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充分发挥科技奖励导向作用 助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伴随着扑面而来的春风,2月27日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迎来了“满堂彩”――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个顶级奖项全部名花有主,实现了多年难得一见的“大团圆”。
  同样令人振奋的是,高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三大传统奖项中也喜获丰收:
  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谭久彬教授和他所在的创新团队凭借“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独占鳌头,摘取了本年度惟一的、代表我国发明创造最高水平的奖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以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为首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课题组和香港大学的“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课题组并列花魁,折落中国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奖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清华大学主持完成的“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的“转移性人肝癌模型系统的建立及其在肝癌转移研究中的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次颁发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全部出自高校;在已公布的68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高校作为第一完成人的38项,占56%。充分显示了高校科技工作者的出色才华和非凡成就,也意味着高校知识创新和科技原始创新水平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但也应当看到,在已公布的12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中,高校作为第一完成人的仅2项,不到17% ;在已公布的18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高校作为第一完成人的70项,占38%。这说明了高校在开展高新技术研究和培育高技术产业生长点上还应多下功夫;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可挖;在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大有可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颁发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一次总结,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政策引导。今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特点,一是企业获奖多于往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超过半数有企业参与,特别在面向市场的技术开发类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近八成;二是在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中,产学研合作完成的研究开发项目达三分之一。这对高校今后的科研立项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毋庸置疑,高校只有主动参与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面向国家和地方需求开展科研立项,才能真正融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才能为推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9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