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掌子面塌腔段治理方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塌腔形成原因
塌腔位置围岩构造为软弱青灰色砂质板岩,薄层状,层面结合处有光滑碳质薄膜,层间接合较差;局部夹杂白色石英岩,岩体极破碎,自稳性差,局部为松散体,易松动坍塌;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主要为裂隙水,沿砂质板岩与松散体接触部位渗入隧道。
岩体破碎富水,加上开挖放炮扰动,造成隧道掌子面K1+323~K1+329塌腔。
二、塌腔处理方案
1)加强超前探孔,探明前方围岩及水量情况,并起引水作用,本段开挖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施工工艺。
钻孔
采用风水联动新技术一次性成孔进行钻进,上导上部左侧、右侧涌水处布2个孔,孔深15米,超前探孔孔向沿掌子面方向上仰5°至8°,钻向与隧道纵向保持平行。
钻孔所需人员、设备:
潜孔钻1台,风钻工6人。
2)K1+326.25~K1+332.25段拱架间距调整为50cm,布设双层钢筋网,超前支护采用双层注浆小导管(4.1m/根,65根/环,2.5m/循环);K1+322.5~K1+329.25段布设锁脚小导管(4.5m/根),每榀拱架共布设7处(18根)锁脚导管,其中拱部塌腔位置按4根/处布设,布设2处;其余按2根/处布设。
①小导管采用ф42mm无缝钢管制作,前端加工成圆锥形并封焊密实,管身设若干溢浆孔,孔径6-8mm,孔距10cm,按梅花型排列;后端1m范围内不设溢浆孔。
②小导管按拱顶外轮廓中心高程和支距进行布孔放样,并以插钎作为标记控制小导管的间距。
③小导管插入钻孔后外露一定长度,以便连接注浆管路,并用塑胶泥将导管周围孔隙封堵密实。
④小导管注浆的孔口最高压力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防压裂开挖面,注浆压力为0.5-1.0Mpa,止浆塞必须能承受注浆压力。
⑤控制注浆量,每根导管内达到规定注入量后即可结束,若孔口压力已达到规定压力值,但注入量仍不足,也应停止注浆
超前小导管施工人员、设备:
风钻工6人,YT-28凿岩机4台,注浆机1台。
3)于K1+319.5~K1+332.25段左侧90°、右侧45°范围内布设径向注浆小导管,6m/根, 按75×60cm(纵向间距×环向间距)布设。
为保证开挖安全以及尽量不扰动塌腔范围内围岩,径向小导管在喷射砼施工完毕再施工。径向导管按75×60cm(纵向间距×环向间距)布设,小导管采用ф42mm无缝钢管制作,前端加工成圆锥形并封焊密实,管身设若干溢浆孔,孔径6-8mm,孔距10cm,按梅花型排列;后端1m范围内不设溢浆孔。小导管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
径向导管施工所需人员、设备:
风钻工6人,YT-28凿岩机3台,注浆机1台。
4)上台阶开挖通过塌腔段,且经监控量测数据显示拱架无异常收敛后,即可开始中台阶接腿施工,中台阶施工时,先施工左侧中台阶,并严格控制开挖进尺,每次开挖、支护1榀拱架,开挖完毕,即刻进行支护,开挖1榀,支护1榀。
5)对塌腔腔体采用泵送砼进行回填,回填过程中预留注浆孔,回填完成后对不密实部分进行注浆填充直至密实。
于塌腔内壁喷射厚度不小于10cm后喷射砼封闭塌腔内壁,并于初支面预留砼泵送孔、注浆孔,砼泵送红孔、注浆孔延伸至塌腔顶。
泵送砼前,沿竖直方向设置工字钢作为临时支撑,工字钢支撑立于稳固基岩上,临时支撑沿隧道纵向按75cm间距布设,共布设7榀18#工字钢做为临时支撑。
临时支撑施工合格后,即可开始砼泵送工作,泵送砼分三次进行,每层厚度不大于2.5米。
施作完第1层泵送砼待砼初凝达到一定强度(不小于2.5MPa)后,及时施作第1层泵送砼充填高度范围内径向注浆小导管,起径向加固围岩和本层砼锁脚作用,施作完径向此范围内径向注浆小导管后,即可施作第2层泵送砼,施作完第2层泵送砼后,待砼初凝并达到一定强度(不小于2.5MPa)后及时施作第2层砼范围内径向注浆小导管,按同样方法施作第3层泵送砼,最后通过预留注浆孔对塌腔体注浆,充填不密实部分(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之间)。
泵送砼过程中注意观测拱架是否变形,初支表面是否出现裂纹,如有,立即停止泵送,加强临时支撑,待相关数据(监控量测数据)显示无异常变形后继续泵送砼。
