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佘运九 严力群
[摘 要]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商业银行通过控制自身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和主动为客户管理风险两个途径寻求建立持续竞争优势,进而创造价值。由此产生四种基本的价值创造模式:预控制、对冲操作、价值创新和重组模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 F832.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10-0077-04
一、导 言
商业银行自产生之日起,对风险的管理[1]就一直是其业务经营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风险的表现形式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风险管理能力日益成为商业银行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形式和实质[2]也因此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般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大致经历了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负债风险管理、资产负债风险管理及全面风险管理四个阶段。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起源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阶段,经历了“切块管理”、“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的历史变迁。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和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开始追踪世界先进水平,普遍更加重视风险管理。总体上看,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借鉴国外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同时,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从管理的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对信用风险,特别是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上,对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相对薄弱;从管理的过程来看,对风险的事前预防和事后控制强于事中的管理;从风险管理的目标看,大多局限于为降低或消除风险而管理。
商业银行的企业属性决定了其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为股东创造价值。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也一定体现在其对价值创造的作用上。在经济学中,风险即不确定性。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它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存在收益机会。从前述风险管理理论看,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着眼点主要还在于通过规避和控制风险来创造价值。而从商业银行业务的本质属性来看,所有的业务都是存在风险的,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实质上是一部在承担风险、管理风险中寻求收益的历史。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的深层关系,探讨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机理和模式,寻求现代商业银行在复杂与多变的风险环境中的有效发展途径。
二、商业银行价值驱动因素
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的关系中,价值创造是根本,是目的,风险管理是途径,是手段。因此,要分析风险管理如何创造价值,就必须从商业银行价值的衡量着手。公开上市银行的价值表现为其全部股份的市值,非公开上市银行一般估算其内在价值。由于从长远看,公开上市银行的市值是围绕着银行的内在价值上下波动的,因此,对内在价值的评估就成为衡量商业银行价值的基本途径。国际上通常用来评估银行价值的方法是折现现金流量模型,即银行未来各经营期内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用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成本率进行折现得出。即:
V=+ +…+
其中,V――价值; p――收益; d――折现率;n――预期经营年限。可以看出,计算这一等式,收益和折现率的确定是其中关键性的两步。从收益角度来看,公司要增加收益,必须增加每期的销售收入,减少各项成本开支,并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对于折现率,通常可以用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成本率代替。在公开市场上,股权资本成本可以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有r=Rf+β(RM-Rf),这里r表示资本投资者所要求的回报率,可以反映为经风险调整的股权资本成本率,Rf是无风险利率,RM是市场组合的收益率,β反映不同企业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差异系数。非公开上市银行的资本成本率可以选取同类型银行的参考值。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数就是企业的资本成本率,是经过风险调整的、可以用来确定企业价值的折现率。
根据银行价值评估模型,所有能够影响银行现金流量和资本成本的活动,都构成商业银行的价值驱动因素。主要有:
1.净利息收入。主要来自于银行的贷款和其他债权的利差收入。在利率一定的情况下,贷款等资产业务量的增加意味着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增加。在所有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这意味着折现现金流量的增长,从而带来商业银行价值的提高。
2.中间业务收入。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业务不仅是贷款,中间业务收入正越来越成为银行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发达国家,这个收入平均占到银行全部收入水平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水平也在逐年增长,并逐渐成为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有余中间业务一般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资金支持,付出的成本很低,现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越来越重要的价值驱动因素。
3.资金成本下降。商业银行资金来源除存款外,主要就是资本金及从市场上借入的资金。在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居民和企业存款。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它资金来源也在增长。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些商业银行并不以各类存款作为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而是通过金融市场实行多元化的筹资。这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传统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商业银行要创造更大的价值,确保资金来源的成本更低是一个重要途径。这包括在贷款利率一定的情况下,更低的资金成本意味着在同样数量的贷款投放下能取得更高的利差收入,也包括在贷款利率可变的情况下,与各类贷款配套的资金来源的成本的相对下降,即高收入的贷款配高成本的资金,低收入的贷款配低成本的资金,实现总体利率水平的相对下降,进而实际利差水平提高。一般来说,核心存款构成、市场化筹资便利程度、银行声誉等都影响着银行的资金成本。
