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金融支持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永青 蔺庆校

  摘 要:循环经济的本质是资源的节约消耗和优化配置,而金融业正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和中介,因此,金融支持对循环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内涵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具有河北特色循环经济体系相应建议。
  关键词: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4-0020-03
  
  一、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结果的反思。现代社会发展是指生态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金融业以及不同类型的投融资行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尽相同,这种关系比其他行业(如工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更为复杂和隐晦。以银行业为例,它对环境的影响除了表现在废弃物、废水等排放以外,还可能通过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引起间接污染,并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反之,环境问题也可以影响银行经营,一些引发严重环境问题或存在潜在环境风险的投资项目一旦失败,就会给银行财务表现带来负面影响。而从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科学的信贷行为和金融投资行为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而且可以通过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改善全体的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金融资源)的配置,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以及资金运作与管理咨询,同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运作效率提高等方式优化循环经济运作链条。这是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
  (二)增长的极限理论
  丹尼斯・梅多斯(D.H.Meadows)在其《增长的极限》一文中提出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将支配世界系统的物质关系、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行综合,提出了人口不断增长、消费日益提高,而资源则不断减少、污染日益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增长,虽然科技不断进步能起到促进生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生产的增长是有限的。
  根据该理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可能长期超越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只有建立在生态环境平衡稳定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这就使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变得极为必要。而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必然要充分合理的配置包括金融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这就为金融发挥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这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金融资源,从而达到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突破增长极限或弱化资源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约束;二是应发挥金融自身对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通过金融投资与信贷行为、金融市场以及各项金融政策引导、调控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稳定,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三)供给引导和需求跟随理论
  帕特里克(Patrick,l966)提出的金融与经济增长主要有“供给引导”和“需求跟随”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框架。“供给引导”是指金融发展先于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而对经济增长有着自主的经济影响,对动员那些阻滞在传统部门的资源,使之转移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现代部门,并确定投资于最有活力的项目方面起基础性作用。“需求跟随”是指金融发展是实际经济部门发展的结果,是消极地应对一个发展的经济对新金融服务的需求。帕特里克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金融部门通过建立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资产,对经济发展起支配作用。特别是金融部门能更有效地为包含技术创新的投资者提供资金时,更是体现了金融发展对经济的“供给引导”作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金融部门的发展就扮演着“需求跟随”型角色,主要顺应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在当代,大量的理论与经验证明金融发展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样有着互为因果的影响。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又有助于加速经济部门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又有助于实现金融业的创新,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二、金融支持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生态环境仍需改善
  2007年,河北省各级政府以提升政府诚信为核心,深入开展信用升级和金融生态创建活动,打造诚信城市,形成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信贷征信体系建设,继续完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社会诚信意识不断增强。但是由于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本身基础差,起点低,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还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具有吸纳资金能力的优质客户少,经济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信用意识淡薄,借款人逃债、赖债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仍然处于弱势;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担保、咨询评估等机构的服务有待规范和提高等。这些弊病和问题既增加了金融风险,也为发展循环经济带来了困难。而循环经济的产业化需要资金的高投入,循环经济技术比传统技术复杂的多,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设备、原材料的要求很高,技术更新速度快,使得企业设备更新和折旧的速度大大加快。同时,循环经济技术的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发展成为一个个微观循环经济体系,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才能全方位地满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金融需求。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还不健全,融资渠道单一
  当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手段,主要是依靠银行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给予利率优惠,以及限制对污染企业的授信等间接金融手段。近年来,河北省虽然直接融资额逐年增加,但比重低的问题尤为突出。据统计,在经济发达国家,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一般为70∶30,我国2006年为18∶82,河北仅为8∶92,2007年,河北省企业直接融资创历史最好水平,企业融资结构明显改善。全年非金融机构融资1233.5亿元,其中债券和股票融资增加223.7亿元,间接融资所占比重比上年降低近10个百分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接近全国水平,但是总体还是偏低。这反映出河北省企业主要融资渠道是间接融资,企业资金需求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状况没有多大改观,经济增长依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信贷推动特征。直接融资的比重不高、项目融资等新兴融资工具使用率低以及风险投资的缺乏,极大地收窄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过于依赖间接融资,便不能积极有效地利用多样的金融工具来满足自身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所需,也难以更好地改善有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资金配置效率。在国民经济发展仍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的现状下,只有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才能满足我省循环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三)金融机构不完善
  随着河北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日益多样化,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良好,金融运行稳定。但是在银行结构中,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根据2006年河北省金融运行报告中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为7890亿元,占银行类金融机构资产的55.78%。同时,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股份制银行偏少;地方性的银行机构发展规模较小或者经营水平不高,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两者总资产规模为852亿元,占银行类金融机构资产的6.02%。这种布局导致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优质项目,而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问题突出。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对于银行机构来说,发展严重滞后。到2007年末,河北省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各1家,证券营业部61家,期货营业部8家。

