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层房屋建设施工的技术措施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TU745.5文献标识码:A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的春笋般在城市里陆续涌现出来,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标志。由于城市土地价格的上涨,高层房屋的出现也有其现实的意义,综合发挥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已经逐渐成为城市房屋建设的主体。高层建筑工程量大,结构复杂,如何保证其建筑质量,本文对其建设施工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 混凝土 强度控制 建筑裂缝
   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导致其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材料要求高、施工期长、施工工序多、专业性强等,如何保证施工的质量,本文主要从混凝土强度控制和建筑裂缝的控制两个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究。
  
  一、高层房屋建筑的特点
  
  对于高层建筑的一般定义:9―16层(低于50米)为一类高层,17―25层(低于75米)为二类高层,26―40层(低于100m)为三类高层,>40层(超过100米)为超类层。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土木建筑科学和施工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在许多大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趋势,土地价格高涨,甚至出现了寸土寸金的现象。为了进一步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房屋建设的主体。高层建筑的特点,顾名思义楼层多,高度大,建筑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与此导致了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水平高,材料用量增多,专业性比较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也有很大的不同,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混凝土强度控制
  
  通常人们所说的高层建筑强度控制就是指混凝土的强度控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控制队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高层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数量巨大,施工时间长导致气候变化大,对工作影响的因素增多,混凝土强度的离散性大,有时候会出现脱落等不合格现象,对混凝土的强度控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在这里对混凝土的强度控制根据实践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1、混凝土强度评定。为了施工的质量保证和操作的简便,对混凝土强度的测定一般是以28天强度为准,做7天试块,对混凝土强度尽量根据其龄期测定其发展,以明确其质量。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混凝土强度应该分批进行检验评定。即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也就是说某次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测试大于设计强度时,不足以判定整批混凝土是否达到标准,在工作中要求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简化工作流程,质量关系着千家万户,必须严格执行标准。
   对于混凝土强度的检测,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施工周期长、混凝土试验值的离散性较大、混凝土的浇筑工艺程序复杂、养护等气候条件相差大等,如笼统地作为一批来评定,很难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所以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科学准确,应分批进行测试,条件基本相同的划为一批进行评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符合现场实际。同时要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物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杜绝不合格品进场,另外发现来料与原材料不符应及时汇报上级部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2、进行科学的配比。施工单位一般都要在工程开工前到国家指定的试验机构按照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根据级配报告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然后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主要有混凝土用水、水泥、水灰以及石子和砂的配比。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混凝土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若因砂的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一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20%,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强度降低5%一10%。了解以上影响强度的因素,就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因此,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骨料的粗细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就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此外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所以就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
  3、混凝土的养护。对于高层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必须有专门的养护方案,并且有专人负责,养护方案必须科学合理,在实施过程中操作者要做好养护记录,实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养护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三、建筑裂缝控制
  
   对于建筑裂缝,其宽度在不同的环境下或者不同的混凝土结构都有不同的控制标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允许裂缝最大为0.2mm―0.4mm。在裂缝控制工作中,主要是以预控为主,裂缝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而且一般都带有地下车库,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裂缝控制就显得更加重要。
   1、首先在源头―设计措施上的控制。在设计中一般的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是设置永久性伸缩缝,二是在外墙面适当位置留分隔缝。
   2、合理设置后浇带。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我们常常见到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的情况,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但是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然而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
   2.1施工后浇带的功能。施工后浇带分为三种,:即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采用三种方法,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水久变形缝的目的。
   2.2施工后浇带具体施工方法。在施工中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都是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在施工中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以及上部结构的梁和板都要提前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
  总结:高层房屋建设施工期漫长而且技术难度大,对于施工中的技术措施,要在混凝土强度控制和裂缝控制上下足功夫,在管理中认真贯彻施工标准,加强过程控制,严把质量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建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湘洲.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与现状.[J].南方建筑.2005(04)
  [2]卓刚.我国高层建筑应追求健康发展.[J].建筑.2001(07)
  [3]廖显赤.关于大城市发展高层建筑的几个问题.[J].城市开发.1996(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36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