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贷员写“民情日记”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远福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信用联社近年来在信贷人员中大力倡导“下乡带本子、随时记日记”的良好习惯,记录诸如某某家庭的现有劳力、信誉信用、收入支出、生产经营、生活水平、资金需求等状况。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农家小事、杂事,却真实地反映了民情、民意。信贷员们深有感触地说,“民情日记”是了解、指导和服务农户的“活档案”,而农民们则称赞信贷员的“民情日记”是他们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活字典”。
  无独有偶。据报载,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马百党,数年如一日,在上门为农民服务的同时,坚持每天将自己的工作及所联系的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为信用社的信贷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多年下来,马百党的“民情日记”已多达10余万字,实乃难能可贵。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人员常年奋战在“三农”的一线,他们离农民最近,和农民最亲。如果说农村信用社是地方党委、政府联系农村、农业、农民的桥梁和纽带,那么信贷人员就是那桥梁的守护者、纽带的连接人。提倡信贷人员写“民情日记”,将农户的这些第一手材料及时记录在册,对于能现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立马解决的想办法逐一解决。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农信社信贷人员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透过“民情日记”,折射出的是信贷人员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炽热如火的爱民情怀。一位信贷员说得好:“我们的心与农民有多近,农民就离我们有多近。”为农民提供信贷服务不需要多少豪言壮语,只要真正沉下身子,把农民的事放在心上,把农民所关注、期盼的事解决好了,我们的信贷工作才算做到位了,才能够在农民群众心目中有地位,也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赞扬与支持。
  “民情日记”有利于提高服务“三农”的质量与水平。我们常讲的“服务”二字,在理念上应是“大服务”,也就是说,信贷人员不仅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型的信贷员,更应成为现代复合型的“服务员”。不但要做揽存收储、放贷收息的信贷员,还要当技术员、信息员、宣传员;不仅要联系农户、农民,还要联系技术专家、联系市场;不仅要送资金,还要送项目、送信息、送技术。而实现由信贷员到“服务员”的转型,“民情日记”可谓是有效的载体和平台。“民情日记”非闭门造车所能为,它是与农民亲密接触的产物。唯有长期的亲密接触,方能全方位地应农民之所求、解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除农民之所忧。
  “民情日记”还能较好地解决农信社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瓶颈问题。如“民情日记”可使农信社在信用工程建设中所评出的信用户真实可信,信用户在授信额度内不要任何担保就可凭身份证直接办理贷款;有了“民情日记”,可以做到因户制宜,一户一策,量身定做,确保农户贷款不误农时,及时发放。 “民情日记”是信贷决策中不可替代的科学依据之一,也是信贷监督、管理、营销的宝贵信息资源,对缓解农信社“贷款难”和农民“难贷款”问题具有积极的链接与催生效应。
  有人称,“小日记,大民生”,既形象生动,又恰如其分。“民情日记”好处多多,实可在农信社信贷人员中推而广之。愿这朵朴素无华之花,在信合之苑越开越鲜艳!(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信用联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50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