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新准则下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依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伟

  摘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国家的经济秩序,在会计新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下,就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突出问题作出了规范。本文通过对现存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总结,从而深入探析新准则下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依据。
  关键词:新准则;会计信息;真实性;原因;危害;判断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经济活动也趋向国际化和全球化,使得会计信息在微观管理上和宏观调控上也显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必须要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那么在新准则的实施下,判断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
  (一)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完善
  1.法规、准则和制度过于宽松
  在新准则下,对同一事项的会计核算方法很多种,这取决于企业实际需要和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来自由选择。如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方法,就有平均年限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选择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其核算结果就有很大差异,企业往往根据自己在财务报表上的需要而选择核算方法,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2.法规、准则和制度有局限性
  新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已经强化重视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让企业的资产和交易得到更加公允的体现,但是这一原则还是不能完全封堵财务报表的漏洞,也不能抑制企业领导调整利润的手段。例如,新会计准则增加了“公允价值”,由于我过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交易非常普遍,就会利用关联交易中的公允价值来粉饰报表,操控会计利润。
  (二)会计监督力度不到位
  企业内部缺乏对会计部门的有效监督制约,经济业务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部分企业不针财会部门配备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严格的内审制度,使企业会计监督力度薄弱,会计管理模式无法有效率的执行。企业外部虽然有许多的监督机构,如工商部门、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但是这些部门都是各行其是,没有对企业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
  (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接受政府和企业的双重领导,使得会计人员在面对企业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难以摆正自己的准确位置。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会计人员远离国家政府部门的监督,会计人员又是拿企业的薪酬,容易造成与企业领导为了企业或者个人利益,替管理者做假账,编制虚假财务报表,隐瞒篡改不利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原始凭证失真、巧立会计科目、隐瞒收入、增大成本费用、会计报表虚假等做法都会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如实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状况,企业领导在做重大经济项目决策时失去了重要的依据,对企业的生产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蒙蔽投资者和债权者
  企业为了粉饰业绩和隐瞒经营者舞弊的事实,让会计人员做出虚假的财务报表,蒙蔽投资者和债权者,这会让他们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引发全社会的投资者和债权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
  (三)造成国家资产流失
  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就不能真实的反应国家经济的运行情况,国家出台的经济政策就有可能偏离经济运行的正确轨道,使国家经济发展多走弯路。大量的企业偷逃税款,还有企业的不良贷款都可以造成国家的资产流失。
  三、针对会计失真问题,提出辨别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依据
  (一)企业内部是否有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
  为了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有秩序的进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新准则的指导下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会计核算与监管的职能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做到机构职务分离,部门独立,加强企业内部相互牵制。企业负责人要对重要的机构部门定期进行检查,防止串通舞弊的现象。第二,制定严格的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收支审批制度。制度中明确收支的审批人员及权限、审批程序及责任,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会计人员要做到对收支的会计核算,一定要有审核后才可以记账。银行印鉴、财务专用章和负责人印鉴一定要分人管理。第三,健全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培训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使用,细化分配好会计电算化操作工作,明确财会人员责任。
  (二)会计从业人员的是否具有高素质
  在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处理账务经验的多少,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能力限度,是否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人为因素。因为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决定了他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做出的承诺和保证程度不同,受企业领导干预会计部门独立工作的影响程度不同。具有较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自身就有实力处理好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并且能清醒地意识到做出虚假会计信息的经济与法律责任,从自身就能防止这种不良工作作风的形成。
  (三)企业是否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首先要规范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把企业最高管理者自身和其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控范围;明确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并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完善企业管理层的监督机制,必须让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及公司财务,使财会机构的设立、运行和管理符合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使企业领导人不得直接越权授意或者干涉会计从业人员的正常工作。这就为会计信息真实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企业是否有健全的监督审查机制
  在企业内部,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驾护航。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首先企业要树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内部审计机构直接置于董事会或是监事会的领导下,不受各部门的干涉;其次,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包括审核会计业务,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并做工作总结报告提交给企业最高领导部门。对于监督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性整改意见;最后,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管理知识和业务水平。随着现代化工业企业的发展,审计业务的内容不断扩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不断吸收新知识,还要熟悉国家有关企业经营的政策法规。
  在企业外部,工商行政部门、税务机关和财政部门要联合起来形成对企业会计监督的全面体系。企业的会计信息也必须经过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督和审查。同时,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经过社会监督的审验。社会监督是由会计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对企业单位年报的审验,监督企业与财会人员来实现的。
  所以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定要摸清企业是否有健全的监督审查机制,以内部监督为主体,外部监督为补充。
  (五)会计信息是否严格遵循了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
  企业应严格落实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促进企业会计行为规范化。一个企业的会计制度越严格,信息透明度也就越高。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是通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实现,如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都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反映当期的利润。对有多种处理方法的会计事项,要严格依据会计法规制度来界定,例如企业存货选择了先进先出法,固定资产选择了平均年限法,那么企业对这一经济事项就要始终的遵循这一方法进行核算。对会计处理过程中包含的不确定因素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残值等,在新准则规定下有明确界定的,应严格按照法规执行。只有严格遵循了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的会计信息才有真实性可言。
  (六)会计信息是否对使用者具有可用性
  新会计准则下,明确要求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要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前提,会计信息是通过财务报告传递给信息使用者的。财务报告中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等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都要具有可用性,能让他们及时的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作出经营决策、投资决策、信贷决策和国家有关的经济政策。所以企业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否具有可用性也是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个依据。
  结论:
  总之,在新准则下,企业的会计信息不仅要严格遵循国家会计法规制度,还要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经济状况,同时要求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决策具有可用性,才能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减少会计失真带来的危害,同时这些要求也是辨别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史振伟.会计信息真实性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2).
  [2]张颖.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
  [3]付磊.马元驹.论会计信息质量的公正性特征[J].会计研究.2009.(07).
  [4]吴亚娟.卢辉.迟颖.会计信息真实性判断的依据[J].经营与管理.2010.(02).
  
  (作者单位:东冠集团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0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