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臭河道整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以松江区为例介绍了黑臭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黑臭河道整治的建议,以期为今后黑臭河道整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松江区;黑臭河道整治;存在问题;建议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西北两面与青浦相连,东邻闵行区,南接金山区,东南角与奉贤县接壤,总面积604.06 km2,其中陆地面积561.47km2,占92.9%,水域面积42.59 km2,占7.1%。松江区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部的黄浦江上游,太湖流域碟形洼地东缘,全区地势低平,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地面高程在3.5~4.5m(上海吴淞高程,下同),南部及沿黄浦江两岸大多在3.2m左右,西北部为低洼腹地,最低处只有2.2m。区内河流均属黄浦江水系,全区河道纵横,池塘众多。
松江区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的城市建设“一城九镇”战略中唯一先发建设的示范新城,经过“十五”期间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初具规模,随着基础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城镇绿化和生态建设取得的新进展,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国际花园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并荣获了“上海市2003-2005年度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模范奖”。经过近年的努力,松江区河道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变,防汛除涝能力逐步提高,水环境日趋优美,但同时黑臭河道整治也存在一些问题。
1、黑臭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质污染严重
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雨污混流现象十分严重,大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雨水直接进入河道,河道富营养化程度增高,水生植物茂密,水质严重恶化,河道水体常年发黑发绿,散发臭味,天气炎热时更加严重,严重影响到沿线两岸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2)河道淤积、水面积减少
由于近年松江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面积扩大,大量小河道被填埋或缩窄,造成过水面积减少,原有的自然水系遭到破坏;同时由于小河道因污水排放造成富营养化,河床杂草滋生淤塞河道,以及城市生活、建筑垃圾倾倒入河等原因都加剧了河道的淤积,使得河道调蓄能力降低。
(3)防洪标准、除涝能力偏低
由于部分河道被侵占,造成水面积减少,原有的自然水系遭到破坏;大量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进入河道,河道沿线农户任意扩展岸线种植,引起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加剧,河床被抬高,河道调蓄库容减少、排水能力逐年减弱,河道防洪除涝能力大幅下降;同时由于部分河道断面偏小,不能满足水资源调度和防汛除涝要求;大量土堤年久失修,坍塌损坏严重,给河道防洪除涝带来隐患。
2、黑臭河道整治的几点建议
(1)以区域水系规划为依据,结合城市建设合理规划河道
河道整治应以区域水系规划为依据,结合城市建设对河道功能的要求,合理设计河道断面及护岸形式,在正确把握水环境总体功能及区域功能定位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各区域的不同河段作出具体功能定位,要充分考虑维护河道水环境的多样性,使河道水环境丰富多彩。对目前没有规划的村级河道,应根据河道口门建筑物的过流量来考虑河道的断面形式。远离城区的天然河道,有条件的应尽量保持河流的原始、自然特征和状态;城区内的河道除有特殊要求采用直立式浆砌石或钢筋混凝土硬质护岸外,应以多种多样的生态护岸作为考虑。对大型居住区或公共活动区域的景观河道,更可采用亲水型的护岸形式,使河道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实施截污纳管
黑臭河道整治工程,重中之重是对造成河道水质黑臭的污染源进行治理。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市政污水管网的规划及实施情况,对不同的污染源区别对待,提出切实可行、易于实施的截污方案。黑臭河道污染源的治理,最彻底的方法应是全部封堵所有雨污水排放口。但根据区域污水管网规划及实施进展情况,以及周边地块开发建设速度,彻底封堵所有排放口是不现实的。总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河道附近有已建或有规划市政污水管道
1、对于企事业单位,要求其内部同时进行雨污水分流改造,分流改造后的污水达标后可直接接至已建污水管道。
2、对于居民生活区或街道,应将管道沿道路铺设,并在各户门口留有接口供居民接入,最后再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3、对于村庄农宅,根据地块开发建设进展情况,如村庄内盲目实施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但与地块规划不能有机结合起来,则极有可能形成废弃工程,造成浪费。
二、河道附近无已建或无规划市政污水管道
1、对于企事业单位,近期要求其内部实施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分流改造后的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
2、河道两岸的村庄,如其排放口数目不多、水量不大,且地块暂无规划者,维持现状。
3、河道两岸的村庄,如其排放口数目较多、水量较大,可沿河道两岸绿化带敷设截污管道予以收集,通过设置化粪池的方式作为过渡,对收集到的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可暂时就近排至河道内。
三、待搬迁污染源
河道两侧地块另有规划,且于近期内实施者,原有污染源将搬迁的,结合地块近期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可不考虑截污。但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限期对污染源予以封堵,尽快实施搬迁。
(3)注重生态护岸建设
水利建设的观念正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建设“安全、舒适、优美”的水环境观念转化。人们需要的是令人流连忘返的水流清澈、水边植物茂盛,富有大自然情趣的水环境。河流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泄洪、排涝、蓄水、引清”,而且还包括“景观、生态、对周边环境的呼应”等等。目前生态护岸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且护岸形式多种多样,生态护岸不仅可以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还可通过种植挺水植物和浮床水生植物来净化河道水质;河道、河底及坡面表层泥面生长的大量微生物、藻类、水域动植物形成的自然生物膜净化水体,提高河道本身的自净能力,达到改善水环境的效果。
(4)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工程建成后的工程管理是关系到工程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一是以相关河道管理条例等为依据,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二是明确管理机构,加强河道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和潜在效益。三是积极开展保护河道水环境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保护河道水环境的自觉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5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