又是当代地质经济问题。我们要站在全球地质科技前沿的高度,为保障人类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拓宽地质找矿的空间,并不断增长科技含量提高地质找矿的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1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