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健
【摘要】我国现阶段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产业结构的演进日趋合理。低碳经济的提出与流行必然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有较大的影响,甚至改变原有的演进轨道。低碳经济被广泛认为是继工业化和信息化之后改变全球经济的又一场产业革命,而产业结构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关系,成为现阶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产业革命;产业结构调整;低碳经济;经济增长
一、何谓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概念(Low Carbon Economy)由英国率先提出,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第一份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标准更高,生活质量更好,并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其表达的内涵就是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应有的特征有以下三个:(1)经济性。低碳经济终究也是经济,强调的是“经济”二字,他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在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2)技术性。低碳经济需要通过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来实现,也就是技术进步。(3)目标性。低碳经济的目标就是减排,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二、产业结构现状以及能耗情况
我国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不断演进之中,我国现阶段,第二产业处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通过观察我国之前到现在产业结构的具体发展情况,可以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地位逐渐下降,由最开始占GDP总值将近30%,到2009年仅占GDP的10.3%,另外在此期间,第三产业的地位一直处于上升阶段,有着良好的上升势头,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第二产业则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像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如美国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第二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少,而第三产业则迅猛发展,取代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我国现在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生产能力大大过剩,服务业比重不够,我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为了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我们接下来将会分析2007年各个产业的能源消耗。可以发现,第一产业的能耗是最多的,2007年第二产业的能耗比重达到了73.1%,第一产业的能源消耗仅占3.1%,是最少的,另外第三产业的能耗仅占13.7%,也不多,尤其是当与第三产业所创造出来的GDP相比时。另外还有10.1%的能源消耗是生活消费等导致的。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最多的是第二产业,而且是大大超过其他行业,虽然第二产业创造的GDP是最多的,但我们不能忽视这大量GDP背后所付出的代价,消耗最多的能源,排放最多的温室气体。相比之下,第三产业创造的GDP和第二产业差不多,但是其能源消耗仅占13.7%,这多么可观,第三产业的单位GDP碳排放要远远低于第二产业。
三、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目标。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有: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国家分工的好处: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社会的生产、交换和分配顺畅进行,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发展;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社会需求得以实现;要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发展。前面几点应该很容易做到,因为那些是与现实财富相关的,比较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视,可是关于“要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发展”这一点,很难引起大家的重视,多数人只在乎眼前的利益,却忽视其背后的影响。发展低碳经济,这正是要求我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发展,现在减排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于是,低碳经济下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主要标志就是能否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发展。
2.产业具体调整措施。由上分析知,我国现阶段主导产业仍是第二产业,但我国的工业产能大大过剩,且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耗极大,单位GDP的碳排放更是离奇的高,具体的调整措施有以下几点:(1)合理调整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当然不能打压,否则会对经济增长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改变比重就是要在不严重影响第二产业发展的情况下,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单位GDP碳排放量相当低,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单位GDP碳排放的1/6到1/5,所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大力减排,减低我国GDP的单位能耗,早日达到减排的目标,并且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2)在第二产业内部进行合理化调整。第二产业2007年对GDP的贡献达到了46.3%,基本每年都维持在这样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第二产业的地位在现阶段是无法撼动的,其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但另一个事实也摆在面前,我国的第二产业是“高碳产业”,消耗了社会绝大部分的能源,所以对第二产业的内部改造显得极为重要。根据对我国2007年工业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测算表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品制造业的碳排放强度居全部工业行业的首位,其次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这些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如此之高,对这些行业的碳强度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排。对第二产业的内部改造,总的来说,首先就是要抓重点,要对碳排放强度极高的一些行业进行改造,也可以形成示范效应。其次是进行能源结构的升级,重点进行清洁能源的开发,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最后,可以引入成熟的市场机制,征收碳税,让外部性内在化,或者进行碳排放权的交易,促进对碳排放权的合理使用。
3.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产业结构之所以从不合理向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其动力就是结构调整过程中收益的存在。理论上有两种产业结构的调整机制: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1)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机制。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机制体现在碳税的征收和碳排放权的交易上,这是一种市场信号,人们可以根据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以及自身的机会成本进行生产资源的重组,决定是否应该购进或者出售碳排放权,不管做出什么决定,结果总是对自己有利的,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的碳排放权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就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一样,最终人们之间通过博弈,让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2)产业结构调整的计划机制。发展低碳经济的计划机制体现为政府对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即为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使产业结构得以变动。另外也体现为政府可以通过对“高碳行业”的生产量进行限制或者对他们的碳排放强度进行限制等等,这是政府意志的体现,也是一种产业结构调整的计划机制。
总的来说,这就像“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一样,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进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静,曹伊清,徐挺,尹大强.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的相关性及指标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6)
[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8~239,242~243,185~1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7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