6)对K1+322.5~K1+332.25段仰拱、二衬钢筋采用φ25@20cm(25螺纹钢,间距20cm)。
待下导开挖、支护完毕,且经监控量测数据显示无异常收敛、沉降后,即可开始施作本段仰拱,施工时,严格控制每次仰拱施工长度(不大于5m),开挖好后及时施作仰拱钢筋、仰拱砼,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一旦发现异常收敛变形,即刻施作临时支撑。
三、隧道掘进
对本段掌子面掘进采用三台阶施工工法。
开挖第1步:上步弧形导坑开挖。
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为3~5米,核心土宽度控制在隧道宽度的1/3~1/2之间,开挖循环进尺保持在1.5m以内,开挖后及时进行喷、锚、网、拱架等初期支护。
开挖第2步:左右侧中台阶开挖。
开挖进尺控制在1.5m以内,开挖高度在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不允许同时开挖左右侧台阶,开挖后及时进行喷、锚、网、拱架等初期支护。
开挖第3步:左右侧下台阶开挖。
开挖进尺控制在1.5m以内,开挖高度在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不允许同时开挖左右侧台阶,开挖后及时进行喷、锚、网、拱架等初期支护。
下台阶施工结束后及时施工中心排水沟、仰拱、仰拱回填。
开挖所需主要人员、设备:
炮工15人、支护班25人,YT-28气腿式凿岩机20台、挖掘机1台、装载机2台、出渣车3台。
四、洞内有害气体控制
伴随洞内涌水涌碴,同时有可能出现H2S、瓦斯等有害气体,为保证施工安全,避免次生灾害,对洞内有害气体特采取以下预防、处理措施:
1) 隧道内一般地段瓦斯浓度不宜超过0.5%,H2S不宜超过6.6ppm;采取加强洞内通风的手段,将洞内有害气体浓度控制在规范标准之下。
2) 在隧道开挖工作面风流中,当瓦斯检测浓度超过1%时,停止钻眼放炮;当浓度超过1.5%时,停止施工,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停止电动机运转或开启电器开关,待采取措施处理后进行再次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3) 工作面固定设置有害气体自动报警监测仪,随时关注工作面气体质量。
4) 指派专职气体检测员,配置便携式有害气体检测仪,实行“三班制”24小时不间断巡查检测。检测频率每4小时检查一次,瓦斯浓度的测定应在隧道风流的上部。
5)加强对洞内死角,尤其是隧道上部、坍塌洞穴、避人(车)洞等各个凹陷处通风不良、有害气体易积聚的地点,严格进行浓度检测,如瓦斯浓度超过1%、H2S超过6.6ppm以上时,应立即采取局部加强通风措施进行处理。
6)做好检查有害气体的详细记录,各工班要进行交接签字手续,有害气体检测员、技术员、施工员(工班长)接班时要查阅上班的检测记录,并向项目经理部安全专管部门汇报。
7)项目经理或总工程师每天审阅通风有害气体日报表,进洞时必须携带有害气体检查仪进行有害气体检查。
8) 配置必要的防毒设备器具和抢救药品,应对洞内突发事件;并和当地职能部门取得联系,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做到预防及时,抢救及时。
9) 编制好有害气体应对预案,并组织落实。
五、加强监控量测
1) 加强对塌腔处理段的监控量测,加密布置监控量测点,根据沉降收敛速率确定量测频率。
2) 根据每天量测数据,及时调整加强支护参数。
3)在塌腔段,每5m设置一组监控量测点,每组测设七条基线数据(监控点布置见图14)。
4) 每日及时向项目部主管负责人和监理部门汇报监控量测数据,将洞内初期支护安全情况掌握在可控范围内。
5) 每日对洞内涌水量进行定时定点监测,根据每日涌水变化数据,及时塌腔段施工工艺。
六、结语
由于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塌腔现象在所难免。准确分析塌腔原因,并及时采取一些列有效措施,有效控制塌腔。加强对“新奥法”的理解,坚持按新奥法施工,“新奥法”施工原则应贯穿至日常施工各个环节,贯穿到每个工序、每个工班、每位职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1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