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面临的问题及改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继刚
一、“资产组”在我国的实际操作上仍面临一些问题
“资产组”在我国的实际操作上仍面临一些问题。由于在确认资产组时要考虑企业内部管理中诸如生产经营活动方式等因素,使得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资产组的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应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注册会计师,都难以对此进行判断,客观上可能诱使企业利用资产组的划分来操纵资产减值准备和经营业绩。
二、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定,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并未堵掉所有的利润操作漏洞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损失不能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滥用资产减值,但有可能使《资产减值》准则的应用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折现率、现金流量的估计、时间分布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尽量少计提或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因为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高估资产,与实际不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不能转回,就是低估资产,同样与实际不符。
新资产减值准则虽然规定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但该规定并未能完全封死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通道。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冲回成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通道。新资产减值准则只关掉了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转回操控利润的大门,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上市公司未来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仍然存在。根据金融资产减值的准则规定,对于单项金额庞大的应收账款,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这种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较之原来的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或帐龄分析法,需要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折现率的确定也需要会计人员有综合的未来信息市场资金流量的预测能力,这种对会计人员技术能力的高标准高要求,不符合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解决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弱化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利的动机。为了规范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应强化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师职责,使其真正承担起“经济警察”的职能,并尽快制定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明确各项减值准备的具体审计程序,努力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如有必要应当利用专家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
2.有效规范评估市场。实践中,公允价值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获取,尤其是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或方法来确定公允价值,这里面就有市场运作法规的问题。必须规范这个评估市场,要想合理有效规范这评估市场:一是加强与会计、审计等行业的协调,建立协调有序、上下衔接的工作程序,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二是积极主动配合会计主管部门,明确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等,或适时出台相关的操作细则,以加强对价值评估执业界的指导,促进会计界与审计界对公允价值评估结果的认可和采纳;三是借鉴国际资产评估行业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规律,制订和完善资产评估领域的法律法规,保障资产评估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我国资产评估规范的国内统一和国际协调,加快以财务会计为目的等专业评估准则的建设步伐,有效推动资产评估行业与会计行业的合作;五是对业已发布的会计准则和指导意见及时跟进研究,对行业有重大影响和行业急需解决的专业技术共性问题,及现行准则和规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专业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六是要加强行业监管,努力维护和促进资产评估和会计行业协调发展的局面。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过去企业基层会计人员水平较低,会计的职能集中体现为“算账型”辅之一般性的财务管理。会计人员较少或水平不高,尚未实现从“算账型”向“管理型”的跨越。近几年,这种状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资产减值问题,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仍然是无能为力,甚至有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资产减值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提高了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目前我国会计教育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但进行会计职业判断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只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运用水平,才能使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在我国更好的推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0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