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汉君

  近年来,中俄两国贸易额不断增长,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中俄贸易额2001年为106.7亿美元, 2008年达568.3亿美元。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中俄贸易额为387.96亿美元。从中俄贸易发展的潜力来讲,要达到两国领导人提出的到2010年达到年贸易额600亿至800亿美元的目标是有可能的。但从实际运作来看,双方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贸易商品结构问题。下面就利用2001年―2009年中俄贸易商品结构的有关数据,对中俄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
  
  一、中俄贸易商品结构的现状
  
  (一)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结构
   2001年―2009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对俄罗斯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纺织品及原料和鞋靴类商品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1.纺织品及原料和鞋靴类商品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2001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前五位是: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纺织、织物制成品,玩具,动植物产品。其中,纺织品及原料和鞋靴出口额为17.24亿美元,占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总额的63.6%。根据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统计,2009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前五位是: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塑料及其制品。其中,纺织品及原料和鞋靴出口额为41.8亿美元,占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总额的19.03%。2001年―2009年纺织品及原料和鞋靴出口占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63.6%下降到2009年的19.03%。
  2.机电产品出口稳步增加,成为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
  近几年来,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结构有了明显优化,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主要包括: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车辆及其零附件。从2006年机电产品跃居为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开始,机电产品已经连续四年位居对俄出口的第一大产品。机电产品在中国对俄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除去2002年、2004年和2009年机电产品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中国向俄出口的机电产品贸易额占中国对俄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18.7%上升到2009年的44.4.%(见表1)。
  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不断增长,但比重低
  2001年以来,随着中俄贸易的发展,中国对俄罗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不断增长,2006年中国对俄罗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有了大幅提升,出口额达到了15亿美元,出口额所占比重也接近10%。但相对于中国机电产品对俄罗斯的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无论在贸易额还是出口中所占比重一直都比较低(见表2)。
  
   (二)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
  2001―2009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商品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而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则呈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2001―2009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品种有: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木材及木制品、木炭,肥料,有机化学品,钢铁等,商品结构没有改善。
  2009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矿产品、木材及木制品和贱金属及制品,分别为82.8亿美元、19.9亿美元和15.4亿美元,三类产品进口额合计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3%,其中,矿产品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总额的51.17%,木及制品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总额的12.3%,贱金属及制品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总额的9.51% 。
  2001―2009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主要包括: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运输设备。2001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贸易额达到了22.94亿美元,机电产品贸易额占俄罗斯向中国出口总额比重的28.82%。但近几年,俄罗斯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大幅下降,2005―2009年机电产品贸易额占俄罗斯向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4.3%-7.35%之间(见表3)。
  
  
  二、中俄贸易商品结构的问题
  
  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主要商品长期一直是服装、鞋类等产品,尽管近几年来中国对俄罗斯纺织品产品的出口比重下降,机电产品成为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第一大产品,但是,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机电产品主要是家电和消费类电子产品。而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仍以能源、矿产品、木材纸浆等为主,商品结构没有改善。中俄贸易商品结构较为单一,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尚不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俄贸易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虽然不断改善,但附加值小、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低
  2001―2009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中服装、鞋类产品的比重逐渐下降,2006年后机电产品成为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主要产品,但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机电产品主要是家电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小。在中国对俄出口中服装类、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仍占重要地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低。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还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这种出口结构既不符合中国外贸出口的发展战略,也难以适应俄方市场的变化和中俄贸易发展的要求。
  (二)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以原材料、能源为主,贸易商品结构没有多大改变
  2009年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仍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商品总额的46.8%左右。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2009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7.48亿美元,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6%左右。2005―2009年机电产品贸易额占俄罗斯向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4.3%-7.35%之间。可见,俄罗斯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长期不能突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主要以原材料、能源为主出口商品结构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三)中俄两国贸易商品结构没有反映两国的经济和技术潜力
  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和轻纺产品,而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则越来越偏重于原材料和能源产品。机电产品出口的发展缓慢,2009年中俄机电产品贸易仅占双边贸易总额的29.17%。上述情况与中俄两国的制造业水平和科技实力是极不相符的,中俄两国在机电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俄罗斯机械制造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强,在航空、航天、核能、电力设备、矿山机械等领域优势明显。但目前两国的贸易商品结构却没有反映两国的这种潜力。
  (四)中俄贸易商品结构不利于两国贸易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机电产品主要是家电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小。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品味提高,对商品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而欧美各国产品质量较好,适应俄罗斯市场需求,这影响了中俄贸易规模的扩大。
  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主要以原材料、能源为主,贸易商品结构也相当地单一。能源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具有不可持续性,如果俄罗斯原材料商品生产下降,或俄罗斯国内对这类产品需求增加,或俄罗斯对这类产品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就很容易受到牵制和影响。而且,这些商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市场行情,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中俄贸易的稳定增长。
  
