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及前景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在全球会计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下,我国特有的经济、法律环境以及会计自身发展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等,使我国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显示出了如下特征。
(一)充分体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无论是公允价值的定义,还是涉及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项目,都充分体现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在国际会计准则已有的41个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农业等近20个会计准则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主要有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生物资产等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范围涉及一般工商业及农业、金融业等特殊行业。这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涉及范围基本一致,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方向是显而易见的。
(二)在新会计准则中运用范围较广
目前,我国已经发布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有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等17个具体会计准则在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涉及范围之大是显然的。
公允价值是小范围运用,还是大范围运用,本身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般来说,小范围运用,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相对提高,但信息的相关性会相应降低;而大范围运用,虽然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可能会降低信息的可验证性。事实上,我们运用公允价值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若是小范围运用,不仅会使信息的相关性得不到提高,还可能使信息的可靠性也得不到保障。
(三)非主导性谨慎运用和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
尽管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已经较为广泛,但这种运用又是有条件的、谨慎的。这主要表现在公允价值运用的非主导性和苛刻的限制条件两方面:
1.公允价值的非主导性。我国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这实际上是在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主导位置。这也说明,我国是在坚持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前提下,引入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的。公允价值的非主导性在具体会计准则中也得到了体现。
2.条件要求较为苛刻。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设定了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具体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准则中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不是任何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运用公允价值,不满足公允价值适用条件的企业或事项是不允许运用的。
(四)不简单地追求完全相同,结合实际情况保持自己的特色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无论是概念还是具体的范围都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方向。但我国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并没有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等国家的会计准则,而是在坚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企业体制和公司治理,以及法律、文化等会计环境,不是简单地追求相同,而是保持了中国特色(主要是在操作层面的具体操作方法上)。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和无形资产准则中一些具体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二、现阶段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主要困难
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已经明确写进新会计准则,但是公允价值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如可靠性、实施成本、人们的思想认识等等。
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源于市场信息的多样性、估值方法的复杂性,以及判断估计的人为性。在我国,可靠性问题面临的困难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我国市场环境尚不完善。二是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尚不健全。三是诚信缺失。在这种环境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自然会遇到重重阻力。
实施成本也是公允价值运用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实施成本包括增加相关人员,收集市场信息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审计公允价值信息成本的增加等。目前,我国市场化进程不是很高,企业大多资产、负债项目无法直接取自活跃市场上的公开报价,这无疑提高了公允价值计量实施成本。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阻力还来自于人们的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具体表现在:一是错误地认为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是对立的计量属性,二者不可兼得。二是将相关性和可靠性看成两个此消彼长的会计质量特征,认为公允价值的相关性较强而可靠性差,没有理解可靠与相关的辨证关系。三是将公允价值估计等同于随意估计,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为人为操纵利润大开方便之门,忽略了“公允价值若不能可靠的获取便不能称为公允价值”。以上这些错误观念阻碍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运用。
三、对我国目前运用公允价值的建议
(一)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
美国作为公允价值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国家,源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带来金融工具日新月异的变化对计量属性提出新的要求,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使信息使用者更倾向于关注信息的相关性。这就说明公允价值的应用还需要有相适应的市场环境。但是,我国现阶段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公允价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可能成为利润的操纵工具。因此,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
(二)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形成由使用者监督的机制
“财务报表列报”具体准则规定利润及现金流量应单独列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信息。“金融工具列报”具体准则要求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估值技术影响、交易价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及确认政策等信息。为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时形成由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监督的机制,建议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进一步加强,如非货币金融类资产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及公允性的说明等。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及对损益影响进行说明,会更有力度。
(三)加强教育,提高财会人员及外部监督人员的素质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企业财会人员及外部监督人员的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对公允价值运用合规性及价格本身公允性做出判断;同时需要企业财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因此全面提高相关各方的素质势在必行,包括大力加强会计职业教育、进行专项培训与考核、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执法力度等。
(四)建立健全价格发现机制
公平交易中公允价值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市场、交易所、物价部门、统计部门、行业协会等,这些部门成为价格发现的重要源头。建议准则制定部门在明确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同时,协调相关各部门、单位,建立健全公允价值发现机制,使内部财会人员与外部监督人员,都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标准的公允价格,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可以降低公允价值的实施成本。
四、公允价值运用的前景展望
(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未来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电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研究的日臻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可靠性和公允价值会计方法的可操作性,这两个阻碍公允价值发展进程的理论难题将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公允价值会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其次,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前景取决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可以预计, 21世纪金融业在西方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高,甚至可能超越第二产业。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为公允价值会计在21世纪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了客观环境。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公允价值已经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选择。2006年我国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回归和提倡是符合国际发展潮流和我国国情的。
1.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改善了运用公允价值的经济环境
近10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会计目标逐渐向有用性的方向转变,财务报表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都为我国进一步推行和运用公允价值注入了动力。
2.公司治理的加强和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为运用公允价值奠定了基础
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在公司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经济领域相关的法制建设进展也比较快。新修订的《证券法》已相当完备。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加强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监管力度。公司治理的加强和法制建设的完善,为我国会计实务拓展公允价值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3.新会计业务的不断涌现直接推动了公允价值的运用
加入WTO使我国经济与国际进一步接轨,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创新的加快使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更加活跃。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要求很少的净投资,无法用历史成本计量,而且金融衍生产品在持有期间价格变动频繁,用历史成本无法反映其变化,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确认计量。此外,商标、智力资本、专利、研发支出、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这些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也只能依靠公允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林志军.2001.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14-130.
[2]黄晓榕.2006.多种计量属性并用的适当性及其应用特征.中国注册会计师,36-38.
[3]夏成才,邵天营.2007.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会计研究,第二期,24-30.
[4]李维清.2007.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的经济学思考.财会月刊,第四期,63-64.
[5]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6.
责编:筱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12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