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市望天洞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在对北流市望天洞银金矿床矿区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研究了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分析了矿床的富集规律,提出以断裂构造、变质程度较低的岩性带、金属硫化物矿化强地段、围岩蚀变、强烈褐铁矿化露头作为该矿床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银金矿床;富集规律;找矿标志;望天洞;广西
1 区域地质背景
北流市望天洞银金矿床位于处于云开隆起区天堂山复式背斜的南西翼,博白―容县区域大断裂带向北西突出的内湾部位,石科断层的北东侧。区域上褶皱断裂构造发育,褶皱构造主要有陆川背斜、三胎顶背斜、陆靖背斜、白梅向斜和石科背斜,断裂构造主要有清湾―新丰断层、坡尾―大坡断层和石科―米场断层。矿区位于这三条断层构成的三角形地带中心偏西的部位。
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为加里东期的混合花岗岩体和二云母花岗岩体。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体分布在区域的西部,岩石由中细粒黑云母混合花岗岩及少量混合岩组成;加里东期二云母花岗岩体分布在区域的东部和西南部,岩石为中细粒及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印支期岩浆岩分布较少,只在矿区发现十多条石英角闪辉绿―辉长岩类的基性岩脉。燕山晚期岩浆岩分布在区域的西部。
2矿区地质概况
2.1矿区地层
矿区内除山间盆地为第四系冲击洪积层外,均为寒武系水口群三组及其混合岩(见图1)。
(1)寒武系水口群三组(∈shc):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中部,走向呈北北东~南南西展布。岩石主要由片岩类(黑云母石英片岩、石英黑云母片岩及黑云母片岩)组成,其次为石英变粒岩和石榴石透辉石岩,局部夹黑云母角闪石英片岩。
(2)加里东期混合岩:广泛分布在矿区的东部和中西部。混合岩化作用强度明显地表现为以混合花岗岩体为中心,往外由强变弱,形成的混合岩也呈带状分布,逐渐过渡。即由中心混合花岗岩体向均质混合岩、条痕状混合岩带过渡,再向条纹状混合岩带过渡,最后向寒武系变质岩带过渡。均质混合岩带较宽,而条痕状混合岩带、条纹状混合岩带较窄。
2.2构造
矿区位于三胎顶背斜与陆靖背斜之间,为一个轴向北北东,北西翼缓,南东翼陡的不对称向斜构造(局部南东翼倒转)。轴部为寒武系水口群三组变质岩系,两翼为条纹状混合岩带和均质混合岩带。在靠近向斜轴部的变质岩系中发育更次一级的褶皱。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东向断裂,该组构造是本区银金矿床主要的含矿构造之一。断裂破碎带延长大于800米以上的有F1、F2、 F5、 F6、 F7,间距200米~1200米,呈相互平行分布。走向60°~85°,倾角较陡,一般大于50°。切割变质岩、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体。破碎带长800米~4000米,宽0.5~2米,局部宽达6米。除F1外,其余都有基性岩脉充填,在F2、F7局部地段,形成蚀变破碎带型银金矿体。
次为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东西组断裂走向近东西,倾角60°~85°,断裂长250米~1950米,其位移及破碎不明显,形成含银金石英硫化物脉型矿体,是本区主要的含矿构造之一。北西组断裂为次级羽状裂隙,多发育在F2断裂破碎带的上盘,主要分布在樟木窝至果子冲一带,形成含银金石英硫化物小脉,是本区次要的含矿构造。
2.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岩性主要有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印支期基性岩、燕山晚期花岗岩、燕山晚期霏细斑岩。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矿体产于寒武系水口群浅变质片岩混合岩化程度较低的条纹(带)状混合岩中,主要赋存于北东东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内及其旁侧次级羽状裂隙中,其产状、形态受所产出的断裂破碎带控制。经工程控制规模较大的矿脉有2、3、4、7号脉。
2号脉:矿体出露在金瓜地3线至0号地段,深部往东延到4线,赋存在F2破碎带上部倾向局部发生倒转的部位。走向北东70°,倾向在300米标高以下倾向北西,300米以上倒转倾向南东,倾角80°~87°。矿体平均厚度2.58米,沿水平方向稳定,变化小。沿垂直方向,上部厚度大,矿厚下部小,矿体形态呈上部厚,向南东倒转;下部薄,向北西倾斜往北东侧伏的大透镜体。矿体平均品位:Au2.27g/t,Ag305.3g/t。在垂直方向上,金品位变化小,往下稍有提高。银品位上部富,下部贫,次生富集现象明显。如矿体上部YD13坑平均品位:Au2.39g/t,Ag395.0g/t。往下延深到YD11坑,矿体平均品位:Au3.48g/t,Ag105.6g/t。
3号脉:沿F3断裂带呈近东西向展布,长1950米,走向近东西,倾向175°~180°,局部倾向北,倾角60°~80°,西段倾角80°~85°。由319线以东至324线,钻孔控制脉长1100米。在标高325米以上的浅部,断续分布着四个矿体,单矿体长度60~200米,总长665米,间距30~80米。矿体延深30~120米。平均厚度0.89米。矿体总平均品位:Au 1.30g/t,Ag 505.6g/t,在走向上303线至304线地段,金银品位稍富,往西侧稍贫;在垂直方向上富下贫。如MD336平均品位:Au3.57g/t、Ag1066.3g/t;往下延深50米到YD22,平均品位:Au1.59g/t、Ag668.5g/t;再往下126米到ZK304孔平均品位:Au0.28g/t、Ag315.1g/t。
