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屠永芳

  [摘要]本文在分析培养中职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基础上,对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遵循的原则、培养途径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提供些许实践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必要性;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描述。我国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给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一项根本的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中,对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应用意识就是在应用数学知识时的心理倾向性。主要是指: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学生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能够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当学生接受新的数学知识时,能够主动地寻求这个新的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对于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有比较深入细致地了解,特别是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不强,应用能力薄弱,急需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
  
  (1)时代的需要。当今世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学出现了技术化的倾向,它的全方位渗透,正日益转化为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社会对数学应用的需求和数学的社会化功能,是当今时代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因此,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时代和未来社会的需要。(2)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作为职高基础课程的数学,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弱化逻辑思维训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新编高中数学教材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贯穿在教材编写的始终。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引入都是从实际中提出问题,并在每节的例题、练习中增加了大量的联系实际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4)提升高职考应试能力的需要。从应试角度上说,经过多年的摸索,近年数学应用问题在高职试题中出现,并加大考查力度,重在考查学生能力。近5年的高职数学试卷中,数学应用问题分值在9~16分之间,约占总分的10%左右,但据统计,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拿到应用为名义的满分。因此,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成为中职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1.拓宽数学价值的认识,增强数学应用的感知。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进行数学价值的教育,收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教师通过大量的数学信息和背景提供的强烈刺激,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和感知。
  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属于客观世界,它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为学生提供丰富、形象的感性材料,科学、有效地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进而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合理组织教材,精心编制习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重组教材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把“应用数学”穿插、渗透于整个课程中,并贯穿课程的始终。学生可以看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进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4.开展课堂内外实践,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动手做”是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获取感性认识的最有效办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条件和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从而获得知识的感性认识。加强课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5.结合专业教学,迁移学习兴趣。相对文化课的兴趣程度而言,职高学生对专业课还是比较重视的。当他们看到数学在专业课中的广泛应用时,能获得了学习的动力,许多学生积极参加,他们多方查找资料,请教专业老师,编制出了许多与计算机或电子专业密切相关的问题。
  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而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们的实际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时,他们便发现需要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抓住学习要点。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辅导学生应用网络作为学生阅读或查找大量的资料的学习工具,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运用统计学、概率学等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成效
  
  本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想,通过教学实践,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学生素质训练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他们学习数学、喜爱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克服对数学的厌学、怕学现象,而且能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内部动机。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反思与思考
  
  设想(1)在教研组中组织编写、开发校本教材,真正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规范有序,在教学中贯彻和渗透生活数学的教学思想;设想(2>在高一高二开设数学选修课《数学应用专题讲座》,组织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并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系统学习。中职数学教育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部分,中职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中职学生素质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实处,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有长足进步,这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长期任务,要做好数学应用教育的研究,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和效率,开创数学教育新局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数学的应用能力。数学教学应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要进一步做好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和效率,开创数学教育新局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9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