  三、优化中俄贸易商品结构的对策

  
  中俄贸易商品结构中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改观,势必会直接影响中俄贸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中俄贸易长期稳定发展。因此,中俄双方应采取措施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使中俄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优化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就是逐渐减少双边贸易中长期存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换资源的现状,增加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中俄贸易中的比重。
  (一)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和竞争优势
  中国在家电、电子、通讯、汽车等领域优势明显,中国应及时采取措施来提高其质量和档次,促进机电产品特别是成套设备和高技术产品对俄罗斯的出口,为此,中国应加大对机电产品生产的技术改造投入,加大对俄罗斯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的金融支持,增加对俄贸易的中长期卖方信贷。还应严格控制出口产品质量,督促生产企业尽快通过国际质量认证,推出质量的品牌产品。
  俄罗斯在航空航天、核能、动力设备、采矿设备、金属加工机床等机电制造业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俄罗斯认识到长期出口原材料商品的出口结构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希望改变机电产品在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弱势地位,推动俄罗斯机电产品出口。俄罗斯应提高机电产品在规格、质量、价格等方面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中国应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费用的投入,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并给予一定税收及其它方面的优惠,以刺激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俄罗斯应加强飞机及零部件、核反应堆及零部件等军品或军民两用品等高新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
  中俄双方还应鼓励两国的高新技术有关企业展开合作,以带动两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双边贸易中所占比重。
   (三)积极开展机电产品大项目合作
  大项目合作是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中俄贸易中比重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俄罗斯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政府间协议和大项目的支撑,且集中在航空航天、核能和电站等领域。
  目前,中俄之间一些大型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己陆续执行完毕或接近尾声,中俄双方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联系,探讨合作,在双方有优势的电力、核能、航空、机械、通信、家电、电子、船舶、汽车等领域,促成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大项目。
  (四)加大机电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
  中俄企业相互缺乏了解,是当前制约两国机电产品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双方可相互举办各类专业展销会、组织中俄机电企业洽谈会等,让双方企业和消费者更多地了解、接受、购买对方的产品和技术,特别要加大对俄罗斯比较优势明显的产品,如军民两用产品和航空器材和零件、船舶产品和技术的推销和营销力度。充分利用中国和俄罗斯的网站相互推荐重点企业的知名品牌,促进该领域的合作。
   (五)大力推进两国间的相互投资规模
  相互投资是改变中俄贸易商品结构的有效途径。在中俄贸易原有的要素驱动的动力已经明显不足的情形下,就需要向投资驱动以及创新驱动转变。目前中俄两国相互投资规模不大,对机电产品贸易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中俄两国目前都已成为新兴的对外投资大国,在相互投资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在未来应当进一步扩大相互投资规模,以此带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报告》,俄罗斯各期.
  [2]王健.中俄贸易结构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6(5).
  [3]刘红雨.优化中俄贸易结构的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4).
  [4]叶箐箐. 中俄双边贸易的国际贸易理论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5).
  [5]王伟民.中俄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8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