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十年风雨兼程:对外工程承包业在结构调整中走向成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遵循“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事业依托我国产业竞争实力的不断提高,伴随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与对外开放大业同步发展,不断抒写辉煌,不仅数量规模又上新的台阶,而且在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业务结构和主体结构上进一步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进程。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建筑服务出口国。工程建筑服务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服务贸易顺差部门。更为重要的是,对外工程承包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重要纽带。回首三十年的发展道路,我们感慨这项事业发生的沧桑巨变,我们敬佩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英明决策,我们为一代代“外经人”用智慧和汗水在五大洲建立起无数丰碑而自豪,我们为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开拓进取成绩斐然振奋不已。
  
  一、业务规模实现跳跃式增长
  
  1978年末,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批准组建中国建筑工程公司,由此拉开了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业务的序幕。过去的三十年中,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和设计咨询业务总量规模持续快速扩大,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分别从1979年的3352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776亿美元和40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31.88%和29.37%。截至2007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2064亿美元,签订合同额3295亿美元;对外工程设计咨询累计完成营业额22.2亿美元,签订合同额37.8亿美元。
  在业务总量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单项规模也在急剧增大,单项合同金额屡创新高。1979年,中国公路桥梁工程公司中标伊拉克摩苏尔四桥项目,工程造价金额为3000万美元,成为当年我国对外签订的最大工程承包项目。三十年来,我国企业承包的大型工程项目的规模记录不断地被刷新,先后突破1亿美元、5亿美元、10亿美元、60亿美元和80亿美元大关。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项目大型化趋势更加显著,三十年时间积累的行业实力瞬间进发。2005年中国铁道建设集团中标造价12.7亿美元的土耳其高速铁路项目,创造了单项规模的历史记录。2006年,我国企业中标的单项合同金额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就有7个,其中,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联合体中标承建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的中段和西段项目总金额62.5亿美元;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旗下的中土公司中标的尼日利亚现代化铁路项目造价投资83亿美,接近世界超大型工程项目的最高规模。工程规模的迅速扩大,意味着我国对外工程承包整体实力的增强。
  
  二、主体结构形成多样化融合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程中,以中国建筑工程公司为代表的对外经济合作公司群体率先走向国际市场,克服国内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诸多困难,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不断成长,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我国从事对外工程承包的企业群体迅速扩大,从1979年的4家增加到2007年的600多家。在这个企业群体的成长中,经历了由专门从事对外经济联络的窗口公司向实体公司的转变,由单一国有经济向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存的转变,由服务类企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共同发展的转变,由中央企业为主向中央和地方企业二分天下的转变……市场主体的结构不断优化,不仅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而且骨干企业的竞争实力也大幅提高。
  (一)业务集中度提升
  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排名前30位的企业共完成营业额240.1亿美元,占全部营业额的59.14%;按新签合同额排位的前30名企业共签订合同额533.99亿美元,占全部合同额的68.81%。这表明产业集中度已经大大提高。同时,我国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当年完成营业额由1979年的不足2000万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48.82亿美元,增长了243倍;新签合同额从1979年的3000万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71.01亿美元,增长了235.7倍。
  (二)经营规模扩大
  伴随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步伐的加快和外经公司体制改革的深化,近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增大,进而改变了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2007年,位居前4位的企业完成营业额都超过了10亿美元,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最大工程承包企业完成营业额48.8亿美元,首次超越历史上一直处于领头羊地位的中建总公司,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工程承包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上海振华港口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长城钻井公司分列第二至第五位。按新签合同额计算,有17家企业的合同额都超过10亿美元,其中前6家公司的合同额均超过30亿美元。合同额最大的中国建筑工程公司新签合同额达到71亿美元,重回榜首,并缩小了与世界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在业务规模上的距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华国际工程承包公司、上海振华港口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分列第二至第六位。目前,国内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和战略联盟逐渐增多,必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公司的业务规模,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中央和地方企业齐头并进
  三十年来,在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群体当中,中央企业以其行业技术优势基本上保持了在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多年来,在我国对外工程承包30强或50强中,中央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了大半江山,而且在工程承包营业额和合同额上也显示出较大优势。在2007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前50名的企业中,中央企业有29家,地方企业21家。然而,地方企业也从未甘居落后。多年来,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优势、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制约,曾经作为地方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窗口的地方公司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部分公司适应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实现了从窗口公司向经营实体型公司的转变,许多企业目前已经形成工程管理公司的雏形。地方建筑实体公司自获得对外工程承包经营资格后,迅速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成为国际化的工程承包商,上海建工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2007年,新签合同额超过40亿美元的省份达到5个,上海市以66.99亿美元高居榜首,广东、四川、山东和江苏分列第二到第五位。按完成营业额计算,广东省、上海市和江苏省分别以54亿美元、44亿美元和34亿美元占据

