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 ,对知识的获得有一个亲身经历的过程,充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有了实践孩子们才能不断创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本人就此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 注重课前调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课前开展调查,搜索、收集、整理与将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的前一天,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明天我们将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你们先回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纷纷汇报了自己调查的结果,并通过投影展示给大家。如:钟表有组合图形,汽车有组合图形,房子有组合图形……这样通过课前调查,学生对组合图形的表现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又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组合图形。注重课前调查,既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营造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参与实践的愿望。
  创设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进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之后,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我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求异创新。例如要画出120°的角,学生一般都是借助量角器和三角尺画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我再提出问题:“不用量角器,你们能准确地画出这个角吗?”学生带着问题又进入了愉快的动手操作、实验探求之中。很快,学生就发现了两种画法:用三角尺的直角和一个30°的角拼起来画得到120°角;用两个三角尺60°的角拼起来画得到120°的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创新了方法,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此时,我再出示问题:“还有新的画法,看谁能最先发现?”这样,学生积极性更高,争先恐后地又展开了操作探索,结果又发现并学会了另一种方法:用三角尺的一边(或直尺)和另一个三角尺60°的角拼在一起可以画出120°的角(即用一个平角减去60°)。如此这般不断地出现创新方法。如果离开了动手操作,是很难有这样的结果。
  三、运用直观演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培养学生认真进去动手实践。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充分使用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割拼,将一个圆分割并拼成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如何求圆的面积。在学生掌握了如何求圆的面积后,我再出示了这样一题:“将一个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并拼成了一个近似长方形,已知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是12.56厘米,求这个圆的面积。”学生由于自己动手进行了操作,知道将圆进行若干等分后拼割成的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即为原来圆周长的一半,宽即为原来圆的半径,因此,学生很快就能求出这题的正确答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如果能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并让学生多进行动手操作,必定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动手操作,增强学生实践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内容时,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更为主动的参与,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去。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向学生提出能不能将三角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然后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学具。结果是: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经过以上由师生共同创设的双边实践活动的氛围,学生参与程度高,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有效的挖掘和体现,从而培养了学生勇于参与实践的能力。
  五、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有助于学生真切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在教学“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时,我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实践,测量身边的实物,度量书本、黑板、、篮球场等的长度,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从实物的数据中加深对“厘米、分米、米”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等单位的理解。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培养和提高了实践能力。
  利用身边事物,让学生亲身实践。 在教学中设计有价值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题方案。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节课时,教师先复习旧知:“上一节课大家认识了一种新的数,是什么呢?”生齐答:“分数”。师:“今天,老师来到教室,看到教室的窗户,由此发现了一个分数,你们也发现了吗?”生大喜高兴地说:“1/2 ”。生1:把一扇窗户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窗户的1/2.师板书:“1/2”,你还能在教室里发现哪些分数呢?
  这一环节是启发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课始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过程中,把学生带入了生活情景,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自己去研究、探索、发现、检验数学问题,使之成为学习中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4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