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乃生

  【摘要】 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愿意不愿意学习的原动力。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主攻的目标,自觉的去克服困难,把这门学科学好。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利用一切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是学好物理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学习兴趣;教学质量;物理教学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在这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入手,作了一些研究和操作,取得了有益的启示。
  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愿意不愿意学习的原动力。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主攻的目标,自觉的去克服困难,把这门学科学好。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利用一切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是学好物理课的有效途径。
  
  1 引入有趣、有疑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产生疑问则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动因。为此我认为新知识点的引入,一节课的开始要“带着兴趣,带着疑问”,这就如蓄势待发。
  例如,讲解《声波》时,可先让学生读一首诗:“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暂放石板上,棒打衣物响四方,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诗中描述声源、声波的传播等问题,话声一落,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疑问,那些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积极思考,参加讨论。
  还可以从学生熟知的现实问题和实验出发,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动量定理》一课时,教师手中拿一个鸡蛋高高举起,突然“失手”落在地面上的“纸盒中”,在学生“破了、坏了”的惊呼声中,教师迅速接住反弹起来的鸡蛋,让学生看到鸡蛋完好无损。之后揭开谜底:原来纸盒中放有一层厚厚的海绵。教师再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带着新奇的疑问,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使“要我学”的外在压力变成“我要学”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开发创造性思维。
  
  2 介绍物理学家或物理学史引入新课
  
  介绍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来之不易的,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先介绍物理学史: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得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的观点在人类的历史上统治近两千年。直到三百年前,人们才开始对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提出疑问,并由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人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了科学的论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再如向学生介绍安培和克拉顿的遗憾,1821年,法国科学家安培开始探求“磁生电”的途径,安培在做实验时总是保持线圈中电流不变,因而始终没有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1825年,瑞典科学家克拉顿用条形磁铁在线圈中插进和抽出进行实验,探索如何产生感应电流时,为了排除磁铁对“电流表”的影响,把电流表和线圈分别放在两个房间里。实验时,“可怜”的克拉顿在两个房间之间跑来跑去,却总也观察不到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感受每一发现和发明都是历尽艰辛和磨难,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
  
  3 创设疑点、启发思维
  
  创造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深入的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独立思考。
  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能开发启迪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设计成疑难问题。设置的疑难问题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惊奇。除做到言简意赅,还要富于情感、形象直观、趣味幽默,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疑难问题的难度,逐渐增加梯度。
  
  4 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课堂教育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多媒体技术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量增加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具有物理实验的不可代替性和模拟性,它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和思考。
  但物理实验仍然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还必须由物理实验来完成,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身参加实践才能形成能力,多媒体技术虽能模拟各种试验,“展示”各种物理现象,但是,它缺乏真实性,很难使人信服,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却能使我们的物理实验更加完美。
  
  5 结尾留活意
  
  一节课、一个知识点如何结束,大有讲究,如果教师在课的最后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突发奇想、触发疑问,或由教师提出几个问题,使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悬念”走出课堂,这不仅仅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课堂内活跃的思维,涌动的创造精神延伸到课外,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力的合成》一课的结尾,在课堂上可找两个身强力壮的男生,让他俩各拉长约10米的绳子的两端,然后又找一名弱小的女生,让她用手将绳子的中间按在地上,两男生奋力拉绳,这时可看见绳子的中间仍然按在地上 ,而未拉起,教师只需提示、点拨,让学生课后带着疑问寻找答案 。
  总之,激活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正确传授知识、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的具体实施,是整个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任课教师仍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引导学生去理解、去获取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结论,死记硬背这些结论。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由不爱学到爱学,由不会学到会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才能是课堂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力争上好每一堂课,力争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好课,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毕生追求。
  收稿日期:2008-0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