三甲。
  (四)制造业企业大显身手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企业加盟对外工程承包行业,使得企业自身的发展如虎添翼,也给全行业发展带来了生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振华港口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东方电力设备联合公司等,都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跻身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排行榜前列。制造业企业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不仅带动了我国大型工程装备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而且增强了中国企业的整体实力。
  (五)中国企业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发生了较大变化。近年来,我国跻身世界225家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行列的企业数逐年增加,从80年代初期的1家增加到49家,而且在225家承包商排名中的位次也大大提升。2006年,中国最大的三家工程承包企业中交建设集团、中建工程总公司、中水电集团分列225强的第14位、第18位和第51位,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排名。同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设总公司和中建集团三家企业同时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在当年进入世界500强的10家全球建筑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分别以营业收入152.9亿美元、141.3亿美元和141.2亿美元列排名第441、485和486位。
  总体上,按隶属关系划分的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按所有制划分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按经营范围划分的工程管理企业、建筑实体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共同构成了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市场主体,在对外工程承包业务中各显其能,形成了愈益融合的发展格局。
  
  三、市场结构呈现多元化格局
  
  在过去三十年中,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事业历经数次重大的市场战略调整。每一次调整,都是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发展走势的客观判断,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机遇的有效把握。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事业起源于我国政府对非洲国家提供的经济技术援助项目,20世纪70年代末正式进入如火如荼的中东工程市场,80年代中期在中东市场发生严重衰退之际实现了向亚洲市场进军的重大战略转移,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了面向全球市场的市场多元化征程。到2006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实现。我国企业不仅在非洲市场大获全胜,而且在开拓亚洲、拉美、欧洲和北美市场进程中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非洲是最重要的市场
  非洲是经济最不发达的大洲,也是工程承包发包额最少的地区之一。凭藉我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传统友谊,凭藉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在非洲树立的良好形象,凭藉适用的工业技术和富有竞争力的价格,我国公司赢得了非洲各界的信赖,赢得了非洲工程市场,在非洲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竞标中捷报频传。从造价5亿美元的阿尔及利亚水电站大坝到造价62.5亿美元的阿尔及利亚东西公路项目,再到造价83亿美元的尼日利亚现代化铁路项目,连续创造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工程单项规模最大的记录。中国企业正在承建的苏丹麦罗维大坝是非洲第一大水利工程在建项目。这一切使非洲市场在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市场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2006年非洲超越亚洲成为我国新签合同额最大的地区市场,占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市场45%的份额,完成营业额所占的比重也从上年的28%增长到2006年的31%。
  (二)亚洲及周边地区是基础
  亚洲是20世纪全球公认发展最快的地区。亚太市场在80年代中期开始取代中东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从80年代后期开始,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一直是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主要市场。我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香港地区、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巴基斯坦等市场表现十分活跃,获得了许多重大工程项目,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亚洲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地区性工程承包市场。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拓展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蒙古等国家市场的进程中又有新的收获。
  (三)拉美不再遥远
  拉丁美洲与我国相距遥远,语言和文化差异较大,但是这些并没能阻挡中国企业进军拉美市场的脚步。早期进入拉美市场的是中国港湾工程公司,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拉美市场抓住了商机。中信建设集团总承包的委内瑞拉国内最大的单项住房项目造价10.98亿美元。中工国际公司承包的委内瑞拉法肯州输水项目二期三段工程合同金额1.08亿美元。长庆建设工程总公司获得苏南1井井场及伴随路土建服务合同。辽河钻井二公司成功中标古巴钻井项目。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中冶集团组成的项目联合体承建的巴西Gerdau A-cominas钢铁厂198M2烧结项目,合同总金额约20亿人民币,开创了中国首次出口冶金成套设备的先河。
  (四)开拓美国本土工程市场梦想成真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竞争最残酷的国别建筑市场。美国业主对承包商的信誉和能力要求颇高,而美国本土企业技术装备世界一流,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跻身美国本土市场曾经只是一个梦想。然而,以中建总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不畏艰辛积极开拓,抓住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实现了在美国本土市场开展业务的夙愿。中国建筑总公司进入美国市场以来,相继中标南卡大学精英学院公寓楼项目、纽约市年度十大核心工程――哈莱姆公园项目、纽约布鲁克林西8街地铁站和纽约州Ramp-X匝道高速公路项目,并一举击败包括SlatterySkanska、Prismatic/EEUVZ和EECO公司在内的美国知名承包商,夺取了纽约市布朗士区著名的洋基体育场火车站项目,在美国基础设施承包市场取得又一重大斩获。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总承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毛榉电厂项目。中冶集团宝冶建设中标美阿尔斯通电厂钢结构项目。中冶宝冶钢构近期连续承接美国CUS-MO电厂锅炉钢结构、美国LONGVIEW电厂烟道,美国TURK电厂钢结构,美国GRE电厂锅炉钢结构等多个项目。
  (五)欧洲市场已近在咫尺
  欧洲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上最成熟的市场之一,技术标准精细,国际承包商林立,可谓高手云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欧洲超越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地区建筑市场。多年来,中国企业从近邻俄罗斯市场人手开始了进军欧洲市场的远征。其间由于技术装备能力弱、资金短缺、语言文化障碍以及企业管理水平差等原因,经历了大范围退出俄罗斯市场的重大波折。然而,在这样的挫折中,中国企业并没有停止开拓欧洲市场的步伐。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企业重返俄罗斯获得欧洲最高建