4号脉:产于3号脉北侧,长750米,走向近东西,倾向170°~200°,局部倾向北,倾角55°~70°。矿体平均厚度0.76米,平均品位:Au0.16 g/t,Ag250.2 g/t。中部较富,两侧较贫,矿体往深部变贫变少呈小脉产出。
7号矿脉:赋存在F7断裂破碎带中,为以含金为主的蚀变破碎带型矿床。走向北东东,倾向339°~345°,倾角70°~85°含矿地段在K207以东至YD405坑之间,长600米,破碎带宽2~5米。金元素分段富集形成东西两段矿体。西段矿体长37米,平均厚度0.91米,平均品位:Au6.25g/t,Ag9.8g/t。东段矿体距西段矿体152米,由基性岩脉破碎带的上盘矿体及下盘矿体构成。上盘矿体长20米,平均厚度0.57米,平均品位:Au14.49g/t、Ag14.2g/t。下盘矿体长25米,平均品位:Au9.33g/t、Ag17.5g/t。两端矿体,都分布在地表浅部。
3.2矿石物质组分、金银赋存状态
矿石有用元素主要为银,次为金,矿区平均品位:Ag340.4g/t,Au 1.91g/t,伴生有益组分有害组分含量:Pb0.03~0.49%,平均为0.14%;Zn0.13~0.73%,平均为0.14%;Cu0.013~0.028%;Sb0~0.03%;As0.16~1.22%,平均为0.38%。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单矿物化学化析结果:黄铁矿含金Au37.68 g/t,Ag4687.5 g/t;闪锌矿含金Au40.04 g/t,Ag4062.8 g/t;方铅矿含金Au105.98 g/t,Ag7347.8 g/t。从2号矿体AgAuPbZnAs含量曲线图(图2)可以看出,金与银元素基本上呈正消长关系,即银高,金含量也高。
银元素以独立矿物形式赋存于硫化物及银矿物中,单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1):自然银(含银99.25%)、辉银矿(含银86.61%)、深红银矿(含银58.98~62.11%)、银黝铜矿(含银30.19%)。单矿物化学化析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中的银,实际上为银的矿物充填于其中的裂隙或包体形式存在。
3.3矿物组分
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深红银矿、银黝铜矿、自然金、自然银、金银矿、辉银矿、螺状硫银矿,少量黄铜矿,偶见辉铜矿。裼铁矿普遍可见。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黑云母,少量碳酸盐矿物及高岭土。
3.4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呈自形―半自形柱状结构、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破裂结构、交代结构及交代残余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柔皱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细脉(网脉)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此外,局部见到晶洞、晶簇状构造。
3.5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为典型的中低温蚀变,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叶腊石化、高岭土化。
4富集规律
(1)银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区域性断裂带旁侧次级断裂中, 以NEE向断裂为主,NW向断裂次之。在断裂拐弯处, 倾角由陡变缓地段, 是富矿赋存的最佳部位。
(2)银金矿主要富集于浅变质片岩和混合岩化程度较低的条纹(带)状混合岩中。
(3)银金矿富集于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同时发育的地段;而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叶腊石化、高岭土化发育者,矿化较差。
5找矿标志
(1)构造标志:本区断裂构造发育,以北东东为主,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提供通道,同时成为重要的有利容矿场所。矿体主要赋存于北东东向断裂带中,如规模最大的2号矿体、3号脉、7号脉,均赋存于北东东组断裂带中。次一级的北西向裂隙构造,是次要的容矿构造,含银金石英硫化物小脉,主要赋存于此裂隙构造中,如金瓜地至果子冲一带,发育较多的金、银小矿体。
(2)岩性标志:银金矿体大都富集在围岩为浅变质的的寒武系片岩或混合岩化程度较低的条纹状混合岩带中,银金元素的富集与围岩的变质程度有明显关系。变质程度低的片岩及条纹(带)状混合岩地段,金银元素富集,形成厚度大、品位高的工业矿体。如2、3、4号等主要矿体。混合岩化程度高的岩性,矿化较弱,形成的银金矿体规模小或不易形成工业矿体;均质混合岩、条痕状混合岩,岩石结构致密,断裂裂隙紧闭,矿脉脉幅小,矿化极不均匀,仅局部富集,难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矿体。
(3)矿物标志:矿体以富含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等多种硫化物为特征。在复杂硫化物组成的矿脉或地段,容易形成银金富矿体;在以黄铁矿、毒砂为单一成分的矿脉中,金银含矿性差。
(4)围岩蚀变标志:与矿床有关的围岩蚀变,在矿脉两侧,常形成宽0.5―3米的蚀变带,上盘蚀变较下盘蚀变强烈。一般来说,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同时发育的地段,银金矿更为富集;而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叶腊石化、高岭土化发育者,矿化较差。
(5)地表露头标志:银金矿脉的地表浅部,黄铁矿常常氧化成褐铁矿的混染带,因此强烈褐铁矿化露头是指示矿脉的直接标志。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2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