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葫芦新品种――京葫3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京葫3号是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最新培育的设施西葫芦新品种,2008-2010年在江苏省无公害蔬菜基地(东台市“蟒河”)示范种植,表现早熟、质优、抗逆性强、商品性佳、丰产性好等特点,深受菜农和消费者欢迎。现将该品种主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特早熟杂交一代种,矮生类型。根系发达,茎蔓粗短,株高40~50 cm,开展度(85~90) cm×(85~90) cm,长势强,第5,6节即可开花坐瓜,比一般品种提早2~3个节位,采收期提前15~20天。叶片掌状深裂,墨绿色,茎蔓条棱形着刺。瓜为长圆柱形,嫩瓜皮淡绿色并带有网状花纹,瓜长15~30 cm,横径5.5~8 cm。单瓜质量350~550 g。果肉淡绿色,有清香味,口感好。抗性强,耐病毒病,具有较好的耐肥、耐低温弱光性,连续结瓜能力强,几乎节节有瓜。在夜间温度14~15℃时能正常结瓜。苏北沿海地区早春大中塑料棚爬地式栽培,一般产量每667 m2在7 500 kg以上,双大棚栽培667 m2产量达10 t。每667 m2经济效益比当地品种增加1 500~3 000元。
  2 栽培要点
  2.1 培育壮苗
   京葫3号系特早熟杂交一代种,培育适龄壮苗,发挥杂交优势是春季夺得早熟丰产的关键。大棚栽培一般11月上中旬至12月上旬播种,播种前需浸种催芽,每667 m2大田用种350~400 g,采用穴盘轻基质育苗,大棚套小棚加地膜,基质下埋电热线,小棚外加覆盖物(草苫)保温,每667 m2需 7 cm孔径(48孔)穴盘50张,专用基质50~60 kg。
   出苗前白天棚温保持在25~28℃,当出苗量在50%左右时应及时揭膜放苗;全苗后要通风散湿促根防病,揭除小棚膜,增加光照,调节棚温,以白天20~25℃,夜间15~18℃为宜,2叶1心后夜温可降至12~15℃,以适温促壮苗及花芽分化,并结合防治苗期病虫害适量补水防僵苗。待苗株高8~10 cm,真叶3~4片时移栽,苗龄控制在35~40天为宜。移栽前5~7天炼苗。
  2.2 合理密植
   选择近2~3年内未种植过茄果类蔬菜的大棚田块,种植前15天深耕细耙作畦,施足基肥并覆盖好棚膜。每667 m2施腐熟鸡粪2 t或饼肥250 kg,加45%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50 kg。畦宽1.2 m左右,畦高15 cm,铺地膜前每667 m2用96%金都尔(精异丙甲草胺)40 mL对水喷雾防除杂草。12月上旬至翌年2月初定植,每畦种2行,行距60~80 cm,株距40~50 cm,每667 m2栽2 000穴,每穴1株。种植后浇足底水,封好定植孔,建好大棚内小棚,封闭棚室,增温保湿促活棵。
  2.3 加强田间管理
   定植后5~6天,棚室一般不通风,白天棚室内温度保持在25~30℃,活棵后及时通风散湿、降温,白天棚温20~25℃,夜间不低于12℃。越冬期间注意防寒流,当出现-5℃以下的极端低温时,夜间小棚及大棚外加盖草苫保温,白天及时揭除草苫增光增温。一般翌年2月上旬后,气温开始回升,田间植株进入开花结瓜期,棚温白天最高不超过28℃,夜温不低于15℃,4月中旬撤去大棚内小棚,当外界平均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保留大棚顶膜撤去裙膜,昼夜通风。京葫3号吸水吸肥能力强,为发挥其早熟丰产特性,应早施、勤施肥。一般根瓜谢花后,结合浇水每667 m2施人畜尿500 kg加45%硫酸钾型复合肥10 kg,以后每采收1次追1次肥,早期采收以七成熟嫩果(250~350 g)最佳,以保其后期的丰产性。因苏北沿海地区早春低温阴雨天气居多,加之西葫芦不具备单性结实特性,棚室相对封闭,不易接受昆虫授粉,在开花期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激素处理才能坐瓜。在雌花开放后,于9:00前后摘下雄花,去除花瓣,用花药涂抹雌蕊柱头,一般1朵雄花可授3~4朵雌花;或者用25~50 mg/L 2,4-D涂抹刚开放的雌花花柱和花瓣基部。另外采收期间及时去除基部老叶、病叶和多余的雄花蕊,以减少无效养分的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据田间结果期调查,根瓜采收期在2月初,一般谢花后10~15天即可采摘嫩果上市,大棚春提早栽培一般在6月底7月初拉秧,采收期达120天以上。
  2.4 病虫害防治
   在控制好田间温湿度的基础上重点防好灰霉病、菌核病。可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福星(氟硅唑)乳油5 0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烟粉虱、茶黄螨,可选用70%宝贵(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加0.5%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防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0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