筑的承包合同,并以科索沃战后重建为契机进入前南斯拉夫市场。在西欧市场,中国公司不畏强手,在欧洲市场虎口拔牙,一次次成功中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包括全球著名跨国公司――阿尔卡特、西门子、爱立信在内的16家厂家竞标,独家中标塞尔维亚电信公司高技术项目,并且在德国、法国等电信项目国际招标中脱颖而出。中材建设集团承建了由世界水泥业排名第五的意大利水泥集团投资的西班牙FYM水泥厂项目。中建一局装饰公司中标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中国馆基础结构工程项目。这标志着欧洲大陆市场已经成为有竞争实力的中国企业的目标市场。
  
  四、产业结构发生质变
  
  三十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公司基本上以从事房建、公路、桥梁和水电大坝的土方工程为主。近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量以3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产业领域迅速向高技术含量的石油化工、工业生产、电力工程、矿山建设、通信、环保、航空航天、核能和平利用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拓展,在这些过去由西方公司统治的地盘上,中国承包公司已经成为有力的竞争者。
  (一)交通领域老树新枝
  修路架桥是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传统项目,早在70年代末初入非洲和中东市场之际就已轻车熟路。然而,随着交通领域科技进步的加快,对承包商的要求日益提高。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国企业除了一般的公路建设以外,还成功获得尼日利亚现代化铁路、伊朗地铁和香港大屿山机场航站楼、阿尔及利亚高速公路、香港隧道等项目。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所属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获得了乌兹别克“Tukumachi-Angren”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合同。
  (二)电力工程舍我其谁
  在电力行业,中国企业更是闻名天下,不仅获得了周边国家、非洲国家和东欧国家数十个电站总体建设项目,而且已经在美国本土和欧洲大陆的电站项目中取代当地企业,成为后起之秀。中国公司相继在美国洛杉矶水电部西马电站项目、洛杉矶水电部、宾夕法尼亚水电项目中标。
  (三)通信工程傲视群雄
  在科技含量较高的通信行业,以华为技术和中兴通讯为代表的中国公司也所向披靡,在亚洲、非洲、拉美、北美和欧洲都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华为、中兴两家公司依靠技术和价格优势拿下了全球近五成的新增订单,其中包括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最发达国家市场。华为技术中标德国电信的欧洲建设分组域核心网工程后,网络将覆盖德国、英国、奥地利、荷兰以及捷克等五个欧洲国家。华为高端路由器和以太网设备已经在欧洲大规模应用。
  (四)工业项目一显身手
  随着我国制造业综合装备水平的提高,在工业制造业工程项目领域,中国企业在水泥、冶金、航空等工业项目上也展现了非凡的竞争实力。如果说由中冶建设承建的巴基斯坦山达克铜矿城曾经是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事业的一个里程碑,那么由中材建设集团承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西班牙FYM现代化水泥厂、中国五矿集团与中冶联合承建的巴西GA烧结项目、中建三局中标的巴基斯坦飞机制造厂二期工程、中色股份公司中标哈萨克斯坦电解铝一期工程项目等等,就像是镶嵌在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中国人智慧的光芒。
  (五)中国品牌影响世界
  对外工程承包事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国企业的产业竞争力,造就了一个个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中国建筑”、“华为技术”、“中国土木”等等,享誉五大洲。中建总公司以“中国建筑”的品牌战略赢得了阿尔及利亚80%的工程总承包业务。“中铁工程”作为中国建筑品牌首次入选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反过来,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进程,又极大地推动了对外工程承包事业的产业升级。二者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
  
