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业发展产业集群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怡婷
[摘要]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浙江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产业集群的推动,就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进行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对其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措施,应积极利用外资,提高创新能力、优化环境等,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集群;问题;对策
浙江的制造业集群是当地特定经济条件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是基于传统的手工业,由民间自发选择在一定地域空间集聚形成的,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家庭工业、合伙企业或乡村集体企业依靠民间力量,依托专业性商品市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逐渐聚集,逐步形成具有较强优势的中小企业集群或专业化产业区。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内涵
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现象中使用最广泛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的使用及其研究在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后变得更为普遍。波特(1990)给产业集群概念下的定义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连接。产业集群的规模可以从单一城市、整个州、一个国家甚至到一些邻国联系成的网络。”在波特之后,各国学者又对产业集群给出了不同定义,具有一定的共识。从他们的研究来看,绝大部分的集群都包括最终产品或服务厂商,专业元件、零部件、机器设备以及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还包含下游产业的成员,以及互补性或竞争性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的供应商,提供专业化教育、研究和技术支援的机构,政府机关也可视为它的一部分;最后,产业集群还包括同业公会和其他支持产业集群成员的民间团体。
1.浙江省制造业集群概览。据浙江省经贸委调查显示,2007年,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以工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为统计范围,浙江拥有的制造业集群总数已达462个。从集群规模看,以县(市、区)为单位统计的462个集群中:工业总产值在10~50亿元的有250个,占总数的54.1%;工业总产值在50~100亿元的有53个,在100~200亿元的有37个,合计占总数的19.4%;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的有22个,占总数的4.8%,其中超过300亿元的有14个。详细数据(见表1)。
注:以县(市、区)为统计单位。
数据来源:浙江统计信息网统计信息2009年2月5日
2.浙江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从产业特征看,制造业集群涵盖面非常广,渗透到绝大部分工业。在30个统计大类的制造业中,除烟草制品业外,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产业集群。2007年产业集群经济总量规模居前5位的产业依次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体来看,制造业集群的主体就是传统产业,最主要的部分是轻纺和机械。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运用到测量行业在地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从宏观上反映每个行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式集中还是分散,该系数越接近O,说明行业的空间分布较均匀;反之,说明行业的空间分布较集中,或者说存在产业集群。用雷达图(图1)更直接的来显示浙江省制造业的集聚情况。
数据来源:浙江统计信息网,2005年2月3日
3.浙江省制造业集群的特征。浙江省制造业集群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其一,生产高度专业化,成本低:其二,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首先,集群中的小企业通常不搞“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很少有自成体系的企业,都是从生产产品的零部件做起,与周围企业形成细密分工的生产体系。其次,这些生产基地与集群外的市场建立了密切联系,强大的营销网络使成千上万种小商品从浙江流向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温州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几十万个销售网点,形成了“生产基地+销售网络”的生产方式。这些庞大的营销网络,有力地促进了浙江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浙江省制造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
1.浙江自然资源匮乏,各种重要矿产资源分布极少,集群已很难通过获得土地来扩张规模。许多制造业细分行业如纺织、皮革、木材、橡胶等,随着集群的不断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自然资源约束。
2.浙江制造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的低端,技术的学习效应已基本耗尽,发展空间非常狭小,可能使集群陷入低发展的困境。在制造业集群较为发达的温州,已出现产业结构演变缓慢,升级困难等现象。另外浙江大多数制造业集群产业结构较单一,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发展空间有限。
3.浙江制造业集群创新能力不足。首先自主创新意识淡薄;多数集群内的同类企业往往采取技术模仿和价格竞争策略,即便引进了技术或设备,也缺乏在消化和吸收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其次自主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与浙江的经济发展相比,科技人力资源仍显不足。再次自主品牌开发力度不够;虽近期集群内一些企业在建立自身品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大多数企业至今仍没有自己的品牌。
浙江制造业集群发展较早,具有先行优势,随着土地、人工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集群内部资源竞争加剧,发展空间受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蔓延,新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原来具有发展优势的以低端产业、低层次技术、低价格竞争、基本依赖出口为主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不少集群内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这与浙江要实现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格格不入。
四、政策建议及对策
1.整合集群企业,积极利用外资。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是整个区域经济活力的根本,浙江制造业应把原来相对分散和零乱的企业进行集中,有利于建设企业网络,构建具有活力的产业集群,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提升产业和区域的竞争力。浙江省具有良好的装备基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多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把目光投向了这里。要促进浙江省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宝贵机遇,进一步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借助跨国公司的力量培育集群的经济增长源泉。
2.推进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推动产业集群自主创新:(1)要深刻认识产业集群对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创业创新观念,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2)要鼓励产业集群内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广泛吸纳人才。(3)要以现有的高新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有计划地吸引和发展高层次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的提升。(4)要加强产业集群品牌建设,选择一批自主创新较好的产业集群作为培育重点和示范点,逐步建立起一批具有较高竞争力,拥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的集群品牌。(5)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增强集群内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鼓励和支持集群内企业大力开发、购买和应用专利,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培养内生增长机制。
3.提高配套设施水平,增强配套能力。浙江制造业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政策优惠带来的诸多优势正在逐渐弱化,由配套能力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则日益成为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区位的重要依据。浙江省已经具备了建设世界制造业基地的能力,浙江制造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来提升相关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一目标要求浙江制造业必须努力加强本地企业的产业配套能力。在组织结构方面应完善政府、行业协会等管理监督机构:在市场服务内容方面应提高仓储、物流、咨询等专业服务行业的业务能力;在知识支持方面应培育大学、科学研究机构等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4.明确政府角色,优化宏观经济环境。政府作为集群的公共管理者,其主要作用是为本地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和积极创新环境,提供企业和公共机构有效合作的机制。政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良好的集群内部成长环境;这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措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配合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规范经济活动,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完善集群外部拓展和动态演化中的国际环境;政府应完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扩大对外经贸交流,注重培育集群产业在开放体系中的竞争力。另外,政府还应积极充当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的“倡导者”,做好统筹规划和安排,加大对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的财政扶持力度。
5.培育企业家群体以及发达的人力资本市场。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浙江制造业集群应进行广泛的宣传,大力培育和引进具有开拓精神的民营企业家群体。此外,在有跨国公司加入的产业集群中,具备了技术溢出源,还需专业人才来吸收跨国公司转移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所以还必须注重对当地劳动力资源进行教育和培训,以积累人力资本。只有具备大量拥有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化人才,才能大力推动集群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思思,《论进一步增强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科技资讯》,2007(7)。
[2]李峰,赵曙东,《产业集聚现状与形成机制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4)。
[3]梁琦,《产业集聚论》,商务印书馆,2004。
[4]林巍,《浙江发展FDI产业集群的路径依赖》,《当代经济管理》,2007(2)。
[5]迈克尔・波特著,高登北,李明轩译,《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
[6]戚笑愚,《分工协作制与产业集群发展――基于浙江桐庐县分水镇产业集群发展的案例分析》,《经济论坛》,20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0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