4.经营成本下降。这是指除资金成本外的其他经营成本的下降。包括为业务拓展、日常办公服务、员工工资福利、对外沟通等的各项支出。商业银行的经营必须保证成本增长幅度不高于收入增长幅度,现金流才能增加。经营成本的下降,一般伴随着银行体制、机制及组织流程等的配套变革,总体上反映为经营效率的提高。
5.风险降低。以上各项业务收入的增长,都是假定在没有风险条件下发生的。如果贷款本息收不回、投资受损或中间业务收入存在风险,那么,银行的现金流就不一定会增长,甚至可能下降。在影响商业银行现金流的因素中,资产减值准备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减值准备根据资产可能的损失情况计提,当被用来弥补实际损失时,就造成现金的流出。同时,随着银行经营风险的扩大,资本成本将呈现升高的状态,而这意味着折现率的提高。因此,银行风险对银行价值的影响,在价值评估公式中将反映为分子和分母均向降低银行价值的方向移动。在公开资本市场上,这直接反映为股票价格的下跌,损害银行股东的价值。
三、风险管理创造价值
银行的价值创造,来自于对价值驱动因素的有效控制。风险管理在两个层面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价值驱动因素,进而影响银行价值创造:
第一,通过控制风险创造价值。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加强对这些风险的管理,能够促使银行的价值驱动因素朝向有利于价值创造的方向发展。商业银行管理信用风险,防止违约损失;管理市场风险,防止不利交易结果和流动性不足的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控制非正常支出,都是在对风险的控制中,或增加银行的现金流量,或者是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增加了银行的价值。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次贷”危机,已经造成了诸如花旗、美林、汇丰、贝尔斯登等一大批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市值一夜间大幅缩水,国内银行更应牢固树立控制风险就是创造价值的理念。
第二、在主动为客户管理风险中创造价值。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的资金流动加剧,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任何经济主体都有加强风险管理的需要。由于并不是所有的经济主体都有足够的风险管理能力,或者虽有风险管理能力,但与其专注于主业相比,在成本效益权衡上并不划算。因此,依靠银行等金融中介管理风险就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金融中介提供的风险管理服务,如果能在保证一定收益率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或者,对于愿意承担一定风险的当事人,为其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尽可能地提高收益率,都是在为客户创造价值。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可以通过主动管理风险,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中实现自身价值增加。一是在为客户提供传统业务的同时,附加风险管理服务。例如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方案、对外担保、提供承诺函、代理交易、结算等服务,使客户专注于自己的主营业务。客户在享受银行提供的增值服务的同时,银行也能在传统市场业务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获取更多的收入。二是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组合的金融产品,满足具有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多样化需求,在产品销售中获得非利息收入。如银行开发的一些代客理财、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正日益发展成为银行获取非利息收入的重要手段。
美国著名管理削减迈克尔・波特(1990)认为,竞争优势,归根结底取决于公司为客户创造的价值。[3]在他提出的构建竞争优势三战略中,成本领先战略试图通过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来增加市场份额;标新立异战略是通过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相区别来获取竞争优势;目标聚集战略则是集中服务于特定的区域性市场或消费者集团,并在这一选定的目标市场上努力地实现低成本和标新立异优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创新更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收益搭配型产品,降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以及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方面,都将体现在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的实际行动上。因此,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主动承担风险、管理风险,也是其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四、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模式分析
基于风险管理的价值创造模式是通过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某种方式,促进价值驱动因素及其组合朝向有利于价值增加的方向发展。商业银行基于风险管理的价值创造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模式:
1.预控制模式。这是通过一系列预控制的方法和手段来降低风险,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控制损失的同时创造价值。在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中,预控制是一种主要的模式。预控制主要包括风险计量、风险预警、事前限制性合约的订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实施等内容。通过这些方面的制度设计及辅助手段的完善,商业银行可以在风险发生前认识风险、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将风险消除于萌芽状态。从创造价值的角度看,分散化的管理及风险定价也是事前规避风险的有效策略。分散化来自于投资组合的一个基本原则:“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分散化,可以通过发展综合性银行的方式实现。通过多样化业务的并举,把银行规模做大。国际上曾经流行商业银行“大则不倒”的说法。商业银行因为规模大、业务范围广,一种业务的风险往往可以被另一种业务的盈利所补偿,“东边不亮西边亮”。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在银行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情形,但不存在自然垄断(Kevin Dowd,1996)[4]。分散化还可以在资产组合中实现多样化。如通过对不同行业产业的贷款投入,有助于分散信贷风险。在风险定价中,银行对违约风险大的客户收取较高的利息费用,这是一种在事前就将风险与价值创造联系起来的策略。但是风险定价与银行对风险的态度及社会信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为防范由于风险定价而可能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应该把风险定价与其他事前控制法结合起来。
预控制模式的使用,在于银行风险管理制度设计是否与内外部环境的契合。这一模式对我国现阶段的商业银行经营是特别有用的,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主要风险还是信用风险。而且一旦出现风险,往往就意味着损失。因此,在风险成为现实前就采取防范措施,是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通过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一个传统的、广泛使用的模式。