  在这种金融机构下,国有商业金融在目前风险约束、资本约束、责任约束十分严格的条件下,防范信贷风险重于贷款投放,更多采用在银行间市场投资、上存资金、开展中间业务等获取利润;中小金融机构没有强大的国家信用和政策支持,不得不把贷款投向以往国有商业银行占据的传统经济领域,而对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贷款融资支持较少;非金融机构相对于银行而言,它们的机构数量偏少,资产规模较小,业务范围狭窄,还不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充分有效地提供证券、保险、保理、信托、租赁、理财、咨询、资本运作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全方位的现代金融服务,因此,急需贷款的循环经济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三、金融支持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实现金融业和循环经济的良性互动
  针对河北省当前金融生态环境面临的实际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一是利用市场手段,对会计、审计等中介机构实行优胜劣汰,提高数量和质量,加强职业道德和诚信精神,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中不断完善社会中介服务功能。二是加强社会信用意识的宣传,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中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失信惩治机制。三是不断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减少政府干预企业的行为,充分发挥企业参与市场的能力,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也可促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觉还贷,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四是加强信用法制建设,从维护循环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打击逃废债现象,维护金融债权,降低执行成本,提高办案效率,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担保机制。
  (二)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循环经济融资渠道
  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传统的银行间接融资比例趋于下降,而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完善资本市场对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功能。出台具体政策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循环型企业优先上市,参与资本市场融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
  (三)有效利用政策性银行,支持引导循环经济发展
  国家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要在金融方面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并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一方面可以与地方商业银行合作,在严格挑选项目的基础上,通过银团贷款等联合贷款方式支持地方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性优惠贷款、对商业银行进行政策性担保等措施,将资金引向技术可行和有市场前景的循环经济的项目上。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还可以扩大业务范围。国家开发银行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循环经济区域生态建设,有重点地扶持区域性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农业发展银行可根据自身业务的调整适当增加和扩大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及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业务,恢复农业发展银行经济开发等专项贷款业务。
  (四)发挥商业银行信贷调节政策,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鼓励商业银行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循环经济建设,首先,可通过制定优惠的信贷政策,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改善环境污染状况、降低资源消耗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引进先进技术、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和项目应该优先支持。其次,应该制定严格的信贷政策,对不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项目贷款不予批准。对结构性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工业企业,以及技术落后、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企业,限制或不予贷款支持。再次,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及税收政策的相互配合,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这样才可以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统一、和谐的政策支持环境。
  (五)建立各种类型的循环经济发展基金
  各级政府财政应在预算中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同时,积极引入其他长期性的社会资金,向各类主体进行融资,这样既实现了对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也为各级长期性资金主体提供了更多投资途径。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民间循环经济基金。政府对此要加以引导,通过特定的优惠或约束政策,既促进民间循环经济基金的发展和壮大,又使其业务领域更符合政府的总体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目前,我省正在积极组建曹妃甸循环经济产业基金、科技引导基金和河北产业投资基金等。
  (责任编辑 刘伯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3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