  五、业务结构走出产业链低端
  
  在不断深化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不等于业务结构的升级。比如说在电脑制造业,键盘和主机外壳的生产,虽然属于高科技领域但却只是低技术含量的业务流程。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初期,中国企业是以土建项目的劳务分包起家的。中国劳务的辛勤汗水在换取了一定数量的外汇的同时,也浇灌着中国承包商这棵破土而出的幼苗。从土建分包到土建总承包,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事业实现了第一次业务升级。然而,这依然是以土建施工为主的低端项目。
  为了推动业务升级,顺应国际工程市场产业内分工的要求,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先后批准一百多家工程设计院所进入国际工程设计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业务的第二次升级。2007年,我国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4.9亿美元,同比增长48.5%;新签合同额1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截至2007年底,我国对外设计资讯累计完成营业额22.2亿美元,签订合同额37.8亿美元。其中中国成达工程公司成为我国工程设计咨询行业的优秀代表,2007年新签合同额达到5.4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05亿美元。
  正当国际工程设计师纷纷投身中国工程设计市场的时候,中国的“土人景观”设计师却走出国门,在号称本世纪全美最大工程、耗资160多亿美元的波士顿大开挖工程中标地表工程的设计业务。这是新中国设计师首度被选中承担美国最具影响的城市建设工程的设计,不仅令美国当地设计师大吃一惊,而且鼓舞了中国企业的斗志。
  成功进入国际工程设计咨询领域,带动了中国企业在工程承包全产业链分工地位的变化,承揽的业务环节逐渐向业务链的上游移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涉足项目规划、勘探、设计、管理等领域,通过开展高端业务进一步带动全行业的发展。工程承包的模式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承包商正在实现向EPC总承包模式的全面升级。据初步统计,目前总承包项目已经占到了我国对外投标项目总数的52.6%,其中EPC交钥匙工程显著增多,大量带动了我国国产设备的出口。同时,BOT、BOOT、PPP等项目融资方式取得一定成效。中国电力技术公司投资建设的柬埔寨基里隆II级水电站项目,是中国公司首次发起项目融资的有效尝试。此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采取BOOT方式投资建设了印尼的巨港电站,中国成达工程公司、四川东方电力集团等企业先后以项目融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还探索了工程换资源等新的合作模式,以各种新的路径进入对外承包工程高端业务领域,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高端项目、高端市场能够为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成为中国公司业务

升级的主要目标和动力。
  为解决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金融瓶颈问题,我国部分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开始探索与金融产业进行融合,取得一定进展。中信建设和中信国华公司得益于中信集团的金融背景和支持,在非洲、中东和拉美市场进行带资承包,取得重大进展;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成功收购衡平信托投资公司,成为首家进入金融领域的中国建筑企业,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其他企业也在探索与金融产业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寻求突破“资金瓶颈”的出路。
  
