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落实农机产业政策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齐家镇地处长春市双阳区东北部,全镇幅员面积1677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214个村民小组,154个自然屯,总人口51000人,有汉、满、回、朝鲜、蒙古等5个民族。有耕地面积13714公顷,其中水田6000公顷,劳动力23850人。拥有农业机械1500余台套。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一直是促进齐家镇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严格落实农机惠农政策,促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
  齐家镇在2004年以前农业机械拥有量在500台左右,自2004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到目前为止农业机械保有量在1500台左右,占全区农机总量的30%。农机装备总量稳定增长,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稳定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齐家镇“三农”建设的发展。为更好地实现吉林省增产百亿斤粮食、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齐家镇在2009年启动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项目,已建设了两个生态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十四个农机服务组织。通过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达到全面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解放和发展农村劳动力,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专业化程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要将示范区建设成现代农业的引导基地,农机化新技术的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保障基地。为新时期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探索经验。
  二、实施机械深松深翻整地,是提高齐家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后劲,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齐家镇的耕作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农民种田习惯于用中小型机械灭茬或旋耕代替深松深翻,土壤耕层变得越来越浅,耕地的保水保肥、抗旱防涝能力越来越差,土壤板结、风蚀水蚀情况越来越严重,随着土壤有机质的减少和地力的下降,粮食产量则更多地依赖于化学肥料。齐家镇自2008年秋季实施机械深松深翻整地工作,至2010年春季共完成机械深松深翻整地面积175000亩,由于建立了良好土壤耕作层,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和抗旱防涝能力,每公顷玉米的产量比不进行深松深翻作业的地块平均增产1000多公斤,增产的持续后效可以达到3-5年。实行大型机械深松深翻可以有效地提高齐家镇农业机械作业规模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
  三、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008年春季在齐家镇开始推广玉米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玉米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增产机理明确、操作简便易行、节本增效显著的新式保护性耕作技术。该技术决定了每个生产环节必须由农业机械来完成,同时也给机械作业创造了方便条件,简化了作业程序、作业环节、作业面积、降低作业成本,大大提高了机车的利用率。应用这一新技术,保证了对耕地的种养结合,可实现土地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齐家镇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齐家镇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采用高性能插秧机,可实现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2010年春季齐家镇在争取资金2000万实施了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工程,通过合理配套与运用灌溉机械设备将灌溉水以较快的速度运至作物根层土壤达到作物需水量,减少水量损失的各种机械灌溉和渠道机械化施工防渗技术,为齐家镇今后抗旱保秋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为粮食的稳产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随着齐家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必将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农村的繁荣、农业的大发展。作为农机化工作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农机站 狄玉刚 张荣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6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