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主要矛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需要对我国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充分进行判断,这是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需要适度扩大国内总需求,同时完善供给侧结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照搬原有的凯恩斯主义,也不能够完全按照供给学派的相应思想,在这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马列主义关于生产消费分配之间的关系,同时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色规律,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时抓住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以解放生产力作为主要原则,同时做好创新、协调、绿色、发展的战略方针;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动摇,同时明确社会改革的方向,完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常态  主要矛盾  供给侧改革  结构性研究
  一、前言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需要通过发展生产来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同时能够有效调整经济发展的结构,培育市场增长的新的动力,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发展。供给侧改革能够有效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质量与水平,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同时也由于我国在长期发展中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因此经济在进入新常态以后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但是从2010年以后,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下降,因此由原有的高速增长将为中低速增长已经成为定局,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供给侧供给能力相应下降;
  第二,部分产业出现产能过剩。2012年以来,我国部分行业,比如钢铁、电解铝以及水泥产能利用率偏低,并且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第三,创新驱动动力不足。从目前发展来看,我国科技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于发达国家还较低,科技投入较低,目前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总量约为1.75%,因此較发达国家2%的数据还具有明显的差距。公共教育占GDP的比重不足3%,这一数据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
  第四,发展结构不合理。在发展过程中耗费的资源较大,但是得到的效益较低。我国GDP约占世界的9%左右,但是却消耗掉全球一半的煤炭资源,1/5的石油。美国GDP约占世界的1/4左右,只消耗约15%的煤炭以及20%的石油。日本占世界GDP约为9%,但是其煤炭消耗量约占世界总消耗量的3.3%,石油消费量的5.1%。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单位GDP的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的排放上也远远高于其平均水平,造成环境发展污染较为严重。 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及我国社会和谐与稳定。就产业结构来说,我国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性长期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从目前我国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约占我国总GDP的40%,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我国还有较长的发展空间。
  以上的问题基本上是生产领域的问题,从实质上来讲,也就是供给侧发展的问题。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以后,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判断,我国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供给侧结构的矛盾并不完全否定需求侧结构的矛盾。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需要将社会经济按照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如果将出口拿掉,消费就是生产,我国经济所依赖的三驾马车最终只剩下消费需求,因此从需求侧核心来看最主要的问题是消费。消费问题是影响我国结构侧改革的关键所在,它能够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关系到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从需求上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我国部分群体社会购买力需求不足,同时由于社会财富以及收入差距过大,从相关统计部门得到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经济基尼系数多年,连续持续0.4以上,说明居民收入分配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普通劳动者基本收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要想实现真正的消费还需要解决收入增长问题;第二,在生产领域,国民收入分配中投资偏高,但是消费偏低。生产领域不是主要的矛盾方面,需求侧的问题需要供给侧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最为根本的途径还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
  二、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化供给侧改革需要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观点,并且立足于我国现存的经济发展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
  在供给侧改革中,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经济学观点,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深入优化供给侧改革。同时需要在落实实践的过程中,有效结合中国当代的国情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所发展的一门新兴的政治经济学。因此进行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原则与观点。
  (一)供给侧改革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
  供给侧改革最根本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要落在增进人民福祉这一关键点上,主要内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稳步迈进小康社会。必须要在供给侧改革中牢固坚持这一出发点,将实际的供给侧改革与改善国民经济生活水平密切结合起来,同时供给侧改革需要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以及经济发展的效率,同时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这也是检验其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
  (二)需要坚持矛盾分析的观点,抓住主要矛盾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我国的矛盾主要处在于生产供给侧矛盾,因此必须要抓住主要矛盾不动摇。在发展过程中排除相关干扰,特别是排除西方经济发展理论的干扰,政治经济学发展观点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在供给侧改革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则不动摇。
  (三)必须要坚持解放以及发展生产力的观点   要想达到共同富裕,必须要解放以及发展生产力,必须要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原则。推进社会进步最根本的力量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解放以及发展生产力也是社会主义根本要求。创新发展的理念能够使得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理性认识,并且得到升华,这是我们近40年改革开放实践总结中所得到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需要在供给侧改革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真理不动摇,同时发展过程中坚持用新的发展理论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引导我国在供给侧结构方面的改革,对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出现的经济难题深入开展研究,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四)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在进行供给侧改革中,必然要坚持基本制度不动摇。虽然在供给侧改革涉及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相关改革,但是对于一些产品长期过剩以及经济效益较差的企业,需要果断采取关停措施,同时需要加强内部改革;对于一些产品销售较好,而且又能够引领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的企业,政府要采用政策扶持、税收扶持以及财政扶持的方法进行鼓励。但是在整个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巩固发展国有制经济,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要鼓励支持和引导,公有制经济与非国有制经济之间需要取长补短,能够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必须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不动摇,但是也不能够在供给侧改革中以处理僵尸企业为理由,瓦解公有制经济或者是非公有制经济。
  (五)必须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制度
  在供给侧改革中主要的着力点是生产领域,但是社会是一个整体,因此在进行生产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努力推进居民收入的整体增长,实现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发展增长同步,不断增进劳动生产率以及报酬率的提高,建立健全相关分配制度以及政策,需要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整体格局,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这样才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六)必须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协调发展原则
  供给侧改革最主要的目标要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平衡,在国民经济各成分比例中形成一种顺畅的发展关系。这就要求必须要坚持按勞分配的社会主义协调发展原则,同时需要处理好生产以及消费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区域之间联动发展的关系,需要处理好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需要处理好人口资源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有这些关系理顺,才能够有效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改革的方向不动摇,妥善处理政府以及市场之间的关系
  供给侧改革必然涉及到社会主义市场改革的方向,从我国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来看,供给侧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他必须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点内容,同时以其他领域的改革作为支持与配套。因此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改革方向不动摇,同时在落实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以及基本规则中需要狠下功夫,结合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使得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八)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动摇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变幻无常,经济全球化发展受到了相应的阻碍,世界经济增长逐渐放缓,面对这一世界新形势,我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动摇。发挥供给侧改革的优势,必须要有效统筹国际局势以及国内局势,同时利用好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才能够有效发展更为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同时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工作,积极参加多边合作,在经济合作中坚决维护我们国家自身的发展利益。整个过程中需要有效避免各种发展的风险,以此来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新常态趋势分析及战略选择[J]. 石建勋,张悦.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2]改善供给需求双侧调控方式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J]. 徐策,王元.宏观经济管理. 2015(01).
  [3]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J]. 贾康,徐林,李万寿,姚余栋,黄剑辉,刘培林,李宏瑾.财政研究.
  (作者单位: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控城市开发有限公司财金事业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47285.htm