  六、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与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事业三十年峥嵘岁月相伴随的,是我国政府促进和规范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事业高度重视,从中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伊始,就明确制定了“守约、保质、薄利、重义”的方针,并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予以把关,确保了对外工程承包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商务部/原外经贸部会同其他部门,在动荡变幻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审时度势,一方面以全球视野捕捉业务发展的有利时机,指出业务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关措施引导、支持和规范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取得了一次次阶段性的胜利。
  (一)精选企业进入市场
  鉴于对外工程承包是集技术、资本、货物和服务为一身的综合性跨国经营活动,对东道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对外工程承包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作为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给予什么样的企业以海外经营的资格成为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审批对外工程承包经营资格一直是政府管理的主要内容。在精选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过程中,在外贸经营权没有放开的年代里,赋予有条件的企业外贸经营权,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审批内容。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审批经营资格的条件有所变化,从单一的窗口公司扩大到外贸公司、建筑实体公司、制造业企业,从国有企业扩大到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乃至中外合资企业,但不变的是经营资格并未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放开。为了控制经营秩序、保证工程质量,我国政府主管部门还将继续主动调控本国企业的市场准入资格。
  (二)促进企业开展业务
  为了促进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发展,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等多项政策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中央财政曾经先后设立国外经济合作专项资金、对外工程承包保函风险专项资金等,向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和保函风险担保。在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方式,对能够带动国产设备出口的工程承包项目提供优惠贷款。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通过长期贸易保险方式为对外工程承包提供政治风险保险和信贷担保。国家对在境外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企业所得实施减半征收的鼓励政策。
  近年来,针对国际市场新的发展走势,我国政府还积极与部分国家商谈签署经济合作一揽子协议,深化互利合作,为我国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三)引导企业经营方向
  在对外工程承包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政府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在目标市场、经营方式、经营规模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避免了业务发展的重大波动,夯实了公司的发展基础,提升了公司的经营能力。
  首先是地区市场的战略转移。80年代中期,面对中东市场的严重衰退,原外经贸部及时向企业指出目标市场应该从中东向港澳和东南亚国家转移,并通过中国驻东南亚使馆帮助企业了解当地市场情况,支持企业参与当地项目竞标。短短几年,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经过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国企业成功实现了经营目标向亚洲市场的转移。此后,我国政府又相继提出“开拓欧美市场”以及“多元化战略”,都为企业及时调整市场战略提供了指南。
  其次是从窗口公司向经营实体转变。在最初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由各部门和各地方援外办基础上组建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一直作为本部门、本地区的对外窗口开展业务。但窗口公司资金少、人力不足、中介业务难以开展的局限性很快暴露出来。对此,原外经贸部及时提出外经公司应该从窗口公司向经营性实体转变的经营方向。引导外经公司从项目管理做起,自主经营工程承包项目,通过与建筑实体企业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分明、权责利挂钩的总包和分包关系,确立了外经公司的地位,增强了外经公司的竞争实力。可以说,外经公司正是在这个阶段成功完成了转型。
  再者是从生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面对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的高度活跃景象,联系我国企业长期资本短缺制约业务发展的现实,原外经贸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引导外经公司从专门从事工程建设业务,向投资和工程建筑施工并举转变,使企业获得了进入香港等地的国际资本市场,并在国内股市成功上市的契机。中建海外、大连外经公司、北方国际等一批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弄潮儿,为公司业务的发展和企业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是扶大、扶优、扶强。大型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风险多,但是大型、超大型项目往往竞争没有中小型项目那么激烈,容易产生规模效益。为了推动我国企业壮大发展,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提升竞争实力,配合我国国有企业改组改革,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出台了对大型工程项目提供贷款贴息的支持性政策,取得了很好效果。
  (四)规范企业守法经营
  多年来,中国企业内部恶性竞争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严重影响了中国公司的形象,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对东道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对此,商务部授权对外工程承包商会进行协调,要求会员企业自律,有效扭转了不利局面。
  随着对外工程承包事业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的急剧扩大,对外工程承包的质量问题愈益突出,成为东道国政府和其他业主高度关注的问题。对此,我国政府为加强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监督管理,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原外经贸部和建设部制定颁布了《关于对外承包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处理的有关规定》,对保障对外工程承包的安全和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遍及全球的环境问题无疑成为国际建筑业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引导企业关注东道国的环境,高度重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保问题。许多中国企业能够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污染物按照欧洲标准进行管理,对包括生活污水排放等可能的污染源进行处理,保证了工程建设不破坏当地环境。
  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时期,全球电力市场投资加大,电信技术更新加快,石化工业、冶金工业、制造业的投资都在激增,市场潜力和商业机会巨大。然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影响对外工程承包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营造平稳的环境,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在建立完善支持对外工程承包的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与业务相关的信息服务平台;形成跨国经营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组织了大范围的对外工程承包人才培训项目。这一切都为对外工程承包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意大利一家小商店门口,笔者看到这样一块牌子:“二十岁的女人就像非洲,三十岁的女人就像亚洲,四十岁的女人就像美洲,而五十岁的女人就像欧洲。”从经济发展进程的角度看,非洲依然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亚洲在快速发展中进入而立之年,美洲经历了一百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已经进入不惑之年,而欧洲这块工业文明发祥地无疑已经年过半百,但风韵犹存。如果用这样的逻辑和比喻,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当而立,成长着,但在磨砺中走向成熟,进入了平稳、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业务总体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迅速成长,其产业结构和业务构成水平不断提高。与此相对应,工程承包业务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国家对于这项业务的规范、促进和服务措施也将更加完善、成熟而有效。
  (本文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经营部主任、研究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65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