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建筑如何在新时代具有新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用于建设的土地越来越少。拆除老城区时,如何保留老城区原有建筑,又能适应现在功能,赋予老建筑新的生命力,达到老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和谐统一,让城市文化和历史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老城区,新生命力,内涵,尝试
城市化水平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在不断提高,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提高了不少,而欧洲、美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更是提高地很快。城市内土地除工厂搬迁、农民房拆迁改造、老区改造搬迁外,可出让用于建设的土地少之又少。城市向外扩张动力不足,仅仅能形成卧城。何为卧城,就是指以生活居住为主要职能的居民点或市区以外相对独立的居住区。由于卧城规模小,职能有限,对母城依附性强,一边增加了与市中心间的交通压力,一边配套设施又跟不上。如果拆迁原有地块作为建设用地出让,则因原地块面积狭小不规整,地块与周围道路的连接,内部功能组织,消防等等问题都难以解决。拆除老城区是对原有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一种破坏,成为一座没有历史没有文化内涵的新城,那我们如何解决保留老城区原有建筑,又能适应现在功能,赋予老建筑新的生命力,就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有一部分人认为,拆除老建筑,搬迁老建筑,把地块空出来,通过土地出让,来建造新建筑,达到一个崭新的城市面貌。但一个城市,不是在同一时期形成的,是通过时间的积累才形成的。中国用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一个个城市的不同风格。如果我们想要在短时间内把原有建筑统统拆除,新建成统一模式的城市,那么城市虽然呈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但拆除这么多建筑的成本,是不可估量的,再者如果全部拆除这些建筑,那么城市就失去了自身的历史和文化,成了一个陌生的城市。
相反,如果我们保留了老城区的原有建筑,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建筑使用功能及空间布局,形成富有文化内涵及人文情趣的城市节点,赋予老建筑新的生命力,达到老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和谐统一,让城市文化和历史焕发新的生命力。下面我们就浙江省的几个老建筑改造的例子,来看看是否能达到这种效果。
一、厂房改造
杭一棉厂房改建而成的运河工业三馆(中国刀剪剑、扇、伞博物馆):
京杭大运河是杭州的生命河、母亲河,见证了杭州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杭州灿烂的文化。运河拱墅段沿岸曾经是杭州的老工业基地,沿河分布着杭州第一棉纺织厂、红雷丝织厂、浙江麻纺织厂、长征化工厂、大河造船厂等大中型工业企业。这些企业代表着杭州工业发展的历史、鉴证了运河产业发展的辉煌。近年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退二进三”的实施和运河治理的推进,工业企业陆续外迁,留下大量具有历史价值、产业价值和工艺价值的工业厂房,如何保护和利用这批珍贵的工业遗存,是运河综合保护的重要课题。
由于现代制造业的冲击和生活习惯的变迁,传统手工艺日渐衰退,为了保护这些具有全国影响的“老字号”,保护这批凝聚人类智慧结晶的手工艺,传承杭州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结合运河综保工程的实施,按照“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要求,在运河拱宸桥西选址杭一棉(通益公纱厂)厂房和桥西土特产仓库建设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和中国伞博物馆,已经成为运河文化新景。
二、商业街改造
南宋御街改造
南宋御街,是近两年来杭州重点打造的特色历史街区,与原有的特色古街河坊街相连,依托地理优势与历史文脉,再现南宋时期杭州城内的繁华。历代来这里一直都是杭州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而在南宋时期,尤为繁华,御街横跨全城,作为中轴线,与其他河流街道一起形成“路河网格”的街区肌理。南宋御街相比河坊街,更具特色,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城市由封闭的里坊式布局向开放的街巷式布局的转变。在充分保护御街原有的文物古迹、名老商店的同时,通过有机整合、点缀展示等手法,把市井商业和公共艺术结合起来,在古朴中焕发青春。沿着御街走来,呈现出一道道凝重的风景。真是一条古街,一幢幢古建,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兴衰变迁。
三、旅游景点改造
西湖风景区玉皇山南综合整治规划
规划区域位于杭州城南部,钱塘江北岸,玉皇山、乌龟山南麓,总用地面积约132万平方米,其中景区用地90万平方米,占总用地面积68.2%。规划范围按照区位分为白塔片、八卦田片、玉皇山片及山南片四个片区。白塔片现状用地中占绝对优势是铁路单位用地,用地最多的是杭州机务组占地120亩,白塔片住宅用地分三类,铁路宿舍、城市居民、玉皇村民。八卦田片以陶瓷品市场仓储用地为主,其中商业用地主要是陶瓷品市场和八卦山庄,八卦田片居住用地包括单位宿舍、农居、民居。玉皇山南商业设施以市场为主,其中1―7号厅4.04万平方米建筑保留,其他石材、木材交易区1.6万方平方米。八卦田片以南宋籍田及五代史迹为主。
规划区范围内现状建筑类型较多,居住、商业、工业厂房和对外交通用地交错混杂,建筑空间整体表现为布局混乱、族群积聚性明显、建筑体量缺乏过度、整体形象差等特点。但也正因为这些建筑类型的多样和形成年代的久远,区域内具有相当数量值得保护的特色空间。其中包括传统街巷空间、特色厂区空间,田野和山体规划空间等各种类型,虽然很多建筑及外部空间已经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不相适应,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建筑体与空间具有适宜的尺度,与周围环境结合紧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引起居民和游览者对某个历史时期的回顾,我们对这样的空间和历史建筑采取保护和改善两中方式,一方面体现这些历史建筑外部空间纪念和文化价值,同时也赋予它们新地使用功能,以适应现代化生活方式。
具体实施方案为居民搬出景区,部分农户在景区内整治,景区内外设施总量不变,内部提升景区内仓储建筑全部搬迁等。
此规划正在实施,通过对玉皇山南综合整治规划后,将对区域内主要景点:白塔、吴汉月墓、天龙寺造像、八卦田遗址、大资福庙、南观音洞、航线公署第171号令碑进行重点保护并由此形成四大观光游览路线,拓展了杭州观光旅游线路资源,丰富了经典景点的内容,展示了杭州历史文化的深厚渊源,即将成为西湖景点中最具代表力的历史人文景观之一。
那我们如何使老建筑赋予新的生命力,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待历史保护性建筑,保持老建筑原有的建筑面貌,改变老建筑内部结构使之符合现代建筑的使用功能。
2、对60-80年代的居民楼,改变表皮建筑,对老建筑内部结构保持不变,仅在表皮改变建筑颜色、增加建筑肌理、加入一部分构件来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来符合时代气息。
3、对农居聚集的部分,环境差,消防不能满足要求。通过老建筑拆迁,回迁,拆除搭建,增加内部道路,增加绿地,改善庭院环境,达到改善农居居住环境的目的,形成一个生态形的居住小区。这种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城市周边,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农居聚集地是在城市建设中被证明为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措施。
4、 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厂房,保留厂房用地,对厂房总平进行调整,厂房内部功能赋予新时代意义,改善环境,使之成为具有历史价值的能发挥新时代作用的一个主题建筑。这种处理措施在提倡保留历史、节能环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措施,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效益。如:杭州的白马湖生态创意园、杭州转塘双流水泥文化创意园等。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土地越来越少,中国不可能一味地延续拆除出土地新建的模式,来提高城市的集中度。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保留文化的基础上,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方向,发挥老建筑在新时代具有新时代意义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我们需要一直关注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1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