2.对冲操作(Hedging)模式。对冲操作模式将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的风险看成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业务活动的过程中采取相对应的以防范和规避风险为目的的金融交易活动。目前金融市场流行的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就是这样一些有效的管理风险的金融工具。对冲操作模式更多地是适用于对市场风险的防范。当银行的资产因利率、汇率等可能的变化而面临受损失的风险时,选用上述适当的工具作对冲操作,就可以降低预期回收现金流的不稳定性,为银行创造价值。同时,当商业银行从事对冲操作时,它也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这实际上是将风险转移到那些愿意承担的当事人手中,由于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这实际上也为金融市场上的相关经济主体在创造着价值。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利用对冲金融工具进行对冲操作,还可以作为商业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及期限的手段,从整体上降低财务及经营风险。
3.价值创新模式。[5]以防范、规避、化解、转移等方式来管理风险,虽然通过稳定预期现金流增加了银行的价值,但如果在风险被控制的情况下,还能增加预期现金流的产出,商业银行就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商业银行要致力于发现市场部上未被满足而又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需求,通过提供高附加值的风险管理服务、满足细分市场特点的多样化的风险收益产品等方式,来实现价值创新。基于风险管理的价值创新的核心,在于避开竞争拥挤的市场,利用自身的经营特色和专长,在主动承担风险、管理风险中开辟新市场和新业务,并由此获取收入。这种收入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直接来自于销售风险管理产品,提供风险管理服务所得到的收入;二是由于能提供高附加值的风险管理服务,而引致的业务及其收入的增长。三是通过提供相应的风险收益产品,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受欢迎的、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工具。一些创新的金融产品如资产证券化衍生的产品,既能为金融市场提供投资组合的选择,更能管理银行本身的风险。
4.重组模式。重组也能创造价值。一个发展良好的商业银行必然是风险管理能力强的银行。商业银行重组包括战略上与其他银行、企业层次间的并购重组及内部的业务与管理重组两个层面。其目的是通过重组,集中内外部有利于推进自身战略实施的资源,提高承担风险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更好的创造价值。
五、结论与建议
商业银行通过风险管理创造价值[6],主要来自于其对价值驱动因素的正向控制,并由此产生四种基于风险管理的价值创造模式,即预控制、对冲操作、价值创新和重组模式。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阶段和内部资源禀赋情况,选择适合其发展需要的一种或多种模式,在承担风险、管理风险中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寻求竞争优势。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创造商业银行有效实施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7]。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战略角度关注和管理风险。有金融活动就有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关键的不是去回避风险,而是发现风险中所蕴涵的机会,利用风险去创造价值。②完善公司治理,从制度及文化层面完善风险管理架构。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对高层管理者的有效激励与约束,使其为股东利益服务。要通过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在银行形成一种风险管理的文化,使从高层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认识到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是经营成功的关键,也是实现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基础。③将风险管理融入组织设计与流程优化过程之中。在金融需求快速多变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具有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能够敏锐地识别风险和客户的需求,这要求有一个反应高效的组织体系及业务运作流程,确保经营的弹性化。商业银行要在对市场和客户的深入分析基础上,以流程优化为突破口,按照价值链的要求,对流程进行优化,去掉多余的环节,精简成本,提高效率,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进而实现银行自身的价值创造。④结合银行自身实际,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先进的手段,提高风险管理效率。现代风险管理已经发展了一些相关的风险管理技术,如评价市场风险的VaR,新的风险衡量模型,资产组合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的相关准则等。商业银行要在确立相应的价值创造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需要,合理选择风险管理技术,从价值创造角度,对各项业务、各操作环节的风险实施全面的控制。同时,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高效的风险计量、监测、评估及管理系统,使其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对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快速反应,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R.费雷泽、本顿.E.冈普和詹姆斯.W.克拉里.商业银行业务:对风险的管理(Commercial Banking――TheManagement of Risk)[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韩]W.Chan.Kim和[美]Renee Mauborgne.蓝海战略(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 (中译本 )[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4]Kevin Dowd. 竞争与金融 (中译本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40 .
[5]龙西安,朱正罡.金融体系选择理论评介 [J]. 经济学动态,2002,(2),: 83-85 .
[6]何德旭. 商业银行制度与投资基金制度:一个比较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2 ,(9):39-48.
[7]葛俊龙,翟立宏,谢锋.商业银行核心功能新解[J].经济体制改革,2004,(1): 75-77.
On the Value-Creating Model of Commercial Banks Based on Risk Management
She Yunjiu1,Yan Liqun2
(1.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Beijing 100036, China;2.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Commercial banks are risk-taking enterprises. Commercial banks seek to establish continu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s by two ways, controlling their risk of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actively managing their customers' risk, and then create value. There are four basic value creation models: pre-controlling, hedging operations, value innovation, and restructuring model.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risk management;value creation
(责任编辑:张丹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95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